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9期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评析与复习建议
作者:姜有荣
态趋于成熟之后,人关于自身的价值判断、意识观念等等必然会成为思考的主体,必然会回归为事物的中心。魏晋的“清谈之风”、欧洲的启蒙主义是如此,今年的高考作文也同样指向了现实人生。
从2001、2002年对诚信与道德的期盼,到2003、2004年对情感与本我的思考,作文命题愈来愈贴近社会生活,愈来愈接近现实人生。这符合人对自身的认识规律,也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由于高考作文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作文材料中渗透进“自己”的意识是很必要的,带来的结果也是良好的。今年的高考作文人情味浓了,其作用在于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检验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性强了,对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宽广的操作平台使他们有了一显身手的舞台;思考的问题与现实的距离近了,考生可以体会到作文材料中的提示语在向他们暗示着什么,审视自我、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作文若能挖掘到一定的深度,应当会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二)操作空间的立体化与多元性
应该说,“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一命题表面上朴实平和,内质却有着很强的张力,能够为考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的多元化操作空间。
1.情感倾向的立体性
前两年,材料所暗示的情感倾向是平面的,单一的,或选择诚信,或选择救人,学生想冲破这道德的“篱笆墙”不仅要有勇气和胆量,而且还要冒一定的风险。今年的话题则摆脱了往年僵化单一的思维模式,“相信自己”是一种情感倾向,“听取别人”则是另一种情感倾向,它们可能带来不同的结果,可能因个体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变化。因此说,考生有着更广阔的情感表达空间。
2.话题内容的多元性
其一,“相信自己”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在人生旅途中,丧失了自己也就无所谓成功与失败。回首历史上的成功者,爱因斯坦、毕加索、海明威、毛泽东、鲁迅……哪一个不是相信自己的人!其二,“听取别人的意见”也是必然的。因为一个人的视野终究狭窄,一个人的认识终究有限,过于相信自己就可能陷入刚愎与武断。这是材料中另三则提示语给我们的启示。其三,话题的前后内容存在着辩证关系,这就是说考生在写作时倘若能把“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综合起来理解,多作联想、想象,努力挖掘话题所包蕴的不同层面的含义,是能写出好文章的。
(三)审题难度的相对淡化
今年的作文走的是去年关系类话题的老路,与去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相比,作文审题难度有所降低。这是因为今年的话题更直观些,更好把握些;再者,经过一年有针对性的“修炼”,考生这方面的能力应该有所提高。淡化审题,让考生把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创作中去:命题者的意图是很明显的。
(四)评分标准的重大改革
今年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与去年相比,有两大方面的重大改革:一是两大等级分值的调整。去年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分值比例为50:10,今年调整为40:20。二是评分重点的明确、细化和调整。①明确了“发展等级”的具体等级评分标准。②明确了“发展等级”评分的两大重点——“有文采”、“有创意”。③对“基础等级”中“内容”、“表达”两大部分的重点进一步细化归类。④将“内容”部分重点之一的“内容”调整为“中心”。这两大方面的改革为有文化积淀、写作才华和个性创意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
一点思考
一、2004年的试题存在着校对上的疏漏。第1题A选项将“叱咤风云”中的“咤”误写成“诧”。该题考查的是字音,而不是字形,校对上的疏漏着实让人感到遗憾。
二、2004年的试题存在着选项设计上的瑕疵。第2题竟然出现了两个答案(B或D)。其中D项争议较大的是“天随人愿”中的“随”。现将有关工具书的收录情况摘抄如下:
(1)《汉大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1996年1()月第1版):天随人愿。
(2)《中华成i&k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第4版):天随人愿。
(3)《精编成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95年12月第1版):天从人愿,亦作“天随人愿”:
(4)《中华成语大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4月第2版):天从人愿,也作“天随人愿”“天遂人愿”。
这一成语,无论是学生使用最广的《现代汉浯词典》,还是权威辞书《辞源》、《辞海》,均未收录,而其他成语类辞书又莫衷一是,命题者却将它拿来让考生辨别,未免有为难之嫌。依笔者看来,在这一成语中,“随”、“从”、“遂”均为“顺从”之意,应均可用。所以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或D。作为一道单项选择题,竟出现两个正确答案,不能不说是命题的一大失误。
高考语文试卷理应在校对和命题方面注意其规范性,发挥其导航作用。出现上述两处硬伤,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应引起高考命题组的高度重视。
三、2004年作文的话题与去年如出一辙,均为关系类话题,既无江苏卷的隽秀之气,亦无福建卷的文化风味。这到底是命题者觉得学生的思辨能力必须通过重复考查来强化,还是自身在命题上“沿袭有余,创新不足”,不得而知。
四、今后的语文命题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应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对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题目进一步突出开放性。譬如,为了鼓励考生个性化阅读和阅卷的灵活性,有的题目可以尝试不给标准答案,只确定一些原则性的要求,以走出目前阅读考查的低迷状态。这一点在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语文试题分析》(2004年版)的“试题评价”部分已经提及,但在今年的试卷中没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在作文方面,应努力探索新的适合学生发挥作文水平的命题形式,在有效避免宿构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限制,给考生更大限度的写作自由。
五、适当调整难题的布局,尽量把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安排在第二卷的有关题目中(如现代散文的阅读),使试卷中难易题目的分布更趋合理。
复习建议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的复习应突出动态运用和文化内涵及品位,要将已学知识放到“大语文”的天地里加以悉心打造。拓宽底面,学以致用,提升品位,应成为语文基础板块复习的主旋律。
二、2004年文言文阅读减少了一道选择题,增加了文言翻译的文字量和分值。因此,我们应针对高考文言文段的难度和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多作一些文言翻译的对路训练。
三、现代文阅读仍然是高考试题的重点,现代文阅读训练要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来做。能够迅速地把握住文章的内容,准确地筛选出有效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正确答案,是高考取得高分的秘诀。
四、应把写作训练的重点放在思维训练上。按题目作文,在读懂题目以后,接下来就是思维和表达了,表达也与思维有关。一篇文章好与不好,当然与语言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文章的构思,即确立主题,选取材料,安排结构。立意深刻、构思巧妙、语言通顺的文章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是高考取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今年作文的评分标准将“发展等级”的评分从10分提高到20分,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广大考生必须在全面发展自己作文水平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个性特长。这个特长可以是文体特长、语言特色、谋篇特点,可以是独到的见解、奇妙的想象、另类的笔法,也可以是博览群书的优势、理性思辨的优势、情感细腻的优势。没有全面发展的作文功底,就得不到基础等级的高分;没有个性发展的写作特长,就得不到发展等级的高分。广大考生可以也应该用足“三自”政策,在坚实的基础等级的“高原”上,矗立起峭拔的发展等级的“高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