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高中英语新课程与教师专业角色的自我实现

作者:林少銮




  其次是读透教材,明确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无须点面具到。教师应善于从模块零散的内容中提炼出中心话题,链接源自生活的实际问题,并以此话题为中心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分解问题,利用不同渠道收集课程资源,在学习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并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自主探究的成果。高中英语教师只有完全理解、内化了新课程理念,才能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从而提炼教材,联系生活,展现教育智慧,从而生成教师自己的课程。
  3. 知识的自主更新
  现代知识观主张,专业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很多是缄默的、个体化的,并镶嵌于情境活动之中,“缄默知识是指那些通常靠自己获得的,无法言传的知识,具有不可言传,不能加以反思和批判以及程序性、实用性等特征。”缄默知识外显化,需要通过实践转化。对于教师而言,缄默知识是教师个人知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缄默知识的外显对教师专业成长至关重要。现实中,教师往往忽视缄默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课程改革中,“理念与行为之间存在着落差”,甚至有教师认为“教师们接受了新理念也未必会用”。因此,促使缄默知识得到显现,必须“做中学”。
  教师知识根源于教师实践理性,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教师知识的建构应从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性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教师自身知识、教育情景知识等七个方面进行把握。教师强大的生产力和生命力必然来自于专业的成长,执着追求专业成长的学者型教师必定是教师未来和未来教师的准确定位。教师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谋求自身专业的发展。为了完善教学、发展自我,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反思,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并成长为具备书面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教学专业人员。所谓“庖丁解牛,游韧有余”。教师只有广泛涉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学术前沿热点、时政要闻等,才能高屋建瓴,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从而提炼教材,联系生活,生成教师自己的课程。
  未来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教育的责任、社会的发展,都对未来的教师提出了比今天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增加内存,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和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况且,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也要求教师必须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
  4. 教学实践的反思
  教育行动研究是由教育实践者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教育实践者从教学实践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行动研究是置身于教育之中,为了改进教育的研究。行动研究倡导和鼓励所有教师研究教育教学中真实存在的问题,降低“教育研究”端起的架子,让教育研究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传统机械式的英语教学范式生产出了当前活跃的高中英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教师们自然而然地继承和模仿原有的机械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再生产。大量的投入与可怜的产出让教师与学生身心疲惫。我们也很难想象教师的满堂灌能生产出学生合作与探索的习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反思与教学习惯的重构迫在眉睫,新型学教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相对静止,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尝试、自我探索、主动实践、相互合作。这样教师重构新型教学习惯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不断感受和体验自我探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的书写是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由于各不相同的理由以及认识上的偏差,教师的书写常常被教师们忽略,把自己定位为实践者,追求“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却忘了再问自己“为什么这样作才更好”。由于教师对书写的忽略,在教学实践中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经典的案例、睿智的教学策略、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等,就在实践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流逝。书写是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的关键一步。课后记是教师书写的第一步,坚持写课后记是教师积累和储备教学资源的过程,也是进行有效的知识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主题活动的过程纪录与活动后的总结,也是教师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教育素材与教师反思的尝试性结合,是教师成就感的来源。教育论文的书写是教师教育实践的自我升华,教师思考和书写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逐渐形成个性化教育思想的过程,也是教师逐渐产生和整理自我体验课程的过程。教师的书写引领着教师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历程中不断更新“怎么做”和“为什么这样做”的答案,不断地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成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