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提高教育改革成果

作者:李小军




  第四,这种班级设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人才是第一资源。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是对“人是根本”的理念的最好体现。其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可以更好地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给予人文的关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外,现在的中小学老师特别是初中老师可以说是身心疲惫,教育学生时常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帮他们减轻负担,才有可能身心愉悦地从事教育事业,每天才会有好的心情关心、教育学生,减少目前初中阶段师生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减少目前恶性教育事件的发生。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而且有利于老师的身心健康,体现出对老师的人文关怀。
  第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健康的思想等一系列的综合素质。由于学生人数少,在班级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对活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每个学生都能真实地走进活动中来,并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努力与否与整个活动的关系,他们就会很负责的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意识。心理学家发现,随着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人数的增加,每个人所做的努力程度也会逐步下降。目前的班级人数过多,无形中增大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惰性,长期下去会导致相当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办事不认真的习惯,这不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只有学校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学生,社会中才会有负责任的公民。
  第六,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造性。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创造力的源泉,基础教育是创造力源泉的源泉,老师应该有较高的创造性,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更应该具有创造性,而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按大班额给老师定编定岗、定工作量,老师疲于奔命,只能从事日复一日的、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性的工作,很少从事深入的理论学习研究工作,缺乏创造性,不能适应由简单的教育工作者向教育家转变的要求。因此,必须实行小班额化,解放中小学老师的双手,充实老师的头脑,使老师有时间从事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为国家培养出大量有创造性的人才。
  第七,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从传统课程向活动课程转变。如果说活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主体性和创造性,是一种好的课程。那么,目前的班级组织形式已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目前新课程的实施现状是:不活动,新课程旧教法;一活动,乱哄哄一窝蜂,起不到活动课的效果。活动课需要老师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准备,目前中小学老师工作量都很大,按老课程按部就班都忙碌不过来,更不要说花更多精力去从事新课程。并且,处于调皮、顽性很大的年龄阶段的学生人数过多,本身活动组织起来就很困难,要让这些顽童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情难免会有人不入正轨,调皮捣蛋,迫于无奈老师只好新戏旧唱。要使新课程实施好、发展好,就必须要求减少班级人数,减少老师的工作量,提高老师工作的质量。
  教育的组织形式是教育的结构,在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有必要对教育组织形式进行深思,对其进行补充、发展、完善。保留其合理的部分,摒弃、调整其对教育的制约方面,使教育结构最优化,使教育的正向功能最大发挥,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
  [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77.
  [3]伍仁作.教育理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27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