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惟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杨运文




  沙市区以“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个性鲜明、适应改革、专业化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通过校本培训推动全体教师专业化成长。此举如源头活水,伴随着新课程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
  
  一、统筹规划,注重规范,为校本培训提供保障
  
  二〇〇〇年,沙市区教育委员会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用三年的时间,对全区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一次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全员培训,逐步建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够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造就出一定数量的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骨干。
  为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二〇〇三年,沙市区教育局立足解决理论问题向实践问题层面转化,颁布了《关于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校本培训目标原则、内容形式、组织管理以及操作程序作出明确规定,使校本培训工作从“摸着石头过河”向“目标导向型”转变,走上规范发展之路。
  课改成败,系于教师。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的同志深入到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以及社区中,实地考察,多方调研,以《湖北省课程改革实验方案》为指导,针对沙市区基础教育现状,进行反复论证,制定了《沙市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其中,对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全面统筹、整体规划,制定下发了《沙市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工作方案》,并将这一方案作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校本培训的纲领性文件。教师管理科会同沙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深入到各个学校,结合各校第一个教师继续教育五年工作总结,指导学校制定适应各校特点的《学校新课改校本培训工作子方案》,初步构筑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体系。这个体系由一个目标、八项内容和三个模式构成:
  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个性鲜明、适应改革、专业化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八项内容即:“加强师德教育、抓好校长研修、促进学历提高、强化教育科研、注重骨干培训、开发特色技能、培养新课程师资和大力普及信息技术。”三个模式即:“以新课程为目标的校本培训管理模式,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校本培训实践模式和以‘明星工程’激励机制的校本培训评价模式。”这个体系称之为“183教师校本培训实践工程”,并将它作为“十五”期间沙市区域性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主要抓手。
  为确保培训效能,沙市区教育局制定了《沙市区中小学校本培训考核评估细则》和《沙市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办法》,落实“五挂钩”:教师培训与学分登记挂钩、与职称评定和工资晋升挂钩、与“明星工程”评审挂钩、与师德师风评价挂钩和与业绩考核挂钩,以此落实全员参与,人人受训。每年都要依照《沙市区中小学校本培训考核评估细则》对沙市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将结果进行通报。同时将校本培训的考核纳入教育局对学校的年度工作考核体系之中,与学校的年终评先表优挂钩,对校本培训从制度上进行了约束,在标准与要求上进行了统一,对培训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全区的校本培训工作目标一致,管理规范。
  
  二、务本求实,突出重点,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沙市区教育局在指导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实践中,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第一要素,以“183教师校本培训实践工程”为指导纲要,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抓手,求新、求变、求实,实施了以下策略:
  
  (一)立足课程改革,求新。
  第一、开展师德教育,修身立德。师德教育作为培训的第一课,开展以“正行风、树形象、正师风、铸师魂”为主旨的师德教育活动,围绕师德全员学习培训、推行师德承诺、师德演讲和师德征文竞赛、设立师德信箱整肃行业不正之风等四方面的主要内容,发挥导向、导行、导评的作用,推动师德修养的提高。
  第二、开展读书活动,启智养性。教育局每年都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教师指定阅读书目,各校也结合学校特点和教师自身需求精选名家名篇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和要求教师自学。先后为教师指定了《贯彻十六大精神,努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简明读本》、《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通识性读本,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好读书笔记和写读后感,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形成良好学风。
  第三、开展培训研讨,增长才干。开展以“新课程、新理念、新转变、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全员研讨。研讨的目的在于反思,归纳出“群体反思”与“个体反思”:“群体反思”是指教师在合作群体的交流研讨中进行的反思,主要形式包括案例分析及其它专题性研讨活动;“个体反思”是教师立足“自省自察”独立进行的反思。
  第四、开展技能竞赛,岗位成才。开展电子教案竞赛、新课程优秀案例和优质课竞赛活动、“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校本培训示范、观摩、展示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助,提高培训绩效和教师的竞争实力。
  
  (二)立足教师专业化成长,求变。
  第一、开展课堂教学达标创优工程,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沙市区组织开展了“互动反思型备课研究”,各校积极组织教师们集中备课、交叉备课,分年级、分学科按教师们对达标创优的教学需求开展各类学习、研讨交流活动。发动教师们自制教具,发放问卷向家长和学生征求教学意见,学校还出现了许多学习小组、攻关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各校针对教师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举办讨论会、辩论赛,校园网上经常有教师们关于达标创优活动的所惑、所想、所感、所得,也有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教师之间的联谊与互助,增进学科之间的互学与互促。
  第二,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工程,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沙市区教育局制定了符合乡镇教师需求的以城乡对口帮扶为主旨的“彩虹行动”计划,实行“三下乡”:送教下乡、送课下乡、送培训下乡。
  组织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分区域、分学段、分学科、分专题开展培训。在教育专家的引领下,乡镇教师真切感悟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克服畏难情绪和消极心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组织城区优秀教师,精选优质课送教下乡,骨干教师上课、说课,教研员评课,全体受训教师与教研员和授课教师现场互动,在研讨和交流中释疑解惑,培训五个乡镇中小学教师600余人。
  实施以“城乡结对帮扶,促进农村教师素质全面提高”的“春雨行动”计划,在关沮乡首先试点:关沮乡的一所中学和三所小学与城区艺术中学、北京路一小、黄家塘小学和北京路三小结成“春雨行动”姊妹学校,按照各姊妹学校共同制定的《学校“春雨行动”计划》,有序地开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