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浅谈乡土知识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张明荣




  [摘 要]乡土知识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好乡土知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本文探讨了乡土知识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地位、现状及运用问题。
  [关键词]乡土知识 教学运用 历史与社会
  
  (一)乡土知识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的地位
  
  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呼唤生活世界的回归。因此,乡土知识教育正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进入中学课程改革的视野。从课程目标上说,新课程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为乡土知识的实践与探究活动提供了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学生具有的社会知识很多是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他们所生活的周围环境。
  配合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本市中考中逐渐加大了乡土知识的分量。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不难看出,中考试题密切联系乡土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已成为必然。例如2007年中考卷第21题,命题者有意识地将时事热点——发展问题和台州当地的“民营经济”结合在一起;第23题,将“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与台州的水资源现状紧密结合,以鲜活的信息告诉学生保护水资源的可贵。这些命题趋势要求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紧密结合本地的乡土知识开展教学。这不仅是符合考试改革的要求,也是落实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家乡建设的需要。
  
  (二)目前乡土知识教育的现状
  
  乡土教育是以乡土地域环境和文化为依托,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为目的而开展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近20多年来,学校乡土教育一直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教育任务。虽然新课标强调了实践活动的开展,但文本知识学习还是乡土教育的基本形式。学生由于活动范围相对狭窄,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获得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尽管社会各有关方面也十分重视乡土知识,在报纸及市县电视台中经常有一些版面及栏目介绍一些台州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和经济建设成就等,这些知识虽然丰富,但相对零碎而缺少系统性,因而学生的关注程度不是很高。其实,乡土知识的涵盖面和涉及面是十分广泛的,比如方言、故事、戏曲以及美术作品等。利用乡土教育可以唤醒人们的记忆,让这些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得以保存并延续。在新课程标准中,七年级安排4至6课时学习乡土知识。所以,系统了解家乡的概况,最合适的途径是编订一本乡土教材。学习完七上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后,学习本地乡土地理,主要包括本地的自然环境、经济特色及经济的区域分布。在八年级下册学完新课之后,学习本地的乡土历史,主要包括历史沿革,乡土语言、地方戏剧,文化典籍及历史名人、风俗习惯、本地人的精神风貌等。这些乡土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将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三)利用乡土知识,促进历史与社会教学
  
  在现有的历史与社会课堂中渗透乡土教育,同时积极利用乡土知识完善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开展乡土知识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1.利用乡土知识,落实历史与社会知识。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新课程强调的不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新课程的内容更加强调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乡土知识,必然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时的注意力和主动性,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1)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家在哪里》时,让学生以自己的家为参照物画一幅自己所在社区的平面图,介绍自己所在社区附近有哪些重要的街道、重要的建筑物以及主要的河道等。让学生了解周边的重要街道和重要建筑物,使学生明确他家的地理位置。这样就让学生知道一个地点位置的相对性,并培养了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了学生的空间识别能力。
  (2)学习《城市社区的功能》,可以请学生讲一讲本地的商业街区、学校、居民小区的名称,一些街区与本校的方向关系和大概距离,城区几所重要的学校在本校的大致位置和方向。根据学生的经验,可以得出一个城市中最热闹繁华的社区是商业区。
  (3)学习《综合探究一》,可以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一些乡土知识。如情境3“游张家界”可改为游我们本地的著名景点: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日本国佛教的祖庭——天台国清寺;我国南方著名的古长城——临海古长城;我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地点——温岭石塘千年曙光碑;国家著名的海上森林公园——玉环大鹿岛等等。让学生模拟当导游,设计一条台州两日游的旅游路线。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动手设计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学习跟自己家乡有关的知识时,他们的感觉是亲切的,课堂上的气氛是热烈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活跃的。学生对于亲近的事物,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也便于学习时进行联想。
  (4)学习《山川秀美》,落实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后,让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自己家乡的大致位置和范围。然后说明台州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主要的地形区是东南丘陵和沿海小平原(温黄平原);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南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外,突出感受本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气候特征,让学生知道家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及季风不稳定等所造成的自然灾害,如台风和干旱等。
  (5)学习《区域的故事》,利用台州市的形成和发展来说明。1994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台州市,台州市级机构也从临海迁入椒江,从此在中国黄金海岸带的中部崛起了一所新兴的港口城市。2004年台州市的经济实力排名全国地级市的第46位,200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宜居城市的第6位。通过具体形象的讲解和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家乡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破烂到漂亮的发展变化过程。
  (6)学习《水乡孕育的城镇》,可将课文当作阅读材料。因为太湖流域的城镇毕竟离我们非常遥远,台州尽管以低山丘陵为主,但椒江、路桥、温岭泽国新河滨海一带还是以平原为主的,一些城镇带有明显的水乡特色。利用本地的图文资料,学生容易理解过去的水乡景观和目前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水乡城镇化,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7)学习《耕海牧鱼》,针对台州市是一个渔业大市的实际,发展海洋渔业优势明显(台州市的海域面积是陆域面积的10倍,渔业重点镇很多。)笔者选取了台州市十大生态文明村——温岭石塘流水坑村来代替课文中的石岛镇大鱼岛村,温岭流水坑村也是本地一个典型的渔业村。利用本班有一个同学来自该村的有利条件,按照课文内容,让学生拍摄修船厂、冷冻厂、海鲜食品加工厂、海水养殖场以及“休渔期”的通告等照片,还有老渔民的访谈录,对过去和现在渔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比较。
  2.乡土知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新课程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公民素质的培养。乡土知识在公民修养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一个人在认识上是先熟悉家人乃至家乡,再逐步扩大到了解国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他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感情,逐渐过渡到认识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在教学中运用乡土知识,能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先辈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能了解到家乡人民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可爱和祖国的伟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