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鹅头寺少帅重学艺 寿春府老妖初兴兵

 




  皇上的金鸾殿宏伟浩大,群臣站得很远,他的坐位高高在上。身后有两名宫女掌着执扇,身边站着一名太监,负责传递圣旨、奏折。这太监不是旁人,正是秉笔处新任大总管高升。

  前文书说过,这个高升外号“高力士”,由于略通文墨,曾任秉笔司太监。后来,他因介绍庞妃有功,才升任大总管。小太监不敢惹他,同级的总管们都拿他穷开心,说他靠紧“杨贵妃”,还能提拔。高升虽然不满,又没理由反驳。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他便普遍结交名臣,与一些大臣常常来往。前天,他又去大承相寇准家串门,老寇告诉他说:“凭着庞娘娘的裙带关系,你即便当了都总管,大伙也瞧不起你。若想树立威信,得干几手漂亮活,别人见你有才有智,自然会敬佩你了。”

  “相爷,我能干啥?”高升挺信任寇准。

  “眼下就有个漂亮活,非你不可。据我得到的确切情报,小钦差杨文广已经死在边关,再过两三天,棺材就会进京。到那时候,金殿准乱套,有人主张开棺材,有人不让开。你把皇上看住了,他要不让开,你就老实呆着;他要让开,你用脚尖在龙案底下一踢他,再轻轻一摇头。这事只要干得利索,你的名望一下子就能起来。”

  “相爷,说笑话呢?能有这事吗?”高升摇摇头,根本没往心里去。如今,寇相爷估计的那些场面一一出现了。高升惊奇。不怪人家当丞相,比算卦的都灵。该我干漂亮活了。他把右脚脚尖一伸,在皇上腿上碰了一下,又轻轻一摇头。皇上心想:什么毛病?噢,明白了,这是不让我下旨开棺呀,对,棺材不能开。里边要是真有杨文广,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翻身弄骨,很不人道。里边要是没有杨文广,佘太君欺骗皇上,虽属死罪,我敢杀她吗?九十六岁了,又有天大的功劳,把她杀了,不但杨宗保得反,朝中大臣得反一多半。如果不杀她,我的脸往哪搁?最好的办法是不开棺材,大伙都装糊涂。死个黄文灿也不算大事,多加封赏也就完了。就这么办了。幸亏高升提醒,险些出错。皇上想到这,看了高升一眼,心说:这小子还有点计谋,往后还得提拔他。

  其实,上述过程,全在一瞬间。

  “棺材在午朝门吧?这……午朝门是国门,在那里翻动尸体,于国于朕都不利。佘太君,快把棺材拉回天波府,自行处理去吧!”

  “多谢万岁。”老太太心里,一块大石头才算落地。

  庞文不服,可是皇上说了“午门动尸,于国于朕不利”, 如果自己再坚持开棺,那是对抗皇上了。眉头一皱,又生奸计:“万岁,既然不开棺,让佘太君处理后事,那就证明您相信杨文广真死了。可怜,小小年纪,死在钦差任上,应该大大追封啊!”这招也够毒的。如果追封了杨文广,就得载入史册。将来,杨文广再出来,国史改不改?杨家不但欺君,而且欺国,罪名更大了!

  皇上是吃一堑一长一智,这回彻底明自过来了:“事情尚未查清,暂不追封杨文广。只追封黄文灿为二品副将,赏白银一千两,散朝!”

  丞相寇谁心中暗笑:皇上被逼急了。一头是奈太君,一头是庞国丈,他也够难的。好,只有散朝才最为痛快,他见大臣们面面相觑,抱腕当胸:“各位,我老寇先行一步。”说罢,回归相府。刚刚吃完午饭,太监高升就来了:“相爷,活神仙!全靠您那高招,小的一伸脚,您猜怎么着?皇上回宫当众夸我大才,还赏了四瓶御酒、两匹宫绸、一块羊脂玉白璧。这块白璧能值个百八十两银子,小的不敢留,孝敬相爷吧。往后有好主意,多给小的出几招。”

  “行,行。相爷我满肚子没别的,都是高招。那块玉你留着吧,将来说个媳妇……”

  “相爷拿咱开心,咱是心有余,力不足!”

  寇准刚刚送走高升,天波府副总管杨兴就来了:“相爷,我家主母再请您去一趟。”

  “得,还够忙的。”寇堆来到天波府。“老伯母,文广没地方去了,又让我出主意吧!”

