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师文化建设

作者:刘宝团




  在教育领域中, “文化”一词已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词语之一,文化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诉求。
  教师文化,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形成的,被学校大多数教师认同和信守的职业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等。教师文化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师文化重点强调的是教师的精神文化。教师文化反映着学校教师的基本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综合体现了学校的传统习惯和办学模式,对学校教师的行为具有约束和激励作用,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因。作为学校整体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文化在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教师成长的小环境、小气候。教师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同事的态度以及教师的种种教育教学决策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教师文化的影响。
  
  一、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的一些中小学校教师素质存在着较大问题,甚至影响到了一些学校的办学根基。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校教师文化缺失。不少学校没有形成自己先进的教师文化,严重制约了教师的发展。
  从教师本身看,在当前的教育人事制度下,我国农村的教师队伍整体上说还远不是一支理想的队伍,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由于受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只是停留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层面上,甚至连起码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不了,在教学上只是敷衍了事,对教育教学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更谈不上什么事业心了。一些学校的教师思想状况不稳定,面对教师的职业和生活产生了种种困惑和无奈,久而久之,形成了教师对职业的倦怠。不少教师慢慢失去了开始从教时的那种激情,而每天的工作只是按部就班,被动地劳作,或者在表面上维持教师职业稳定性的同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与教师职业无关的“工作”中去。
  从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看,领导缺乏对教师文化的重视、理解和认同。目前,我国农村的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有自己的一些管理制度,有的还相当完备,当然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教师的。必须承认,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提高教师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也是提升教师文化素养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有了“制度”,就自然而然形成了“文化”。并且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既要靠科学严格的制度管理,也要靠和谐、先进的文化滋养。否则在僵化、死板的制度框架下只能是束缚教师智慧和能力的发挥。而这一点从我国多数农村中小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来看,并没有认识到,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正是因为这种片面追求硬性的制度化管理,而忽视和淡化人性化的文化管理,使得一些学校缺乏自己的办学特色,缺乏先进教师文化的引领作用。领导和教师缺乏对集体先进的主流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就不能真正激活全体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热情。
  从社会的一些影响因素看,不少社会上的文化思潮对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农村的中小学校教师相对于城市的中小学校教师而言,应该说接触的社会面相对较窄,思想上相对不是很活跃。但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下,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思想也并不是“一潭死水”,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开放。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没有先进教师文化的引领,社会上的一些非先进的文化现象就会侵入,并占领教师阵地。而事实上,在我国目前一些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师中之所以存在着不少与教师身份不协调的现象,如教师不上班去做小买卖,上班时间打麻将、玩扑克,课余时间向学生兜售商品,用上班时间去做家务或去干农活等。这些现象当然和学校的管理及规章制度有关,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对学校教师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当教师的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之后,在失落之余,又得不到良好的精神食粮,而如果教师从内心里缺少了对教师职业的起码认同,他的行为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升我国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由于目前我国不少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缺失,进而抑制了教师修养、教师智慧、教师品质的提升,制约了教师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建设,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精神。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文化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其次,有利于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的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面临较大的困难。由于多数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因而他们在促进教师成长方面不可能像发达地区那样频繁采用“物质刺激”的办法,没有物质的激励,又没有精神的引领,教师的发展受到影响,学校的发展自然面临困难。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师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师为本”的理念,为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充分发挥教师文化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在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物质待遇相对普遍偏低的情况下,这应该是促进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再次,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从主体上看,学校文化(校园文化)主要有两大类: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在学校的整体文化建设中,教师文化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对学生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素质发展是学生素质进一步发展的前提。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加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各种素质,当然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进而推动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四,有利于我国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学校的发展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学校在社会上又会形成广泛的示范作用,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方面是由于学校与社会上的每一个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是由于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社会赋予教师“为人师表”的特殊要求所决定的。教师作为社会“特殊”一员,良好的人文素养会对社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学校发展的“不和谐”,教师发展的“不和谐”,也可能会使整体社会发展“不和谐”。加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教师的和谐发展,进而有利于农村的和谐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农村的社会文明、先进文化和道德建设。
  
  三、探索加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硬件只是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教师的素质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建立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