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当前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及对策

作者:李春芳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近几年来有了较好的发展,经历了课程认识、探索创建、区域开发与推动发展的过程,许多老师在此领域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个流程逐渐走向成熟。然而,许多指导教师对如何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感到非常茫然。如有的教师以学科教学方式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导致课堂教学预设过多;有的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放任自流,缺乏及时指导,因而学生活动流于形式。如何全面继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进一步完善这一门课程,使农村初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逐步走向“常态化”, 这是必须面对的一项任务。为此,笔者就当前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现状
  
  各学校都加强了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工作和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探索课程实施规律,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专业水平,使广大教师的课程观念实实在在地得到转变,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较为突出:
  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学生所处的自然和社会背景出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市博文中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依托本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引领学生以“胶南名胜知多少”、“胶南名人知多少”、“胶南名产知多少”为主题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根据课题内容拟定要考察的问题,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文化局、旅游局、电视台,走进自然与社会,去搜寻资料,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经过一系列活动,取得了初期的研究成果,并编辑了研究性学习成果集《画山绣水在胶南》。实践证明,农村学校实践的内容同样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培养实践能力。
  2.融综合实践活动于校本课程中,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校本课程都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作为实现办学理念和学生发展目标的重要支点,形成学校特色,以现实的实践主题为教学中心和基本线索,让学生在自主选择、集体合作、亲身体验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人格,实现全面发展。市藏南镇中心中学根据本地的特点,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地方文化特色,编写出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全书分该镇的地理历史、民俗风情、民间谚语、神话传说、物种资源等部分,每一部分后面都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探究题目,指导全体同学进行实践性探究活动。如“藏马山一日游”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们有的调查藏马山丰富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有的广泛搜集和整理当地优秀的民间传说、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等,有的调查工业、农业、渔业的发展。最后,都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参加了学校团委组织的征文活动,也为编写校本教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大大推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3.整合学科知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割裂开来,可以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如滨海中学依托大珠山的自然资源,按地理、生物、历史兴趣小组组成科学考查小组对该镇的地理、生物资源、人文文化进行考察研究,采集信息,形成科学考察报告。学校校本课程设置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多反映多样性的学生生活,特别是兴趣活动中的几个社团,如语文的文学社、历史的陶艺、生物的校园种植等,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4.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与交流阶段,教师在每个阶段都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落到实处。为使教师在不同阶段的指导更具有实效性,教研室对选题指导课、开题课、过程指导课、过程答疑课、成果展示课、结题指导课进行分类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某老师在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讨现场会上出示了一节选题指导课《提炼闪光的金子——研究课题的选择》,让学生了解了选题的原则、方法,选择研究课题的要求及注意事项,掌握了常用的提出问题的方法。
  当然,目前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是师资问题。学校没有专职教师,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承担的各学科课程的教学工作或其他任务,在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时怕麻烦,怕花功夫;又由于兼职教师缺少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培训,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变得无所适从,显得力不从心。其次,学校的经费紧张,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必要的报刊杂志,必备的教学设施,学生外出活动所需要的费用难以保证。最后,教学评价改革的滞后影响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进展。学校没有建立相应的教师评价机制,或评价不够科学,致使教师不愿在这方面投入太多的精力。
  
  (二)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障。根据要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三课时,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但根据调研情况看,一是不少学校保障不了每周三课时,二是课时安排上缺乏灵活性。如有的学校认为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进行参观访问缺少一定的集中时间。从活动空间上看,学校考虑学生人身安全较多,不敢放手让学生走出校外,同时由于班额过大,校外活动组织受到制约。因而,综合实践活动大部分在教室里完成,学生无法走出校外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交往,亲历亲为。
  2.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开发不能与本校本地的特点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要结合学校实际,不必机械地按照某些固定的文本来执行,在调研中发现有一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一味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如见别校开展的“剪纸”活动,就不管自己学校或社区有没有这样的指导老师,丢掉身边的宝贵资源,机械地去模仿。再如“山村孩子开展海洋的研究”、“农村孩子研究大型超市”等都是不顾及自身资源、不能反映多样性的学生生活、可适性不强的活动主题。
  3.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较少。一是限于农村家庭的经济情况,家里没有电脑,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紧张,不少学校没有电脑房。个别学校图书室设施简陋,只有几本旧书。这样,学生搜集资料就仅限于简单的询问家长及寻求有限的书籍资源。二是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课外知识少,上网搜索资料不够熟练;而教师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对如何收集整理资料,教师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致使学生普遍缺乏收集资料的能力,这样活动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4.确定主题不切实际,主题太大或太抽象,可操作性不强。活动主题的确定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活动主题太大,学生的活动难以落到实处,如“中西方婚丧嫁娶习俗的比较”,这一课题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范围太大,显然大大超出学生的能力所能驾驭的范围;活动主题太抽象,如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消费观的研究,过于抽象,使学生无从下手。而某校学生确定了研究“学生心理”的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的方向、目的、方法,选用恰当的词语,加适当的限制语,最终修改为“×校初三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与分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