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有效课堂教学之有效问题设计

作者:屠美红




  (二)抓住契机,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执教《心中的鹰》一文时,可从文章的中间内容设计一问,通过这一问,再回到解决前文内容,一改以往从文章开头入手提问的常规方式,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问题是这样的:文中讲了一个故事,也就是战士们为他们的班长打老鹰,当我和伙伴们知道后,为什么向着天空大喊“老鹰啊!不要来!”以及当传达室的贺老头听见枪声后要对战士们大喝“……谁打死老鹰,谁的眼要瞎掉的!”?学生从前文找到了答案:在前文的描述中,知道鹰的飞翔具有音乐的节奏感,鹰使天空仿佛有了旋律,有了乐感;鹰击长空的雄姿,给人以生命的启示,给人以奋起搏击的勇气和力量;鹰死亡得很神圣及生存艰难。像这样从中间切入问题却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前文内容的用意,知道了我们对鹰的特殊感情的原因。教者在此基础上,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全文主旨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三)一问多解,拓宽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在寓言《没有尾巴的狐狸》中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能会说“人不要有私心杂念,否则自取其辱。”其实这是从老狐狸的角度来看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启发学生从年轻狐狸身上来看,那么就能得出“人不能对别人的话轻易相信,要有自己的智慧,否则吃亏的是自己。”同一个问题由于思考的角度不一,答案也不一样,这样的设问,无疑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训练作用。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学了《陋室铭》后,可以这样问:为了表明自己是安贫乐道,节操高尚的,我们还要住在这样的陋室中,你说对吗?或者学了《叫三声夸克》后,问:你认为在人生道路上应该做怎样的人?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