首页 -> 2008年第3期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评价的现状调查及改进建议
作者:张小亚
时至今日,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诸多的教育工作者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学生评价的现状究竟如何呢?在后续的改革进程中需要进行怎样的调整呢?鉴于这些疑问,笔者对常州地区的中小学作了问卷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家长问卷、学生问卷各1000份,收回有效教师问卷911份,收回有效家长问卷953份,收回有效学生问卷960份。以期对学生评价的现状作一阶段性反思,并为学生评价改革的发展提出一点参考性建议。
(一)学生评价的现状
1.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在校学生哪些方面存在欠缺的认识不是非常统一,按严重程度排序依次是:实践能力(21.98%)、心理素质(21.68%)、学习能力(17.68%)、社会公德(11.77%)、思维能力(11.70%)、交往能力(8.53%)、身体素质(6.67%)。造成这种认识上不统一的原因可能是:现在的学生很多素质都相对缺乏,教师无法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教师们目前还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缺乏真正的了解,无法对学生素质或能力的发展做出相对统一的认识。从对家长的调查中发现,关于孩子目前的成长,家长们最关注的方面依次是身心健康(31.5%)、学习成绩(26.9%)、学习能力(18.8%)、道德品质(11.9%)、实践能力(2.8%)、交往能力(1.5%)。从数据上看,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其次是学习成绩,而对学习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关注也占了30%左右,由此可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家长们在关注孩子成长问题上的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目前家长对孩子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关注还很不够。
综合上述的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学校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且这种思想也必须渗透到对学生的评价活动中去,真正发挥评价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的功能。
2.学业考试方式有待发展和完善。在学校教育中,学业考试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已是司空见惯的评价行为。作为一项传统且相对成熟的评价活动,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诊断着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1)考试成绩的反馈方式。在本次调查中,特别关注学校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反馈方式的分布情况,统计结果显示:67.91%的学校采取不排名,只告诉学生本人考试成绩的方式;15.47%的学校采取排名并公布成绩的方式;10.59%的学校采取排名但只告诉学生本人成绩的方式,3.43%的学校采取排名但只告诉学生家长的方式;还有2.60%的学校采取其他一些方式,比如排名供教师参考查阅、只告知学生及家长等第、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名次等等。由此可见,大部分学校在反馈学生考试成绩时采取了不排名的方式,体现了学生评价反馈方式的变化,如果再深层次地思考一下的话,这种变化是与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极力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相一致的,简而言之,是“以人为本”思想渗透于学生评价活动中的最好实证。
然而,家长们对学校根据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并公布的做法却有不同的态度,从调查结果的统计情况来看,家长们的态度依次为:支持(44.4%)、不支持也不反对(27.6%)、非常支持(18.5%)、反对(9.5%)。可见,六层以上的家长对学校根据考试成绩排名并公布的做法持肯定态度,如果加上不支持也不反对的家长,比例高达90.5%,这也表明家长们极其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其在群体中的位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家长们更多地是从现象上关心子女,对子女的心理感受则置若罔闻。
(2)考试频度。与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前相比,学生接受考试与测试的频度是否发生变化了呢?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40.88%的教师认为没有变化,38.93%的教师认为减少了,20.18%的教师认为增加了。可见,在大部分教师看来,新课程实施没有引起考试频度的增加,相反却存在有考试频度减少的倾向性。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学校安排的考试或测试次数的感受依次是正合适(93.4%)、偏少(3.5%)、过多(3.1%)。可见,九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安排的考试或测试次数是比较适宜的,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产生过多或偏少的感受。
(3)家长的应对方式。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们通常会采取怎样的做法呢?据调查,66.2%的家长会寻找原因并进行方法引导,24.9%的家长会对孩子进行安慰和鼓励,6.3%的家长会对孩子进行严厉批评,0.5%的家长会责怪学校和教师,0.2%的家长则是无所谓、不过问。不难看出,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九层以上的家长都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孩子进行方法的引导和心理的疏导,只有少数家长会迁怒于孩子、教师和学校。
关于纸笔测试的学业考试方式是否适合孩子成长的问题,家长们的看法依次是有些地方不适合(46.2%)、非常适合(41.2%)、没有考虑过(11.1%)、完全不适合(1.2%)。在家长们认可纸笔测试这种学业考试方式的同时,也反映出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纸笔测试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合理性。当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单一的评价方式难免有其局限性,纸笔测试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评价方式在促进孩子发展中所起的功能。
3.综合性的学生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评价潜在的发展走势,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育评价的创新。学生作为一个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其发展具有综合化的特征,仅有学业考试的学生评价活动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发展状态极其过程,因此,对综合性的学生评价活动的呼唤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发展中教育界发出的共同声音。从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需求来看,学生认为影响自身今后发展的重要因素依次是:个人能力(48.3%)、学习成绩(37.7%)、学校教育(11.7%)、家庭背景(1.4%)、运气(0.9%),可见,学生认为自身今后的发展与自我的努力密不可分,在为自身发展做准备时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一些客观因素和偶然因素相比要重要得多,但同时反映出的学生对学习成绩的认可也体现了学生认识上的狭隘性,学生还不能全面地对待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
(1)学生成长记录。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对学校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挑战就是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把它真正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起联系。从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96.03%的学校已经做了学生成长记录的相关工作,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学校已把学生成长记录真正用于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之中,而剩下的接近三分之一的学校还只是流于形式,未能真正体现学生成长记录在学生成长中的教育价值;3.97%的学校没有从事学生成长记录的相关工作。可见,学生成长记录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诸多关注,但关注的程度还呈现出学校间的差异性,尤其在将学生成长记录应用于教育实践的方面还有待加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