  佘太君笑了:“寇丞相,什么事也瞒不过你呀!文厂诈死埋名,这主意是你给出的,虽说暂时蒙混过去,终究不是长法。你想想,我这天波府客人不断,王公大臣、军事将领几乎每天都来串门。他们万一发现了文厂,那欺君之罪,我家就得承当。寇大人,救人救到底,你替文广找个去处吧。”

  寇准笑道:“实在没地方去,就住我家。”“寇大人取笑了,住在相府,算怎么回事?”

  “我家离您家很近,老太太想念重孙子,可以随时见面呀!”“我宁可不见重孙子,也得让他走远点。”

  “这就好办了。”寇准胸有成竹。“老伯母,二十多年前,你家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时候,我曾跟随六郎延昭亲临前敌。有一次,我们二人勘察地形,路经晋北云中山,山上有座鹅头蜂,峰顶有座古刹,称作‘鹅头寺’。(奇*书*网^。^整*理*提*供)寺中一长老法号慧圆,当时能有五十多岁。他久闻杨六郎大名,把我们请到禅堂盛情款待。饭后茶余,慧圆长老邀请六郎演练枪祛。杨六郎推却不过,只得走了几招。慧圆称赞之余,又轻轻摇头:‘杨家枪法虽是天下第一,却柔巧太多,缺少阳刚之勇。’你家六郎历来都是礼贤下士,见人家指出不足,忙向长老请教。原来,慧圆长老本名张芳,乃三国名将、西乡侯张飞的后代。张家枪以勇着称,张芳又受过嫡传,年轻的时侯名气极大。五代十国的君主们都想请他出世。张芳却想:先祖张飞生于三国,乱战了几十年,天下不得太平。如今是十国,比三国更乱,你征我杀,受苦的却是百姓。为此,他把红尘看破,隐姓埋名,在鹅头寺当了和尚。至于他的身世。从来不向外泄落,由于崇敬杨六郎,才道出真情。当时,六郎曾苦劝张芳:‘大宋盛世,皇帝英明,长老应报效国家,省得埋没了张家枪法。’长老却说:‘年过半百,无意功名。为了使张家枪法流传,请六郎在杨家嫡系子孙中派选一人上山学艺,届时,自己会倾囊相赠。’可是,几十年动乱,你们杨家将为国奔忙,至今未能派出一人。自从文广杀死黄文灿,我为你家订下‘诈死埋名’计之后,便替文广寻找出路。想来想去,想到了慧圆长老。半个多月之前,我派快马给长老送去一封书信。长老年届古稀,痴悄没减,他在回信中声称:只要杨文广上山,自己会尽力授枪。老伯母呀,您只要舍得重孙子远行,就让他去鹅头寺吧。一来躲灾,二来学艺,两全齐美,何乐不为!”

  佘大君深受感动:“寇大人,你是我杨家的恩公呀,当年,是你审清潘杨讼,替我杨家报了大仇。如今,为了文广,又让你几次操心,想得这样周全,让老身如何谢你?”

  “说远啦。老伯母,事不宜迟,还是让文广早日行动吧。”

  当晚,穆桂英亲自修书,又加盖了“无候侯”、“浑夭侯”两封金印,派副总管杨兴陪同,将杨文广送上鹅头峰。

  慧圆长老已经七十岁了,不能再开山门。他指定寺中第一高手,自己的九徒弟无极子收下文广,自己算是师爷。从此,文广在寺中住下。白天习文,晚上练武。慧圆长老和无极子教得认真,文广学得刻苦。眨眼八年,文广二十二岁了,文武艺业突飞猛进。

  这天,慧圆长老把文广叫到禅堂,说道:“孙儿,你在上山之前,已经掌握了杨家枪法,这八年寒暑,又把张家枪学得深透。不是师祖替你吹嘘,你手中那杆枪,敢称神出鬼没,炉火纯青了。除此而外,你又读了很多书,掌握了大量兵法战策,论文论武,足够杨家第五代英杰了。为此,师祖和你师父商量过,决定派你下山,为国报效。杨家将应该是沙场上的英雄。你已经二十二岁,再不下山,很难成名。更何况国家有难,正是你立功的机会。”

  “师祖、师父,国家有什么难?孩儿怎么一概不知?”“你只顾专心学艺,天下大事很少过问。唉,刚刚太平了几年,又有人造反了。”

  “谁?是谁造反?”“师祖早已看破红尘,不问世事。你赶紧奔赴京都吧,只要进京,一切便知分晓。”

