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温一碗亲情的酒

作者:高 方

非凡的项链送给不曾深交的女同学,恐怕没有哪一个做父母的人不能理解作者深情的追怀和颇为激愤的指责。他用的“伤心”二字决不过分。
  亲情之爱应该是相互的,面对刘墉想要的东西,谁能说他不该要?谁能说他不必要?那么,每一个为人子女的人,难道我们还要等着父母向我们有所索取的时候再给他们吗?
  
  例证五
  歌星建民
  林超然
  建民是我的大弟,中学时代他的辉煌让我望尘莫及。那时,建民是本校著名的歌手,每次只要他登台别人就没有拿第一的机会,我用的所有精致的本子都是他唱歌或演讲得来的奖品,每次当我提及本子要用完时,他都会说:“别急,又快有歌咏比赛了?”其时我一方面有所期待,一方面脸上也有些发热。
  限于条件,他学歌,都是从广播里听。一首歌播过一两遍,他便会了,他唱出来几乎不差分毫,他在这方面确有天赋。他从不羞口,让唱就唱。一次在露天电影开演之前,他竟同本村公认的歌手打起了擂台赛。建民因获胜,险些挨打,那输掉的一方脸上实在挂不住了,四十年来他还没丢过这样的人。
  认识建民的不少人都说,国家怎么还不来招歌星,若来立刻就会把他选走的。小村闭塞,建民超群的歌喉只能托付给山石明月,我们一直在替他惋惜。直到现在,一遇中央电视台有歌手大奖赛,一遇有并不比建民高明的选手拿了大奖,我就会为他叹一回气,可此时他的嗓子早被各种应酬的烟酒撕扯得不成样子了。
  家里有了电视以后,曾有那么两三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一起记歌词,确切点儿说是我帮他记歌词。我记一二五句,他记二四六句,我们依着顺序拼在一起,就是一首完整的歌-冬夜奇冷,躲在被窝里倒也无妨,可歌词记完了要走出四五米远关电视,他不想吃这个苦,又不好总让我去,尽管我是大哥,但到底我是在帮他-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在电源插头上挂上一根长绳子,不用电视时在被窝里用手一拉就成了。
  我们就读的那所中学有一台录音机,但这台录音机归校内唯一的一位英语老师专用,确切点儿讲是归他的夫人专用。他的夫人喜欢唱“二人转”,每天我们从地家门前走过,都能听到从录音机里传出的很拙劣但特别响亮的唱腔儿。建民说真是浪费了,言语之间有愤愤不平,也有强烈的羡慕。
  读高三那年,我病休在家。我同家里说,学英语很重要,而买台录音机对于学英语来说也很重要,父母便满足了我的愿望。但这台录音机我基本没用过,每一张磁带里都灌满了建民迷人的歌声。开始母亲还有些不高兴,问我:“你不是用它学外语吗?”后来就不怎么说了,亲朋好友听了建民的录音之后,都夸说母亲生了个了不起的儿子,母亲便笑得合不拢嘴。建民读高中离家后,母亲让那个小院每天都飘荡着她二儿子的歌声。
  我长建民两岁,但从外形,从成熟程度上看,他更像是我的哥哥。高考这年,我因提醒同学不要在教室吸烟而得罪了一个功课极差、专门滋事的同学,这个同学发誓说要给我好看。我并未在意,但建民说这你得当回事,可我还是不久就把此事忘了。
  我从高考的考场出来,建民问我考得怎样,我说挺好,他说挺好就好。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同学先后同建民较量过几次,都没讨到半点儿便宜,就又把报复的时间选在高考这天,反正他自己也不想参加考试。来到考场门前,当这个同学抬头看见怒目圆睁的建民的时候,只得取消了自己的所有计划。我不知道勇武地立在门前担当卫士的建民,现在还是不是那个爱唱歌的孩子。
  前几天,建民来电话说他露了一次脸。几个单位联合搞了一台晚会,在组织者到他的单位统计节目时,单位领导很犯难,也没问建民就把任务交给了他,建民年轻,唱不好还唱不坏吗,要紧的是本单位有人参与。建民说他唱过之后,场上先是一小段寂静,接下来是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领导说建民你有这本事怎么早不说,这时建民在这个单位已干了多年,他勤勤恳恳,工作成绩也极突出,做了科长,算是个业务骨干。建民打电话时并不兴奋,相反我真切地听出了一种苦涩来。
  如今建民家的歌碟堆成了小山,却没有一张是他唱的,歌碟也早积了厚厚的灰尘,他说他早对它们失去了兴致。他是个铁杆电视迷,他的头把床头磨掉了一大块油漆,却不是因为歌曲,而是因为足球。
  (选自《北大荒文学》2003年第4期)
  阅读旨要
  新世纪初年,一部由梁咏琪和姜武主演的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赚取了许多人的久违的泪水,向那些疲于奔命而心气浮躁的人心中吹进了一股属于亲情的清凉的风。散文当然也不会放弃如此令人感怀的题材。
  《歌星建民》攫取的只是建民生活中的一点,但对音乐的爱在人性深处投射出的却是对美与善的向往,而这一背景也必然指引他的人生方向,建民在骨子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不言而喻了。相对于哥哥,弟弟几乎总是弱小的,是被关照和呵护的对象。可当我参加高考时,“勇武地立在门前担当卫士的建民”不再弱小,但并不是他真的长大了,而是深深的手足之情让他骤然强大起来。
  散文中最富于表现力的地方莫过于细节,没有了细节,作品就缺少了跳跃的灵动。散文中的细节宜精雕,就如同国画中的工笔,笔触精准,细致入微。
  若干年后,建民有了突出的工作成绩,但为他赢得赞誉的却是久违的歌声,而那条用来唱歌的嗓子“早被各种应酬的烟酒撕扯得不成样子”,他的兴趣则早已从歌曲变成了足球。得到的永远不是自己想要的,曾经执著的永远是最后被舍弃的,人生的无奈大概莫过于此吧。作者成文时借用的是亲情的三棱镜,但从年少心情的沦落中折射出的却是深沉而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手足之情是我们心中一份甜蜜的情感,即使它带着某种缺憾走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为之生出惆怅,甚至是或深或浅的痛楚,但记下这种甜蜜或是甜蜜以外的东西,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如今的独生子女虽然都被迫远离了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感,但在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的身上你仍然可以找到这种情感的折射和补偿。
  
  例证六
  替我写附言的女孩
  马国福
  毕业后到这个南方小城打工,每个月我都雷打不动地给千里之外的亲人寄钱表达自己的心意。每次寄了钱,我很少在汇款单附言栏内写些祝福的话。时间长了,我和邮局汇兑窗口的那位汇兑员混得比较熟,有时我们也谈一些自己的人生经历。
  她看上去年龄和我差不多,人长得一般,但她说话的声音很好听。当她得知我是一个外地人时主动问寒问暖。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小城听到一两句安慰的话,我总能找到家的感觉。今年母亲节前夕,我收到几百元稿酬后径直寄给了母亲。填好汇款单后,她问我:“为何不在汇款附言里写一些问候或祝福的话?”我说:“经常和家人电话联系,没什么可写的。”她只是淡淡一笑,那笑里藏着一种说不出的语言。钱汇出后不久我就收到了父亲的来信,信中父亲问我怎么在一张汇款单上有两种笔迹,而且汇款附言里娟秀的字体是女孩子写的。父亲还问我是不是女朋友写的。我感到很蹊跷。
  当天我就给父亲回了电话,说我没写附言,更没有女朋友。父亲

[1] [2]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