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建构主义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蒋黎旺 李 蓉




  [摘 要]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新课程视野下建构主义理论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建议,以此作为学校体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 体育与健康教学 自主建构 应用
  
  新课标指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再也不是被动的承受学习中的艰苦,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在艰苦努力的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信心,享受学习和探索带来的乐趣。在教学内容上突出生活化、情景性与趣味性;在教学的方式上,强调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对话,强调积极体验与探索,倡导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更关注学习者之间的社会交往和学校文化对个体学习的积极影响;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评价的过程性、激励性、发展性和情感性。学校体育作为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受到学校良好的体育教育,在生理、心理、运动技能、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对学生主体性关注不够,对如何培养人、发展人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过多地强调体育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学习作用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然而,建构主义理论的出现使得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可使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发生改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认可和发挥,还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体育教学活动朝着科学化、人性化方向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有义务探讨一下建构主义与体育教学的结合即建构主义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建构主义与体育教学
  
  1.建构主义的概念及发展。 建构主义是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皮亚杰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观点。在皮亚杰上述理论的基础上,许多专家、学者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建构主义的发展工作,相继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个人建构主义(Tndividual Constructivism)”,“极端建构主义(Radical Construc-tivism)”和“温和建构主义(Moderated Construc-tiv is en)”。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
  2.建构主义对体育教学影响。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主体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即认知结构,在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下,能动地建构对客体即学习材料的认识的过程,有成效的活动总是建立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之上。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体育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它是实现体育教学素质化的关键要素。这使得现在的体育教学任务包含以下几方面:①必需的体育知识;②一定的体育实践能力;③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观念,健全的人格;④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形成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及教学模式。
  
  (二)建构主义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建构主义学习观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过程,意义也不是简单的由外部信息决定的,是学习者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原有的知识由于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是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体不高,表现为学生最怕体育课、最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学习上以传统的接受型为主,较少主动参与个人的知识建构中,缺乏积累,偏重于知识技能的训练,有一定的目标指引但缺乏自我反思和评价,其内驱动力仍是以应试为主。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些问题都应得到解决。建构主义认为体育教学就是要努力营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这个学习环境包括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首先应在班级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体育教育不是针对一个学生的而是针对每一位学生的,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刺激心理,由不学到学、不想学到想学、再到比着学。其次,学生间师生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团结、协助、互助、会话,能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及师生间的感情,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并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合作,在体育教学中可多采用游戏活动、集体性项目,即使单项活动如体操等也应该给学生提供相互帮助、指引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行为。再次,要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的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目标高于一切、成绩代表一切,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应该始终强调学生是认识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才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2.建构主义学生观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知识技能建构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观念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最主要的要素,其他要素都是围绕学生这一要素展开的。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解决问题,也不是求助于他人来解决问题,而是学生根据自己对学习的理解试着完成各种练习。例如,提高力量这一内容,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借助健身器材进行练习,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采用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来练习上肢力量,采用跑步、蛙跳等来练习下肢力量。由于不同的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学习者都有达到相同目标最适宜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后学生会自动地去学习训练,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此外,学生在学习某一技能时,除了教师教授以外,还可以利用多种信息资源如网络、多媒体等进行学习,空闲时间进行练习,以达到掌握这一技能的目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的空间,不要给学生规定统一的要求,应用多元智能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而非某种单一的评价;让学生自主学习,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3.建构主义教师观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的教师观认为,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递者和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看起来似乎削弱了教师的作用,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体育教师仍是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理论并没有削弱体育教师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的出现,体育教师的作用反而被加强了,他们需要承担更艰巨、更关键的职责,体现出更大的不可替代性,教师的角色定位也越来越切入教学的核心,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如体育教师必须会利用一些常用的工具软件,能使用IE轻松浏览,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还必须有更广博的知识、更开阔的心胸和更高超的教学技术、技能,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现在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讨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完成学生自身的知识技能建构。在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可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发现规律。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以达到教学效果质与量的高水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