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从教师隐喻谈教师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作者:郝德贤

为社会正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代言人,学生不仅要从其身上学习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而且还要求了解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前沿。这种需要与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就形成了教学过程重最基本的“供需矛盾”,而且这种矛盾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而变得日益尖锐。要缓解这种矛盾,教师的不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其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的更新换代的周期在不断缩短。教师的求知欲不断增强,继而付诸于个体的学习实践,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当许多学生呼吁:“老师您都不学,怎能教我学!”,教师应该明白不断学习不仅是教师的权利,而且更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现代教师的义务。
  教师专业化要义二是教师专业必须经过不断的成长与发展,学习与反思不仅是专业化教师的特征,而且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实际上教师群体中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个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最大障碍。教师职业倦怠是指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由于教师个人或外在的各种原因,教师的职业动机、职业满意度、职业能力的下降而引起的教师对工作的懈怠、消极抵触甚至反抗的心理和行为。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复杂而多样的,但是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缺乏自主性的学习行为是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促使教师自主学习是防止教师职业倦怠,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有效途径。
  
  三、教师需要自主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
  
  首先,教师需要自主学习以适应变化的教育教学情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个体经过不断的不断训练或练习从而使自身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行为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不是先天的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从行为主义的学习观来看,生物体的学习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的不间断性,这是因为生物体所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生物体需要不断学习来适应客观环境,教师的学习也是一个经过不断训练和练习从而使自身行为发生变化以适应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与职前的学习相比,教师职后的学习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更强,教师根据教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以满足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所以,作为现代教育环境中的教师必须要具有坚持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其次,教师需要自主学习以适应其社会赋予教师群体的角色期待。教师是人类先进文化和文明成果的主要载体,而且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扬者和推动者,应该使自己首先成为终身学习模范。教师作为社区成员,其不断学习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必将带动学生和社区其他成员共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习性社区的形成,从而促使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无论从作为生物体的个体学习过程来看,还是从社会化要求来看,教师的自主性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更不能被割裂为阶段学习,教师的职前学习和职后学习是统一于个体的学习过程。我们之所以强调教师自主学习主要是建立在教师自主学习行为缺失的基础上。教师不是蜡烛,是因为教师的教育生命不仅是一个“成灰”的过程,学习不仅是教师的权利,而且还是教师的教育生命赖以存在的必需;教师不是“春蚕”,是因为教师的使命不是为自己筑一个永远的“巢”,而是应该不断学习使自己教育教学的供需达到平衡。教师是“煤油灯”,是因为教师需要不断给自己的这盏灯加“油”,从而“己立立人、己强强人、己达达人”。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 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教育部教育示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傅道春,齐晓东.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