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建构

作者:刘世星 柏宏权




  一、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含义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意味着国家将部分课程开发和管理权力下放,于是校本课程开发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而同样作为热点之一的研究性学习则是指学习者以问题解决为主要内容,以发展研究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自主性、开放性、主题性、实践性、探究性和创造性都切合了本次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先进理念,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方式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是基于校本课程开发本体的基础上,以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特征,或者说以研究性学习为方法论支撑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因此,在整个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尤其是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中,充分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特征是题中应有之义。
  
  二、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建构
  
  有学者将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依据其出发点划分出三种模式,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导的“需求主导模式”、以学校自身条件为主要依据的“条件主导模式”和以学校办学目标为主导的“目标主导模式”。本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有鉴于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为主导的理念前提,并且这样的前提不得不受到现实因素的制约,故试图综合考虑这三方面因素,从而更好地尊重和满足学生需求的差异性与学校的适切性。笔者认为,以下课程开发模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它包括支持系统、开发系统与监控系统。其操作过程包括建立组织、现状分析、制定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与修订六个程序,但这六个程序中除了建立组织之外,其余五项均应在秉承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中进行。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一)支持系统
  1、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小组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应建立一个由课程开发专家、校长、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家长及社区人员等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小组,形成校本课程的审议与决策机制,从组织上和体制上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家长、社区代表、校外课程专家等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学校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纳入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体系中来”。
  2、现状分析——基于需要的评估
  评估需要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首要工作,主要涉及到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3个方面。
  (1)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为了使课程切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本身也是为学生的学习而存在发展”。因此,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与归宿点就是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兴趣。在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之前,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法来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如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学生的个人档案等,然后分析调查问卷的信息、访谈的信息、档案的隐含信息,从而发现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学校教师通过问卷和访谈发现学生的需要包括:会动手实践,能创造;能健康快乐地学习;兴趣爱好广泛,有一门特长。
  (2)明晰学校发展需要,制定目标
  任何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总以一定目的设定作为起点和归宿。校本课程开发也不例外。因此,在校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及其相应的开发成果;二是针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三是学校特色形成,即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成为学校特色形成的途径之一。学校确立的校本课程的目标是:①珍爱生命,学会锻炼,人格健康,能健康生活。②能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快乐学习,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至少学习一门形成自己的特长的课程。③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质疑和探究,在探究性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创新意识。④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生机勃勃地享受成长的快乐。
  (3)分析学校及社区的课程资源及其发展的需要
  学校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源等,所以学校和学生受到社区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及社区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资源等。同时,学生也是社区文化的建设者,因此应对社区现实状况、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和文化底蕴有一定了解,尤其应该关注社区的薄弱环节,明确社区的发展方向。比如我校处于仪征化纤厂生活区,有一些丰富的工业资源,同时距离一些水质检测部门较近,因此,能为学生开设一些操作性较强并且贴近生活的课程,如水资源检测、食品中的碘元素及其测定等等。
  
  (二)开发系统
  1、制定目标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必须确定研究性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总目标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及其相应的开发成果;另一方面是针对学生发展的目标。即校本课程开发既要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也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发展目标应包含4个领域:个人发展(基本交际技能、价值判断和发展、健康教育和体育、开发发现兴趣的活动等)、社交能力(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有关知识、校内社会交往和社交组织、学生参加社区范围内各种社会团体和社会机构的活动)、继续学习技能、专业化发展。
  2、课程编制
  首先,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确定课程结构。其次,要撰写《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主要内容和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人数等)、课程评价建议。第三,通过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创编等方式组织具体课程内容。
  3、组织与实施
  在内容的大致结构、类型确定后还需要将其交学校校本课程工作小组初审,通过后,得到批复后方可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是关乎校本课程开发成功与否,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所在。校本课程实施的展开应以课程计划在实践中所发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以学生和教师在课程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况为轴心,以一定的时间安排为保障。它关注的是课程实施的手段。校本课程实施过程要依学生身心发展阶段作出安排,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教学方式应新颖独特,应重视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要以“尊重参与、立足生活、符合趣味、突出优势、强调差异”等原则来规范和引导实施过程。
  4、评价、反馈与改进
  校本课程的评价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并且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改进校本课程的手段。因此校本开发的评价应该包括校本课程背景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过程的诊断和发展绩效。校本课程开发背景的评价,重在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