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丰富问题情境 促进有效教学

作者:孙慧玉




  8.利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可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几个任意的四边形,然后要求大家把各边中点顺次连接起来,观察构成什么图形?当学生看到,不管是怎样的凸四边形,都构成平行四边形,既兴奋又惊奇,为什么有这一规律呢?他们非常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再提出三角形中位线问题,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引入一个新的境界。
  9.利用幽默等教学艺术创设问题情境。巧妙的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幽默风趣、诙谐睿智,会使学生学得轻松、牢固。如一位教师为了根治学生解题时犯 =a这类错误,要求学生解题时用绝对值过渡来保护,即 =∣a∣,并告诉学生要化简 ,先让a从“屋子”(根号 )里走到“院子”(绝对值∣∣)里,至于如何出“院子”,这要看a的“本质”(正、负或零),“体质健壮”(a≥0)的直接出去;“体质虚弱”(a<0)的,必然戴上“一条围巾” (负号“-”)以防“感冒”。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迪,从此,犯这类错误的学生大为减少。
  此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新异的游戏,如学习“同类项”时,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配组的单项式卡片,然后让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的单项式是同类项的朋友,找对同类项的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来的学生站出来再找自己的朋友。从而使学生在自然、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新知识。
  
  (三)注意事项
  
  1.要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2.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而更重要的是“会学”数学。要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当然,学生自主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这里作用主要在问题情境设置和学法指导两个方面。学法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使他们在学习中把摸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3.问题情境创设要追求形象性和启发性。根据初中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的实际,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从形象、生动入手,导言要引人入胜,具有趣味性。这样,学生在好奇中接受知识的效率最高。课堂教学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所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更要考虑语言的启发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容易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同化与顺应。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增强学生间的协作活动、实现学生学习交互,实现研究型学习。丰富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深深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而且教师也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吕世虎,石永生.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包先强.数学问题情境设置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6).
  [3]何泉清.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下的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J].江西教育,2005,(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