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自主探索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应淑春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注意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不但会使学生快速学会新知识,而且能加深理解、应用,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实践:自主探索的本质
  
  “行”即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地将“综合与实践”作为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学习领域,并强调了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在倡导创新教育、着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其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创新实践问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探索能力之目的。
  1.动手实践,学会利用身边资源。在实践中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把一些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学习“再创造”的实践操作,让他们感受“直接”。实践的构建与探索,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探究。
  如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都是5厘米,宽都是3厘米,请你任意拼一种图形,并算出拼成后的图形周长是多少?于是学生通过摆这两个长方形,得到如下图,并计算出结果。
  
  再如,《长方体表面积》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长方形表面积计算的方法。而传统的巩固练习根据数据进行有关表面积的计算,仅仅着眼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对此可设计“做粉笔盒给老师”的实践活动。教师为每位学生提供一块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做一个深为5厘米的粉笔盒送给学校的老师。制作粉笔盒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充分调用数学知识储备,更要创造性地运用。具体做法也不再局限于一种,学生在实践中产生了以下几种制作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种:30×10×5=1500(立方厘米)
  第二种:35×10×5=1750(立方厘米)
  第三种:20×20×5=2000(立方厘米)
  以上三种不同的方法制作的都是符合条件要求的粉笔盒,特别是第二、第三种方法,首先材料的利用率达到100%,其次当盒底为正方形时容积最大。这样的制作活动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及动手动脑能力,同时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数学应用意识,很好地提高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综合思考,学会处理复杂信息。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写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具有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在实际生活中,完成一个任务可选择的信息一般不是唯一的,信息处理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条件复杂的开放练习,能让学生多角度、灵活地去处理信息,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如在执教《归一应用题》时,一位老师出示了这样的练习:小明妈妈的生日快到了,他想用零花钱给妈妈买一束鲜花作为生日礼物。现了解到:康乃馨5支10元,百合花3支12元,节节高2支6元。问①小明带20元钱去买花,每种花买3支,你认为钱够吗? ②如果钱不够,怎么办?③请4人小组合作,用这20元钱买花,有几种不同的买法?(填表)课堂上,基本上所有学生都能计算得出钱不够,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回家去拿、讨价还价、少买一些等等,这又让一大批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愉悦。而第三层次,有的学生设计出了一两种方法,有的则有数十种,他们也体验到了学习的满足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3.分析讨论,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的本身即是与生活相互交融的一个过程。但现行的教材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纯洁性,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尤其是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得不够,学生只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这样便十分“残酷”地扼杀了学生数学实践意识的形成,而培养数学实践意识又是提高数学实践能力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实现数学与生活的互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一道非常普通的小学数学习题——计算房间四周墙壁的面积,学过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小学生都会马上算出结果,但是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题目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并没有意识到“为用而学”的道理,单纯地让学生做这样的题目,学生很快就忘记了。因此,教师可在这习题的基础上设计出题为“小小预算家”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在上述学习情景中适时提出问题:“小明家最近购买了一套房子,爸爸告诉他准备给卫生间的四周贴上瓷砖。小明的爸爸请大家算一算需要带多少钱去购买瓷砖?”,并让学生以小小预算家的身份去完成为墙壁四周贴瓷砖的任务。面对这一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①卫生间四周墙壁的表面积是多少?要扣除的门窗面积是多少?你怎样知道这些面积?②要预算带多少钱去购买瓷砖?必须要知道瓷砖的规格和价钱?这些条件从哪儿去找?
  在老师设计的内容背景下,在充满疑问与探究的学习活动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这样做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挑战性,这也体现了创设具体的任务时必须要与生活实践有联系,也体现了不是为教而学、而是为用而学的教学新观念。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要结合教学实际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探索素材和充分发挥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应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2]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
  [3]郑毓信.数学方法论入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