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班主任工作中反教育现象透析

作者:刘小玲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和组织者,她的一切举措无不与育人有关。班主任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文化、知识、经验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认识社会以及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班主任工作本应遵循一般的教育规律和德育规范,教人向善,育人成才,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高尚的道德以及强力的社会责任感。
  然而,细观现今的班主任工作,我们却发现,一些班主任在工作中常常因为急于要取得领导的认可赏识,或取得眼前的利益,急功近利,教育方法走偏锋,结果眼前的问题是解决了,但对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影响作用恰恰走向了育人的反面。通常人们把这种急于解决表面问题,不顾教育潜在影响的,结果使教育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被称为反教育现象。班主任工作中反教育现象的出现不仅削弱了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教育功能,而且深刻的影响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感染力以及学校整体教育活动对青少年优良品质形成的驱动力,同时也影响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笔者立足自己的教育实践,回顾自己十几年高中班主任工作亲历、亲睹之事实,审视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现象,考察周围地区,发现这一现象已经不再是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问题,它波及江苏乃至全国,正在影响或制约着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对目前中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反教育现象进行归纳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已如箭在弦。
  
  一、班主任工作中反教育现象归纳
  
  1、放纵——不拘小节,泛滥个人自由主义思想
  中学生天生好动,在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会有意或无意做出一些无伤大雅却又违背正常的教学管理要求的行为,如,教师讲课或学生发言时,窃窃私语;自习课上,传递纸条;小组讨论时,谈论生活中的笑话;等等。粗看这些现象肯定不属于违背道德的行为,也肯定不可以说学生一定就是缺乏组织纪律性,很多时候这一现象的发生都是因为学生好玩、注意力不集中所致。对此,教师采取过激行为对学生严厉批评,甚至变相体罚,固然不对。但是,自认为教学无需拘于小节,应该给与学生较大的自由和宽松,不及时制止学生这种行为。不及时教育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性质,并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而是置之不理,不管不问,由着这样的现象屡屡发生,久而久之,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就受到影响,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地演变成一种行为意识,习惯性地在教学活动中随心作为。直至在教学活动中漫不经心,学校教育中的许多规范和要求在这样的教学现象中显得苍白无力。
  
  2、纵容——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忽视教育为善的功能
  明知不可为,而不教之。明知这样的教育会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世界观,不仅不及时加以纠正,引导学生向善,反而教育学生在错误行为中如何获利。例如,学校德育教育一贯要求学生勤俭节约,在食堂用餐买多少吃多少,反对任何点滴的浪费。对此,学校把各班食堂用餐情况纳入班级的量化考评之中,毫无疑问这一管理量化措施有效地督促、引导了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品德素养。但在这一管理措施的实施中,有些班主任因怕自己班级扣分,竟然对有些学生把剩余浪费的饭菜倒入人家班级垃圾饭盆的行为漠然视之;对有些学生因怕自己浪费严重导致班级扣分,又怕班主任批评惩罚而到人家班级餐桌用餐的行为,不仅不批评指正,反而认为此类学生“拎得清”有“悟”性;甚至还有些极个别的班主任有意无意的唆使自己班上的学生把剩余的饭菜倒入学校食堂的大垃圾桶不要倒入自己班级的垃圾饭盆,以避免扣分。对此,他们还津津乐道美其名曰是自己管理有方,用餐这方面抓得紧,抓得牢,学生不敢浪费。这其实是对学生这类损人利己行为的纵容放纵,甚至可以说是姑息养奸。
  
  3、应试——教师的做秀,教会学生不诚信
  在现今激烈竞争的升学教育中,就因为考试,家长压学校,学校压教师,教师压课堂,课堂逼学生,学科教学围绕考试项目进行,班主任工作也围绕着考试,考什么教师就谈什么。考完什么教师就分析什么。学生的好坏、优劣、差异都由考试分数说了算。考得好的学生出了错,可以不管不问;考得不好的学生出了一定点的差错,就要大做文章。班主任工作好像就是为了能让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取得好成绩。学生的兴趣发展、个性品质成了空头支票。班会活动课成了安排事务课。更有甚者,临近考试了,班会活动可以停下来为复习做准备,体育活动也要停下来为考试服务,班级的一切活动变成跟着考试走的应付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了,素质教育的理想成了一句空头口号,教师不诚实,教学不诚信,学生感到我们的教育是在做秀。这样的教育何时不是在进行着反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应付,教会学生学会不诚实。
  
  4、特权——学生的特殊待遇,灌输着不平等
  学生成绩好,家庭有条件,父母是官员,学生就可以在学校享受学校的特殊政策。或允许到老师食堂吃饭,或允许到老师阅览室看书,或允许住到老师宿舍;有的因为成绩好,还允许可以不上体育课、不参加集体劳动;我们不得不说,这些举措有力地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学校与一些特殊人员的情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但是,这也使许多学生感到人是分等级的,是不平等,觉得有能力、有家庭背景就可以有特权。此外,还有在评“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卖了人情,对本校教师、当地要员、企业家的孩子出特殊政策;因学生的容貌、智力、性格品质、家庭背景、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就对学生产生偏爱或歧视,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做出缺乏公正、客观的评价的示范,这些都在潜意识地进行着反教育,直接给学生灌输了“什么叫不平等”、“什么叫特权”,而且是活生生的,是潜移默化的。
  
  5、出格——教师不良言行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般来说,教师的个人修养、人文素养、言行举止,往往与班级建立和谐温情的关系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与班级工作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有直接关系,也直接影响了实施育人教育的成效。尤其是,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的出格言行将产生严重的反教育现象,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比如,言行随意,处事不公,穿着随便,语言粗鲁,处事武断,总板着脸训斥学生或讽刺挖苦学生,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会对学生的个人形成产生反教育作用,让学生也学会这些恶习。
  班主任工作既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情感、思想、情操和价值观的交流过程。由于班主任的特殊地位,教师在学生的心理对流上处于强态势,教师的人格表现或教学情感对学生的情绪、心理或行为具有支配的力量。教师的处事态度、待人方式、行为习惯、举止谈吐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班主任工作中,如果我们的班主任缺乏了对这一问题的足够认识,缺乏应有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学校的育人教育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