  文广见师爷、师父都不愿说破,自己也不敢再问了。次日清晨,遵嘱下山,与老人家洒泪而别。离家八牟了,一来练武紧张,二来诈死埋名,怕人发现,所以从未回过京都。此时,恨不得一步跨入天波府,与亲人相见。

  晋北云中山距汴梁一千七百里,文广快马加鞭,这日来到中条山下的阳城县。小县虽说偏僻,市井却很繁华。时近中午,文广找了个饭铺,堂馆急忙迎上:“客爷,吃什么、喝什么,请您吩咐,保您满意。”

  “我急着赶路,不喝酒。只要四盘荤菜、六个馒头,越快越好。”

  堂倌眨眨眼。他原先以为:这少年穿戴不俗,又骑高头大马,肯定得吃席,所以才热情接待。结果呢?四盘菜、六个馒头,能赚他几个钱呀?既然无利可图,堂倌立刻冷淡。他把文广安排在紧把门的一张小桌,带答不理地端来吃食。好在文广有度量,也不挑这个,拿起筷子,就要用餐。恰在此时,门外闯进两个少年,一个黑脸,手拎一把青铁锤,一个红脸,手拎一根狼牙棒。黑脸冲红脸一摆手:“哥呀,他离门口最近,咱俩就吃他的吧!”说着,一把抓起两个馒头,又端起一盘菜,也不用筷子,馒头抹菜,就往嘴里填。一边吃一边说:“哥呀,不是定规好了吗?你怎么不伸手?”

  红脸少年比较文雅:“兄弟,抢人家吃食,不怎么对劲呀。”

  “那你就饿着吧。刚才还有勇气呢,临阵又害怕收。”黑脸的嘴真快,一眨很就把六个馒头全部“消灭”了。

  文广看着两个少年,觉得可笑。他冲堂倌一摆手:“给我上五斤酒、十六盘大菜、四十个馒头,让这两位朋友吃饱喝足!”

  “好嘞!”堂倌这回乐啦,知道有大钱可赚。“三位客爷,门前桌太小,摆不下十六盘,请到雅座吧。”

  “好个势利眼!”文广笑了。“二位朋友,请吧。“英雄,这……太打扰啦。”红睑的谦让。“脸皮薄,吃不着!”黑脸的满不在乎。

  三人来到雅座,杯盘罗列。文广笑道:“二位朋友,看你们带着锤棒,一定是练武的。怎么,潜住了吗?”

  “对,对。”黑脸的边吃边说。“我叫董麟,外号董铁锤,他叫宋豹,外号宋铁棒。我们哥俩三天没吃饭,没钱,眼睛都饿蓝啦!刚才商量,到饭铺抢点吃的,离门近点,吃完就跑,方便。没想到碰上你,够朋友!”

  “尽管吃,不够再添。”“够了,够了。”红脸的宋豹有点害燥。“请向恩人大名?将来有机会,容我们报答。”

  “不足挂齿。一顿饭,也不值得报答。”文广心想:这二少年浑金朴玉,诚实的可爱。他们又有武功,我应该替他们寻条出路,也省得他们再抢饭吃。“二位朋友,在下的姓名,你们就不必问了。将来,若实在困难,可到天波府去找我……”

  二少年一惊,“你,你是杨家将?”说着,紧盯了文广几眼,“少爷,当年有两个人,本名就叫董铁锤、宋铁棒。您可听说过吗?”

  “当然听说过。那二位老英雄曾协助我祖父杨延昭大摆忙牛阵,为国立过大功……”

  “你祖父?”二人急忙站起,“听您话音,您是杨家正宗后代吧?给您磕头了!”“快快请起,在下不敢当。”

  红脸宋豹说道:“当年的董铁锤、宋铁棒是我俩的爷爷。如今,我俩把爷爷的本名当外号了。请间少爷,您尊称咋讲了?”

  “噢,既是世交,不必隐瞒。在下杨文广。请问你们二位,怎么落到抢食的处境?”

  “一言难尽!”红脸的宋豹话带哭音。“杨少帅,我们两家一直在安微阜阳。我父亲任阜阳都司,名叫宋天成。他父亲是守备,名叫董龙山。两位老人家既同城为官,又是结盟的兄弟。三个月前,有个李青造反了,自称南唐淮王,势力很大。他攻下阜阳,我二人父亲阵亡,我们哥俩乱军中逃跑,流落各处。因为身无分文,才抢您吃食打……”

  “原来是二位公子,失敬了。”文广心想,师祖曾告诉自己:刚刚太平了几年,又有人反了。看来,师祖指的肯定是李青。既然李青造反,朝廷不会坐视。为国报效的机会到了,“二位公子,你们武艺在身,又有父仇,何不随军征杀叛逆?”

