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贺 伟




   [摘 要]生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学模式可以把抽象的教育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选择性策略,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教学生活化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生活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 教学模式
  
  (一)理论主题
  
  “教育即生活”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一个重要观点,他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我认为不通过各种形式或不通过那些本身就值得生活的生活形式来实现的教育,对于真正的现实总是贫乏的代替物,结果便形式呆板,死气沉沉。”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陶行知先生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教学走向生活,他在《教育大辞书》所写词条的结束语《生活历》中写道:“未来之学校,未来教科书,未来之教育,必须建立在生活历上,始可谓活的学校,活的教科书,活的教学。”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教育成为现代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教育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验)》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基于以上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许多一线教师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就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为指导,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用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二)模式定义
  
  教学模式是正确反映客观规律、有效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行为范型。这种教学行为范型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师、学生、媒体互动的状态和过程加以概括而形成的系统、有序、简明的形式表达的一种结构关系。教学模式具体规定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活动、实施教学的程序、注意事项及应遵循的原则,有助于把抽象的教育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选择性策略。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并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生活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基本内容
  
  本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导入生活,激发兴趣;贴近生活,提出问题;体验生活,合作探究;感悟生活,总结评价;践行生活,享用生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促进、组织的作用。模式操作流程示意图如下:
  
  (四)操作程序
  
  1.导入生活,激发兴趣。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会对学习有兴趣。要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就要把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政治学科的联系,打通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界限,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让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课堂。
  (1)创设生活情景。
  创设特定的生活情景,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激起学习欲望。如在教学《信用工具和外汇》时,可以用多媒体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商场中人们选购了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后,将小推车推到收银台前,有的用现金进行结算,有的则刷卡结算。由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导入信用工具的教学。
  (2)模拟生活片段。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通过实物演示、小品饰演、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和手段,使新知识的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个母亲带姐弟去银行存款的小品,通过银行职员的讲解,导入对不同理财方式的教学。
  (3)展现生活原型。
  将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的真实情状寓于教学过程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强化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体验和感悟。如在教学《供求影响价格》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节前后商场里人数、商品价格的对比情景:春节前,商场里人头攒动,人们争先恐后地购物,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还不时发现物价部门在检查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是不是超过规定。春节后商场比较冷清,人少,购物的人更少,于是商场贴出“全场商品一律6~7折优惠”的海报。由此让学生在生活中走进课堂教学。
  (4)开展生活实践。
  在教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小记者”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质变差的原因,让学生更多地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再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迁移到对教材知识的学习上来。
  2.贴近生活,提出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指路明灯。教师导入课堂之后,要结合所创设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学生可以自主设疑、置疑,教师也可设疑引导。但教师在设置疑问时需要合理恰当,要有层次性、针对性,问得有目的性、启发性和方向性,才能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1)教师设疑引导。
   在教学《供求影响价格》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节前后商场里人数、商品价格的对比情景。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节前价格高,节后价格低?导致价格变动的因素是什么?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导致价格变动?用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
  (2)学生自主质疑。
   学生自主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时,在播放了一段“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录像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提出疑问。比如,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年满18周岁的公民才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的学生提出公民享有选举权有哪些保障?……
  3.体验生活,合作探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和环节。但“合作探究”离不开生活实践,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生活。
  (1)新闻点评。
  对时事新闻进行点评可以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和社会局势。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一人登台演讲,一人点评,全班讨论的方式进行。
  (2)专题探究。
   在教学《信用工具和外汇》时,用多媒体展示教材第9页的探究活动:第一年进城打工的小张年终结算工钱的时候没拿到现金,却领到用工单位——大华公司的一张载明一定金额、付款单位、签发日期等内容的票据。看着这张票据,小张有点不知所措。小张拿到的这张票据是不是白条?为什么?如何将这一票据换成现金?然后让学生分工合作探究,查找资料,相互讨论交流,最后选出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3)辩论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