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2期
摸透虚实是文学作品读写的一个关键
作者:付友梅
解了当年宋霭龄女士在长途旅行后大吃一惊的原因。与我们同行的歌唱家单秀荣女士说:“到这里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富贵。”其实单秀荣女士长期居住在北京,见过很多世面,并不孤陋寡闻。就我而言,全国各地的大宅深院也见得多了,但一进这个宅院,记忆中的诸多名园便立即显得过于柔雅小气。)进门一条气势宏伟的甬道把整个住宅划分成好些个独立的世界,而每个世界都是中国古典建筑学中叹为观止的一流构建。(张艺谋在这里拍摄了杰出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那只是取了其中的一些角落而已。事实上,乔家大院真正的主人并不是过着影片中那种封闭生活,你只要在这个宅院中徜徉片刻,便能强烈地领略到一种心胸开阔、敢于驰骋华夏大地的豪迈气概。)万里驰骋收敛成一个宅院,宅院的无数飞檐又指向着无边无际的云天。钟鸣鼎食的巨室不是像荣国府那样靠着先祖庇荫而碌碌无为地寄生,恰恰是天天靠着不断的创业实现着巨大的资金积累和财富滚动c(因此,这个宅院没有像其他远年宅院那样传递给我们种种避世感、腐朽,感或诡秘感,而是处处呈现出一种心态从容的中国一代巨商的人生风采。) (余秋雨《抱愧山西》)
例⑤
首先是康熙,山庄正宫午门上悬挂着“避暑山庄”四个字就是他写的,这四个汉字写得很好,撇捺间透露出一个胜利者的从容和安详,(可以想见他首次踏进山庄时的步履也是这样的。他一定会这样,因为他是走了一条艰难而又成功的长途才走进山庄的,到这里来喘口气,应该。)
(他一生的艰难都是自找的。)他的父辈本来已经给他打下了一个很完整的华夏江山,他八岁即位,十四岁亲政,(年轻轻一个孩子,坐享其成就是了,能在如此辽阔的疆土、如此兴盛的运势前做些什么呢?)他稚气未脱的眼睛,竟然疑惑地盯上了两个庞然大物,一个是朝廷中最有权势的辅政大臣鳌拜,一个是自恃当初做汉奸领清兵入关有功、拥兵自重于南方的吴三桂。(平心而论,对于这样与自己的祖辈、父辈都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政治势力,即便是德高望重的一代雄主也未必下得了决心去动手,但康熙却向他们、也向自己挑战了,)十六岁上干脆利落地除了鳌拜集团,二十岁开始向吴三桂开战,花八年时间的征战取得彻底胜利。(他等于把到手的江山重新打理了一遍,使自己从一个继承者变成了创业者。)他成熟了,眼前几乎已经找不到什么对手,但他还是经常骑着马,在中国北方的山林草泽间徘徊,(这是他祖辈崛起的所在,他在寻找着自己的生命和事业的依托点。)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例④是一段纪游性质的文字。从段首可以看出,作者所游览的是“祁县的乔家大院”。按理说,“游院”就应该主要记写院落结构和主要建筑设施等情况,但本段却没有这样。从文中加着重号的语句来看,作者的确纪游了:“来到了祁县的乔家大院→一踏进大门→进门一条……→万里驰骋收敛成一个宅院”,游踪非常清楚;但在这条线上,作者却插入了大量虚写的内容:或引宋霭玲、单秀荣二位女士的惊讶、感受来侧面烘托乔家大院的不俗不凡,或借张艺谋在这里拍摄电影来映托这里的雄伟,至于作者自己的感受、体验,更是无处不在,从文中的括号标示就可以看出。虚写的这些内容是随机穿插其间的,而且占的比重很大,余下的实写内容不多。即使这样,有的实写中还包含着虚写的成分,如文中加曲线的一句,简直是虚实难分了。这样“夹虚夹实”,“夹叙夹议”,“夹景夹情”,既丰富了文段内容,使之增加了知识性,又提升了本段的文学性、情感性,读后让人有受益匪浅之感。
例⑤也是这样,不同的是上段记院,本段写的是人。作者游“避暑山庄”,想到了“康熙”大帝,然后记述了这位帝王年幼登基所做的几件了不起的大事,但记述中又穿插了许多虚写成分,对这位帝王的所作所为给予了适时适中的评价,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褒扬隋绪。随着文字的展开,读者也不得不受到种种感染,掩卷咀嚼,一种民族文化的幽香溢满肺腹。同样,如果没有这些虚写成分的适时加入,本文段是不会收到如此感人的效果的。
当然,不论是阅读中分辨虚实,还是写作中向文中插入虚写成分,或联想,或评议,或抒情,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要学会写深写透,写出情理趣味来,就更非易事。但初学者开始可以不计较这些,可以慢慢习得这种“夹实夹虚”的形式,如果能够很好地认识和理解这种形式,那么,阅读和写作文学作品大抵就不会有问题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