  “我们也想这样,谁来介绍呀?”“咱们一起进京吧,国家用人之际,且莫误了光阴。”文广给了饭钱,带领二少年,奔往开封府。

  李青是谁?他真的造反了吗?对这个至关紧要的人物,还得作一番详细交代。

  却说大唐天佑四年,金吾卫大将军朱温叛反,用一杯毒酒害死了十七岁的小皇帝唐哀宗李祝,取而代之,建立了“后梁,王朝。从此天下大乱,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哪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哪十国:吴国、南唐国、吴越国、楚国、闽国、南汉国、前蜀国、后蜀国、荆南国、北汉国。

  五代十国乱了五十三年,才被大宋统一。

  单说南唐,建都金陵,统辖江苏、安徽、福建、江而、湖甫、湖北一带,地域厂阔.物产丰饶,江山本该固若金汤:谁料唐后主李煜怠了政事,纵情声色。他只知道写艳诗、戏美女,却把天下扔在一旁。到了北宋开宝八年,赵匡胤派曹彬挂帅,攻下金陵。

  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后,被赵匡胤降为济阴王,撵出都城,落户扬州。这李煜本来就胸无大志,当个闲散王爷,他却觉得自在逍遥。终朝每日足不出户,只在王宫与嫔妃们取乐。或饮酒,或作诗,倒比当皇上的时候自在了许多。

  却说李煜后宫充盈,曾有三千佳丽。降为济阴王,就不能那么排场了。除却宫娥、彩女,只剩下六位王妃。最得宠的是五王妃韩眉宜。这韩妃出身高贵,父亲曾任安徽寿州将军。她本人容颜俊美,又才气十足,经常夫妇唱和,各有佳句。更为主要的是,韩妃替李煜生了一个小王子,取名李仙来。据说,孩子降生时,天上鼓乐喧奏,似送神仙下凡。究竟有无其事,却无法查考了。

  这天,韩妃打扮得花枝招展,手拿一把团扇,正在花园扑蝶。猛抬头,见李煜站在面前,慌得她丢下团扇:“陛下见笑了。”

  李煜摇头:“我跟你们说过多次了,愿叫,就叫声‘王爷’, 不愿叫,就学习百姓家,叫声‘夫君’。可是你,唉,总是陛下长、陛下短。亡国之君,怎能担起这‘陛下’二字!”

  “我偏要这么叫!”韩妃依仗得宠,并不怕丈夫。“你是陛下,我是娘娘。咱那仙来就是太子!来呀,把太子抱来,让他参见父皇!”

  “胡闹!”李煜虽然很自在逍遥,可是在他手里丢了江山,终究不光彩。有心申斥韩妃几句,又舍不得。只好转身走进书房。韩妃见丈夫生气,略有紧张。于是,牵着儿子的小手追了进来。为哄丈夫高兴,她对儿子笑道:“仙来,管你爹要诗,你爹的诗作得好,他不给你一首诗,你就不走!”

  “爹作诗,爹作诗。”孩子六岁,还不太懂事。“唉!”李煜长叹一声,“诗言志,我就给孩子写上一首,让他留个纪念吧。”

  “哟,”韩妃摇头。“这话可不吉利呀!”

  “亡国之君,还有什么吉利可言。”李煜说罢,提笔蘸墨,写了一首词,称作《谒金门》 :

  真无价,千里江山如画。现今已付人手下,回头万种怕!

  小儿膝前声恰恰,娇妻常把往事挂。宫廷故情犹难罢,尽是亡国话!

  写毕,李煜早已泪流满面。加盖了自己的金印:“仙来我儿,你仔细保存吧。”

  仙来年幼无知,韩记却处处张扬:“要说咱们万岁爷呀,他可真能忍。表面上满足、高兴,心里不定多难过呢。你们看看,他给他儿子仙来写的这首诗,多深远呀!”

