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探索方式变革 引导高效学习

作者:任志瑜




  
  就能很好地验证。
  师:今天我们就数列一章中“Sn与n及an关系”一类问题,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进行了探索与梳理,在其过程中很多同学的精彩展示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下次遇到此类问题肯定会让我们深深地想起。今天没有机会展现的同学也不要遗憾,因为今天我们只是对一类问题作了一点探讨,你还可以就本章其它类问题(如递推公式、实际应用等)或今天问题的再度拓展,以板报、专题、论文等形式展现自己更加系统的思考,为大家的深入学习乃至后人的研究提供可贵的帮助。
  二、思考
  1.不能止于教教材而忽视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改革探索。由于传统教学只基于完成教材任务,对作业的处理,老师几乎都是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习题练习,然后再反馈给学生“通过或重作”的信息,整个过程似乎在一种“单线联系”方式中进行。前面案例是一个习题课教学方式的探索。笔者认为更有利于学生提高与发展的习题课应该是在学生独立思考、规范书写、严谨陈述基础上的成果大展示、思维大会战。针对一个个具体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解决方案,展开现场对话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更加丰富了知识、巩固了方法、活用了技能,更激发了学习情感,端正了学习价值取向,也是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方式的旨意。
  学生学习的核心是“悟”,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应体现为学生创设“感悟”、“顿悟”的“愤”“悱”情境。特别是习题课,教师要善于在不同解法中营造“愤”“悱”,在观点冲突中引发“愤”“悱”,在思维诱导中创设“愤”“悱”,在层层深入的追问中触发“愤”“悱”,让习题课成为学生的精神大餐、营养大餐、思维会餐。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方式探索中,教师要找准“用”的基础——解读教材,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把握“用”的灵魂——将教材中所获得的“资源”转化整合,并优化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之中。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钻研、准确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设计意图,才能真正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方式改革探索。
  2.不能因模块教学时间紧而忽视章末小结。高中新课改后数学每周4课时,9周完成一个模块教学,较之课改前,教师们普遍感到课时紧张。所以,部分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把时间放在了以完成每一节新内容的教学上而忽视了章末小结,这其实是一种教学缺失。因为课后练习及章末小结本是构成本章内容的重要部分,即承载着特殊使命的一个板块,它的有些功能是需要加强甚至深度开发的。对于课后作业及章末小结,如果只是 “阵地战”方式教学,与高中课改的模块、学科、学习领域的课程思想是不吻合的,当然也难于实现让学生从知识、方法、能力到数学思想和学科素养的提高。因此,对于课后练习及章末小结的教学,要改变过去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独自处理的传统,加强集体备课与学科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探索高效学习。
  高中新课改给教学注入了新的内涵,教师要想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探究过程充分暴露,使学生从中学会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探究方法。总之,只有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探讨,才能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引领学生的高效学习和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必修模块5 (B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吴维山.重新审视感悟的内涵特质及其培养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8,(4):55.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