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建构主义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蒋黎旺 李 蓉




  4.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①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n 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就是指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iamework)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方法。借助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建构意义。体育教师要把比较复杂的动作技术加以分解,启发、引导学生在概念、单个动作的框架中继续攀升。②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即教学要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即事件或问题被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也就被确定了。例如,可以运用一些真实的事件或成功体育人士的技术动作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励学生自己去学习、锻炼、去探索,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③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随机进入教学就是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即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和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在体育教学中,这种方法可得到很好的应用,如运动技术的动力定型必须要经过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后才能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动作技术要在不同的时间、情景下运用,从而也形成了对同一技术动作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使技术在任何情景下得到正常的运用,达到更好的掌握技术的目的。
  (2)建构主义整个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协助者,教材所提供的不再是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注重已有知识经验对要学习的知识经验的同化作用;教师可利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及工具,为学生的学提供更好的意义环境。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定信念,以学生为主,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以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为主线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要始终以终身体育为宗旨,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模式要趋于更合理,体育教学模式在应用中要恰当选择教学模式的类型,既要选准切入点又要标新立异,为体育教学实践服务。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体育教学理论也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体育教学理论,才能适应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当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体育教学应该与建构主义相结合,建构主义也应该应用于体育教学中,这样才能很好的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中不难看出其巨大的优越性: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性增强,主体地位显现出来;②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加全面完善;③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的进程;④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⑤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观念。这是传统体育教学所不能相比的。然而,建构主义理论在应用于具体体育教学实践上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待于体育工作者进一步的研究。
  2.建议:①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应坚持贯彻和落实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及学习观,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标,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自身知识技能建构的主体。应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建构,为学生的学提供良好的自学条件、建构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③教师要转变思想,积极地配合、引导、帮助学生的学,从传统体育教学的“以教师为主”变为现代体育教学的“以学生为主”,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更好的做到“教是为了不教”。④改变教学模式,加快建构主义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学校的教学条件,为学生的学提供丰富资源,创建良好的学习气氛。
  
  参考文献 :
  [1]赵广涛,焦现伟.建构主义观下的体育教学论[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9).
  [2](美)Jacqueline GBrook.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0).
  [3]吴军.建构主义——革新高校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J].体育学刊,2002,(9).
  [4]周兵,邹玉玲.以建构主义教育观建构体育教学新模式初探[J].体育学刊,2000,(7).
  [5]周顺锡.建构主义与高校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
  [6]李茜,周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体育教学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3,(1).
  [7]曲宗湖.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