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随文练笔 润物无声
作者:王静亚
随文练笔,就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的引发点,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化习作为练笔,让习作与阅读水乳交融,和谐运行,让学生时时有话可说,有法可依,在不经意的练笔中培养写作乐趣,夯实写作基本功。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浙教版小语第七、八两册教材为例,谈几点做法。
(一)理解型练笔,感受写作情趣
理解型练笔是从课文内容入手设计练笔。练笔点的设计始终紧扣理解、感悟文本这根线,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1.补写空白。课文中有许多放飞读者思维的空白点,抓住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抒写言外之意,体会韵外之致,深层次地感悟理解文本。如《敦煌莫高窟》中写塑像的精美非常简略,为帮助学生对“精美”一词有一个具象话的理解,笔者在优雅的古乐声中播放自己精选的佛像图片给学生欣赏,并请学生选择一尊来描写。很快神情各异,姿态万千的塑像在学生的笔下跃然而出,精美的艺术品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又如《去年的树》最后一节:“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它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这里的“睁”、“盯”、“看”读来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填补空白,学生有的写:“树大哥呀树大哥,我总算找到你了,可是你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有的写“你真的是那棵大树吗?你还记得我们之间的约定吗?你看,我来为你唱歌了。”也有的写“你听到我唱歌了吗?好听吗?可惜这是最后一次了。永别了,我的朋友。”学生移情入境,虽是寥寥数笔却感人至深。古诗古文中的空白,更是大有文章可做。比如《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扑蝶的情景,《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朋友深情等等,都是绝好的训练资源。
2.续编故事。不少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尤其是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适合学生在学完全文之后,进行故事续编。如学完《田忌赛马》,对学生说:“其实赢了马的田忌此时并没有搞清自己反败为胜的原因。晚上田忌带着满腹疑问来到了孙膑家,你想这对老朋友会谈些什么呢?”教室里一下就沸腾了,有的拍着同学的肩膀说:“多亏你了,老朋友,你真是足智多谋呀……”有的迫不及待地问:“老朋友,快点告诉我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妙计的?”笔者趁机引导学生把他们的对话描写下来。通过写话,学生对孙膑善于观察,精于分析,合理调整战术,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
3.转化运用。文本语言要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转化运用就是改变文本原来的叙述描写的角度,将文本以新的视角呈现。写景的文章,可用导游法;写人的文章,可用评价法;写物的文章,则宜用自述法等等。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语言,在运用中把握语言的特点,在运用中吸收内化。比如学了《航天飞机》,让学生写“航天飞机的自述”;学习《新型玻璃》可以推销员的身份写一种新型玻璃的产品介绍;学《赵州桥》可以导游的身份写一份赵州桥的解说词;学完《西门豹》可写写西门豹的功绩及对其的评价等等。
4.概括重组。就是将课文中的部分语言(尤其是新词、关键词),进行重新组合,来概括课文的大意,这一训练既可以检测对课文感知或理解的程度,又创造了语言运用的训练机会。比如《密林怪客》的第二课时有一项目标是复述课文,先听写“驻扎、不翼而飞、潜伏、侦察、紧缩、津津有味、恨不得、一跃而起、眼疾手快”等词语,校对后就请学生选用这些词语说说故事的大意。这样,不但降低了课文复述的难度,而且强化了新词的积累、运用。
(二)模仿型练笔,习得写作方法
儿童学习语言的初始是“模仿”,在仿中学习、内化语言的组合形式,在仿中整合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绝不能放过文章写法的学习。模仿型练笔就是侧重从课文的语言形式入手设计练笔,紧随课文,发现遣词造句的规律,学习布局谋篇的方法,从而学会表达。
1.词句仿写。词句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丰富的词句积累是语言表达的前提和保障。教材中经典的构词形式、富有特点的句式都是不容错过的仿写点。如《五彩池》一课有一组表示颜色的词:咖啡色、柠檬黄、橄榄绿……不妨引导学生模仿着再说出一些表示颜色的词,并用自己的词语替代课文中的词语,让五彩池的水变幻出更加迷人的色彩。该课中写池子形状的句子也易学易仿,可以让学生用“有的像______,有的像______,有的像______,有的恰似______。” 的句式尽情描绘五彩池的玲珑多姿。还如《熟能生巧》中描写武士射箭、老翁卖油的句子,动词运用相当准确精妙,就让学生学着描写自己或熟悉的人经常做的某一些动作。有写爸爸抽烟的,有些老师改作业的,有写某人打球的,妙趣横生。
2.片断仿写。片断描写是习作训练的关键。教材中典型段落是落实片断训练的蓝本。如《小镇的早晨》 第二节用总分的段式、优美的语言写出了小镇早晨恬静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以此为样板学用总分段式写写“校园的早晨”、“公园的傍晚”等。《一定要争气》的第三节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童第周发奋学习。学习这一写法写一个人的某一特点,如某某同学真是个小书迷,某老师对待工作可认真啦……
3.篇章仿写。篇章仿写对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相似版块,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回忆生活,然后依照文本的表述方式记录生活、描绘生活。像《请不要》《大自然的语言》这样的儿童诗,短小精悍,教学中抓住诗歌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读、背,再提供情景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小草芽从地里探出脑袋,不就像淘气的小孩?大自然在地上写着,春天已来到人间。/荷花在池里盛开,不就像一位位夏的使者?大自然在水面写着,夏天来到人间。”读着这样的诗句,不能不被孩子们的诗情打动。又如学习《秋游景山》后,指导学生按游览过程和地点变化的顺序记叙的方法写《秋游鄞州公园》,着重学习其登上万寿山按方位顺序介绍北京城的方法,写好登上假山眺望鄞州新城新景这一重点部分。无疑,这样的仿写学生一定能享受到写作的轻松与快乐。
(三)实践体验型练笔,语言和精神同构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要老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用心去发现文本中能够充分与文外“资源”产生链接的“点”,就能时时处处利用它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把语文学习引向广阔的天地。
1.回归多彩生活。生活的外延有多广,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广。《品茶》一文说饮茶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它的含义比较抽象。虽然从课文观茶姿、闻茶香、品茶味的描写中能感受一些,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这篇课文时正值明前新茶上市之际,于是让学生按课文介绍的方法回家去细细品一回茶,然后记下品茶感受。学生写上来的文章简直令人拍案叫绝。现摘录几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