  “可不是嘛!”缤妃们有的羡慕,有的嫉妒。“母以子贵。咱们爷要是再有那天,你就一准能当皇后!”“那可谢天谢地了。”韩记更加兴奋。

  大伙七嘴八舌,说说笑笑。唯有一人沉默无语。书中交代:这人名叫秦飞鸿,外号叫“三字经”。怎么起了这么个外号呢?原来,秦飞鸿的一生,只认准了三个字,那就是:勇、信、虑。他把这三个字视为经典,自己给自己才取了这个“三字经”的绰号。

  先说那个“勇”字。

  秦飞鸿家住河南登封县小桥村,距武林圣地少林寺仅仅九里。近朱则赤,由于挨着武术窝子,村里就出了一批“打手”。这批“打手”参差不齐,有的心地善良。也有的品行不端。秦飞鸿的父亲是个穷人,靠着几亩瓜园为生。有一天,几个“打手”自恃强硬,吃瓜不给钱,又把瓜园糟塌得不成样子。秦父忍无可忍,与他们争辩几句,便被那些“打手”打得遍体鳞伤,回家不久就离开了人世。秦飞鸿当时才七岁,幼小的心灵埋下仇恨:我也要练武,只要有了那个“勇”字,就不受欺侮了!为此,他自己剃光了头发,跑上少林寺,当了小和尚。一晃就是十七年,秦飞鸿二十四岁了,艺业精通,纵横无敌。为了替父亲报仇,他手持紫金棍,瞒着师父,偷偷潜回原籍小桥村。可惜,沧桑易变,他那头号仇人已经病故了。按说,当年的元凶既死,冤仇就该化解。可是秦飞鸿自恃有“勇”, 他竟把仇家的子女伤害。过后还扬扬得意。“只要有‘勇’, 心想事成!”

  再说那个“信”字。

  秦飞鸿七岁出家当了小和尚,佛门规定,出家人讲究“五戒”,那就是:杀、盗、淫、妄、酒,不准杀生、不准盗窃、不准淫乱、不准妄想、不准饮酒。秦飞鸿替父报仇时,不仅犯了杀戒,而且还犯了“淫戒”。原来,仇家有个小女儿,年方十九岁,生得亭亭玉立,很有姿色。那天也是该着,盛夏酷暑,女孩从姥姥家回来,累出一身热汗。吃罢午饭,她回到自己的闺房,立刻洗浴。天气太热了,洗浴完毕,姑娘也没穿衣服,赤条条一丝不挂,钻进了纱帐,准备午睡。秦飞鸿杀死了仇人的儿子,还不解恨。当他问明仇人还有个女儿时,便一脚踢开闺门,闯进屋中。试想,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和尚,从未接触过女人。此时此刻,他被床上的裸女惊呆了,男人的天性当即迸发,不顾一切,脱了衣裳,猛扑上去。女孩十九岁了。情窦已开。她并不知道家中发生仇杀,和尚扑上来,她还在梦中,似醒未醒,所以作出许多亲昵之态。事后,秦飞鸿长叹了一声,留下女孩一条性命,返身回归少林寺。这事被师父知道了,十分恼怒:“你破了杀戒、破了色戒,再没有资格当少林弟子了。为人无信,妄活一生。你走吧,今世休见!”

  “这……是。”秦飞鸿下山,心中十分后悔。他责怪自己:替父报仇,杀死仇人后代尚可有理,奸淫人家的女儿却大错特错了!都怪自己一时性急,失去佛门信义。师父说得对,为人无信,妄活一生。怎么办?我得严惩自己,终生记住这次教训。于是,他买了一口快刀,躲进古庙,自己给自己处以阉刑!割掉了那条“祸根”。快刀过头,疼得他倒身昏死。后来,几个要饭的花子把他救了,对他的行为大惑不解。秦飞鸿却笑了起来,“这才对得起那个‘信,字!”

  三说那个“虑”字。

  秦飞鸿自残之后,很快成熟起来。这次所付出的代价太高了,因而,不论再发生什么变故,他都能反复考虑,三思而行。凭着自己满身武艺,不愁一碗饭吃。可是,一个净身之人在社会上很受歧视,只有挤入太监堆里才能平等。为此,他用自己的积蓄托人情、找门路,最终达到了目的,进入南唐后宫,当上了侍卫处太监。侍卫处是负责安全保卫的,凡是在这当差的,多少都会几手。太监们最自私,又特别欺生。他们见秦飞鸿初来乍到,便把这个新手当猴耍,时常与他调笑。秦飞鸿却不言不语,一忍就是三年。运气到了,这天,皇后娘娘饲养的一只金丝狠破笼而出,跳上了后花园的一棵古树。宫人们紧张起来,因为这只猴子是娘娘最心爱的宠物,万一逃离,都得担罪。总管太监传令侍卫处捉猴,并许下重赏。那些侍卫太监平时耀武扬威,此时都有点发傻。他们耽心:抓不着猴,把猴再吓跑了,罪过太大。秦飞鸿心说:该我出头露面了。果然,他那十七年武功没白练,三招两式就把猴子捉住了,喜得大总管眉开眼笑:“老秦,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呀!

