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2期


现代文阅读几项基本能力训练

作者:赵大鹏

就不管。”——这一番话的话题是确定的,谈旧式教育利禄主义的教育目的,因此要紧紧扣住“目的”来概括这第三种“弊端”:“只追求功名利禄”。这里,“只”字已经涵概了“至于……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的内容。
  再如,1992年29题:简要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不超过26个字)
  下面是第二自然段: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宇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假如概括为“宋、元、明竹画家大批涌现”,是以偏概全;概括为“宋、元、明竹画风格独特、技法高超”,也是以偏概全。
  假如概括为“苏东坡画竹气魄极大,倪云林风格独特,王绂技艺高超,徐渭所画精绝”,就是以罗列代替概括,因为这只是罗列文中的材料,不是对内容要点的概括。
  概括内容要点时,一要注意不能遗漏“宋、元、明时期,竹画家大批涌现”这个要点;二要注意不能遗漏“风格独特、技法高超”这个要点。
  判定能力训练
  阅读任何种类的文章都需要准确的判定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样说阐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或思想倾向?这一番话,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说?在众多的说法中,哪个或哪些说法是为了证明某个观点的?等等,都是对文中信息做判定的形式。读懂文章,特别是读懂比较难一些、深一些的文章,必须具备较强的判定能力。
  值得强调的是:判定能力不是一种技巧,而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分析综合能力,是对阅读材料进行合乎逻辑的理性思考而形成的认识。不能把训练判定能力的过程简单化为“解题技巧训练”。我们举个例子:1990年阅读测试材料中有这样一番话:
  丙:要问我的意见,我说,文言文可以念点儿,可是念多少还值得研究。似平应该先研究一下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按现在课本里的文言文数量和一般的讲解方法,能否达到这个目的,还得打个问号。如果说现在的几篇课文不解决问题,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样?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这就牵涉到会不会妨碍学生学好现代文的问题。会不会搞得不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
  就训练判定能力而言,这是一段绝好的材料。读者可以做出哪些判定呢?
  “我说,文言文可以念点儿,可是念多少还值得研究。似乎应该先研究一下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可以体会出:作者批评了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不明确;作者反对增加文言文的比重;作者委婉地指出了其他(甲或乙)发言者的意见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
  “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丈言文的能力,按现在课本里的丈言文数量和一般的讲解方法,能否达到这个目的,还得打个问号。如果说现在的几篇课文不解决问题,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样?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这就牵涉到会不会妨碍学生学好现代文的问题。会不会搞得不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可以体会出: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这项要求根本无法达到;教学大纲不应当提出这项要求;不能够用牺牲现代文学习去适应根本无法达到的“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
  你能够做出以上判定吗?
  再如2001年18题: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
  B.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C.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
  下面是文中有关文字: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予·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予·椒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这是要求判定材料归属的题目,是高考经常涉及的试题。
  A项:《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
  文中“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可以判定,这一项属于用来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的证据。
  B项: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文中“……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可以判定,这一项也属于用来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的证据。
  C项: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文中“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可以判定,这些话引出“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的说明,与证明或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无关。
  D项:《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
  文中“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可以判定,这番话用来证明“飞廉”不是“铜马”,从而否定了“飞廉铜马”一名。
  可以这样说,辨析、概括、判定是实用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思维活动,这些思维活动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阅读活动的成败,每个考生都应该重视这些基本训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