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论高校心理辅导模式的科学定位
作者:李 炯 张艺馨
[关键词]高校 心理辅导模式 科学定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引起国家和当今社会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于2001年和2002年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2004年党中央的16号文件精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再次强调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确立相应的教育内容、方法”。但由于我国专业化的心理辅导、咨询起步较晚,与国外、港台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一、高校心理辅导模式科学定位的必然意义
(一)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定位存在的误区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性认识不清
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带有德育化的倾向,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独特作用。
第二,狭义的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工作方式、方法。在谈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时,人们往往列举许多数字来说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多严重,为此使一些人误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只是存在心理障碍、人格缺陷的少数异常大学生,与多数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无关。事实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学生面临的是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构成心理疾病的主要方面,但它们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健康成长。
2.心理辅导模式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存在的误区
心理辅导与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开始,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入手的,但这里的定位有两个误区。
第一,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对有各种心理异常的学生来说,如果不能通过障碍咨询及时地予以解决,则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危机。但如果把高校心理咨询的侧重点放在障碍咨询上,势必会降低心理咨询的目标,还可能把大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发展性的正常问题,当作适应困难而纳入心理异常的范畴,不利于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更重要的是针对广大心理健康的学生提供发展性咨询。通过发展性咨询能够帮助广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各种心理异常问题,更能促进全体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充分发展自我。
第二,重诊治、轻预防。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缺乏全面理解,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仅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不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解决心理疾病为己任,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少数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诊治上,忽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需要,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窄,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有很大局限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有200多所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我们也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咨询诊治而轻视防治引导的倾向。
(二)国外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模式的启示
目前,西方国家以及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心理咨询机构都把协助学生顺利完成心理发展任务,人生发展课题,克服心理发展障碍,适应学校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的成长和潜能开发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和首要目标。
1.西方国家以及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心理辅导模式
美国学校心理咨询的内容涵盖三大块,即心理健康咨询、学习咨询和职业咨询。其中,心理健康咨询指针对学生的种种精神压力、心理冲突与感情纠纷实施心理咨询与辅导;学习咨询旨在帮助学生扩大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学习技能,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职业咨询指为学生选择工作方向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及早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作好知识、能力、心理的准备。美国的学校心理咨询在开展个别咨询的同时,重视开展团体咨询与训练活动,并辅助于一系列课程。如以“暑假课程”的形式在新生中开展“情感适应”训练,包括增强个人责任心,提高人际交往和竞争环境中的自信心,培养专业兴趣,学会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和大学融为一体等。
德国学校心理咨询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前途预测、择业咨询,主要是通过职业兴趣、学习动机、个性、能力等测试,对学生的升学、就业、前途等进行指导;二是行为、习惯咨询,主要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纠正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调节心理障碍;三是心理发展咨询,旨在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
日本学校心理咨询的内容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学习发展咨询,包括学习、升学、转专业、择业等方面的咨询;第二类为学生生活咨询,包括海外活动安排找住所、勤工俭学、家庭、恋爱等生活方面的咨询;第三类为心理问题咨询,包括性格、情绪、人际关系、异性交往、人生等方面心理问题的咨询;第四类为精神健康咨询,指对患有精神疾患的学生开展的咨询、治疗服务。
我国香港地区的许多学校的辅导机构,辅导内容一般包括心理健康辅导、学业辅导和就业辅导等。以香港大学为例,该校心理辅导中心的宗旨是协助学生尽可能地发展智能与个人潜在能力,消除不利因素,促进优良品质的发展。中心的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纠正性服务,主要解决学生的个人问题与学习困难;二是预防性或发展性工作,主要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潜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他们认为心理辅导的重点是指引而不是补救,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与生活方面。
2.当今世界学校心理辅导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第一,心理辅导的工作取向由矫治性转向发展性。强调提高学生 的心理素质水平,发挥学生潜能的发展性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美国学校辅导主任协会就明确指出:“发展性的指导是指导工作的组成部分,这个指导是努力对学生成长的有计划的 积极的干预,从而推动学生各方面——个人的、社会的、情感的、生计的、道德的、认识的、审美的都得到发展,并促进这些方面综合统一到个人的生活方式之中。”
第二,重视利用团体方式进行辅导。通过团体来辅导个人已逐渐形成学校辅导工作的主要趋势之一。促使团体辅导在学校迅速发展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可充分利用有限的力量。由于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悬殊,采用个别辅导方法无法满足众多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团体辅导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二是团体方式能够提供较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效益。团体提供给学生一个现实生活的缩影,使其能在团体中获得较多的学习和成长、发展空间。
正是由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包括大学生、家长等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实践都还存在一系列偏差和误区,并因此影响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本身的健康发展。因此科学的确立我国高校心理辅导模式,制定正确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高校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高校心理辅导模式科学定位的原则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定位在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起以预防教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把重点放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同时关注有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人群的心理治疗、心理康复工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