  “总爷,小的初来乍到,过早露相,大伙还能容我吗?”“你小子想得长远。”“没有那个‘虑’字,眼前就是优!”

  一勇、一信、一虑,秦飞鸿为自己贺号“三字经”。

  当时,南唐皇帝还不是李煜,而是李煜的父亲李璟。李璟深知,五代十国很不太平,为此传旨:派“三字经”秦飞鸿专门保护太子。这样一来,秦飞鸿成了李煜的亲信。李煜称帝后,又派他保护小太子李仙来。这前前后后,已经二十年,如今的,“三字经”年近半百了,他对南唐两代皇帝的恩情百般感激,对保护小皇子李仙来也是忠心耿耿。

  “万岁爷。”秦飞鸿对李煜仍用旧称。“老奴一生,最信奉三个字。如今年岁大了,对那个‘虑’字看得更重。”“有话直说吧。”

  “您给小太子写了首诗,这倒没什么。可是韩娘娘不该到处张扬。老奴文墨不深,只觉得您那诗中有几句话犯了当前大忌。比如最后一句‘尽是亡国话’,赵匡胤会说您输得不甘心,发泄牢骚情啊!”

  “嗐,你‘虑’得太多了。那首诗无非是咱宫中游戏,怎么会传到赵匡胤耳中?”

  “对,对。老奴过虑了。”秦飞鸿不教顶撞李煜,私下却拿定主张:我是小皇子的侍卫,将来一旦有事,我要负责小皇子的安全!

  天下没有不透凤的墙。那首代《谒金门》的内容,被赵匡胤的间谍探明,上奏朝廷。本来,天无二日,人无二主,赵匡胤早想除掉李煜,只是人家开关投降,斩杀“降主”有碍声誉。这回好了,就凭那首“反诗”,加罪有辞。于是,立刻派钦差送去三瓶“御酒”,并且指定李煜、韩娘娘、小太子李仙来各饮一瓶!谁都明白,这叫“赐死”,又不敢不遵。李煜后悔也晚了,韩娘娘还算“悲壮”:“陛下,没有那首诗,咱君妃早晚也是死。只叹咱那小仙来,他才刚刚六岁。宋皇斩草除根,手段太狠了!”

  钦差冷笑。“韩娘娘,你也别埋怨,自古夺天下,哪有俩皇上并存的?你们家多活了二年,够使宜啦。快把李仙来叫出,全家人一块上路吧!”谁料,搜遍王府,却不见李仙来和他的保护人秦飞鸿!

  这消息不径而走,传遍朝野。丢了一个六岁的孩子,木来不算什么。可是李仙来身份特殊,谣言便愈演愈烈:李仙来,李仙来,生时天上鼓乐响、神仙下界,人间真主。秦飞鸿也有来历,“飞鸿”二字,暗喻西天佛爷头上的金翅大鹏,他揣着唐后主的那首诗,扶保小太子走国,将来必有一场大乱!

  赵匡胤不信谣言,却深信这是不安定因索。为此,画影图形,令全国缉拿这两名钦犯。谁知过了七十余年,直到宋仁宗即位时,那两名“钦犯”仍无下落。时过境迁,人们对“唐太子走国”的兴致早已淡薄了,大宋皇室对那两名“钦犯分也不再搜捕了。

  偏偏在这时,安徽省冒出一个李青。这人自称是李仙来的嫡亲长子,奉了父皇的圣旨和大军师秦飞鸿的将令,要兴后唐,灭大宋,收复天下。这李青外号“老妖”,号召力极强。他把安徽寿州改名寿春府,招集人马,兴兵作乱。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攻下寿州、淮南、霍丘、阜阳、颖州、六安、蒙城、怀远、界首等九城,有了地盘,便自立南唐淮王。虽然没称“皇帝”,也算独立一国。消息传到京师,仁宗又惊又怒;“来呀,宣大丞相包拯立即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