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反思让英语课堂教学更精彩

作者:王玉英




  [摘 要]教师的反思是通过观察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来进行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一次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通过教学反思促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精彩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 捕捉资源 生成精彩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会生成新的想法和各种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看准学生症结和可能的走向,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学生能想、能干、能看、能谈。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它是教学活动的真实体现,它产生的教学内容经过教师灵活处理可以成为新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要凭借教学机智,通过及时的教学反思,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的教学资源。它们有时是奇思妙想,超越教师的思维,有时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有时是“节外生枝”或“锦上添花”。经过教师科学反思而利用的这些动态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弥补教师教学中的不足,教学因此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先来看最近的一个教学实例:
  笔者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下册 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的第三课时中 ,最后一步骤让学生进行讨论:Why do people like animals such as “pandas” in China?What can we do for wild animal protection? 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for protecting wild animals?……这样,学生展开联想,答案不一,众说纷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对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比较感兴趣,于是尊重学生的需要,选取了有关大熊猫的文章“Wild animals-Reading”进行第四课时的拓展教学,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成长过程及保护大熊猫的一些措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第一节在一(3)班,笔者按照备课,原汁原味地上了一遍。第一步:运用一些动物图片,复习前三节课学过的动物名称,从而引入到大熊猫的学习。第二步:学习新单词,了解大熊猫的生活和成长过程。第三步:讨论保护大熊猫的一些措施。第四步:展示一组人类破坏环境、捕杀野生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展开讨论。
  下课后,有个外来民工子弟跑过来说:“老师,我见过大熊猫,我们四川那边有许多大熊猫。”“哦,是吗?”对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自己怎么没想到呢?
  接着第三节是一(6)班,在中间休息的时候,笔者抓紧时间回忆了一下刚刚在一(3)班上课的情况,尽管用了多媒体,但是发现学生们一开始学习就精神不佳,不感兴趣,导致以下内容枯燥呆板。原因应该是同学们对那些动物已经没有了兴趣,前面已经学过两遍了,再好的东西看多了也会厌烦的。见刚才那位学生饶有兴致地说起家乡四川!这是大熊猫的故乡。自己今天也来介绍一下吧!根据教学内容,一个主意就映入了脑海:就围绕卧龙自然保护区来重新组织教学。于是笔者大胆地修改了第一部分。接着原第四步的设计对学生震撼不够大,因此在展示图片中配增了一首歌曲《我想有个家》:①出示一些卧龙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哪里,进而引入到大熊猫的学习。②学习新单词,了解大熊猫的生活和成长过程。③介绍四川卧龙大熊猫目前仅有的数量并询问原因。④讨论保护大熊猫的一些措施。⑤配合歌曲《我想有个家》展示一组人类破坏环境、捕杀野生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展开讨论。
  教学过程中意想不到的是: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踊跃地说出自己的猜想,然而很少有同学猜对。正因为他们对四川卧龙不熟悉,所以他们听得特别认真,在他们专注的神态中不知不觉把课本上的知识介绍完了。最后音乐响起,全班50多个学生一起观看图片,笔者认为他们看到这些图片会很有感触,刚看几张就有一半多的学生开心地笑了起来,此时正展示的是一只被关押的黑猩猩,见状本人立刻停止了播放并且没有恼怒,马上引导他们说:“我知道同学们笑是因为大猩猩通常是非常逗的,憨态可掬。可是这只大猩猩却非比寻常,我觉得我们不应该笑。请大家看一看它的眼神以及在它面前的铁栅栏,相信以同学们敏锐的眼光和心中的爱心一定能感受到它的心情。我希望同学们能以严肃的态度看完这一组真实的图片。”听完这番话,同学们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开始安静下来了。之后,很多学生都有感而发并富有爱心。
  
  (一)让备课成为教学的一面镜子
  
  上好一堂课必先备好一节课。备课体现的是一种教学态度,一种教学思想的展现,一种教学思路的展示,更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一面镜子。
  试想,如果没有课前扎实的备课,本人又怎能应变或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呢?备课其实是促进自己反思的一个过程:自己到底成功在哪里,失败在哪里呢?没有教案,自己不知道,就好像自己做了事情,但是自己不知道是如何做的一样。通过写教案、作对比,大家上课上得是越来越熟练。为什么?就是因为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使得每个人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不断地自我修正而获得进步。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按部就班地照教案中所给的方法进行操作,有时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毕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你不可能用一个模式去教育他们,他们也不可能按你的设想来对你的讲授做出你所想象的反应,很多时候,学生的反应与我预期的恰恰相反,我必须对我的教学做出及时的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反应。
  教师好像一个导演,如果想要做一个优秀的导演,导演好整个课堂,就该有一个好的剧本,对于剧本的操作、角色的配置都应该有预见性,而这个“预见性”就反映到了教案里。现在有很多年轻老师,上课没有准备,或者说备课不充分,最后不是课上得“长”了就是课上得“短”了,为什么?就在于他们没有预见性,或者说没有规划好。
  
  (二)让英语盛开德育之花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还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心智发展的同时,在情感上也逐渐成熟起来。”
  英语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应该善于充分挖掘。在发现了德育因素后要抓住时机,把握关键,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地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教学实例”中,有那么多学生看到可怜的小动物都笑了起来,似乎他们都没有同情心和爱心,本人认为不是。初中学生在情感上还是比较单纯的,他们看到的经常是表面现象而不会深入关注,条件反射地看见有些逗人的动物当然会笑,而这时就需要教师作出及时的反应和引导。结合教学内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中,对学生施加正面的教育影响。教师通过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德育教育,给学生爱的熏陶。
  另外,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差错和困难,老师也不要过多地批评与指责。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启迪,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的鼓励和情感上的慰籍。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说错了某个句子时,自己并不直接批评和指责他,而是让他再说一遍,以引起全班的注意,然后再请其他学生帮他修正一下。这样,教师既保护和培养了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