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2期


河北保定二中学生作品展示

作者:佚名




  领队:汤威方,语文教研组组长
  领队感言:《阅读与鉴赏》杂志开辟的“校园文选”栏目深受中学生喜爱。通过这一栏目,中学生可以看到充满时代气息、文质兼美的同龄人的佳作。这些佳作出自中学生之乎,学生读来,感到十分亲切,易于借鉴、学习。这一栏目的设立不仅为中学生提供了阅读同龄人佳作的园地,而且为中学生写作爱好者开辟了发表作品的场所,很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关子白发的通信
  靳玉卯
  
  是我发现了妈妈的第一根白发。那年妈妈四十岁,女儿十六岁。受太多文学作品的影响,矫情的我把脸依偎在妈妈胸前,喊了声“妈妈辛苦”,便热泪长流。原本也挺小资的妈妈却满脸的平淡,丝毫没有应和我对母爱的感动。我激情难抑,伏在电脑前便给妈妈写起了激情邮件——《妈妈的白发》,洋洋几千字把妈妈生出的白发归因为母亲对女儿的操劳付出,而后展开来尽写母亲的牺牲精神、忘我的母爱以及女儿的感激、女儿的愧疚、女儿的无以回报的心理压力。等妈妈忙完家务坐在电脑前的时候,我已带着挥洒完激情后的愉悦进人了甜蜜的梦乡。
  读妈妈回复的邮件已是第二天晚上。她依然没有应和我的激情,妈妈的文章写得非常朴素:一谈白发的产生纯属生理现象,母爱其实也属生理本能,她说在养育女儿的过程早已尽享天伦,在物质如此丰富的年代,她不愿女儿把母爱付出想象得多么惨烈继而产生心理压力。二谈她其实从女儿出生那天起便警醒着——不以牺牲精神为母亲的美德,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广阔的空间,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付诸女儿稚嫩的双肩,那其实非常不公平,在厨房里忙碌远比去社会上打拼安逸,她爱女儿,就不让自己躲在厨房为一日三餐居功自傲,而胁迫女儿孤独地去社会上承受风雨。抚育女儿16年,她一直接受着两个标准的衡量:作为这样一个时代的职业女性,对女儿的身心照顾是否周全?自身发展可尽了全力,可称得起敬业的楷模?最后,母亲提出了对新型母女关系的设想:女儿对母爱的需求不止产生于生理上的饥寒之时,母亲应担当得起导师、益友的称号;女儿对母亲的敬爱不是孝道约束下的怜悯回报,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一个优秀的年长女性的尊崇。
  没有得到应和的激情逐渐沉淀为理性,理性使我骤然间发现:妈妈的白发上有智慧精灵的舞蹈。
  简评:
  表现母爱、歌颂母爱是中学生常见的写作话题。本文作者以新颖的形式、独特的构思为我们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母爱的博大。其实,本文与其说展现了新时代母爱的特点,不如说为我们阐释了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新型母子(女)关系。本文语言老练、流畅,见解独到、深刻,读来引人思考,备受启发。
  (指导教师 汤威方)
  
  悠长悠长的外滩
  陈 阳
  
  有一天,我们冒着细瘦的雨,穿过南京路繁忙的霓虹,穿过不断变换的红绿灯上呆板的人像,穿过巨型落地招牌上“F4”茫然的目光,以及一些因为兴奋而激动、疯狂的人,一些落地的空洞眼神,不知那些包裹在亮晶晶的糖纸里的寂寞,那些穿戴得流光溢彩的哀伤,是否已在雨影和灯影的交融中蔓延,再蔓延,或者遥远,再遥远。
  作为这个城市的陌生访客,我被所有的人以及关于这个城市的辉煌的介绍指引去拜访那个孕育了上海所有传奇的地方——外滩。
  外滩真是一幅称职的画作或者背景,它可以承载武侠义气的悲欢,可以包容所有爱情的甜蜜和忧伤,也可以活生生地躺在那儿作为这个城市的最广为人知的表情,它肆无忌惮地泛滥于形形色色的偶像剧和小资情调的插页里,或者说,它的名字就赚取着你的向往,诱惑你的思想与它的历史及其虚构的厚重的故事一起,建筑一个疯狂的三维世界。
  可是,外滩却是相对的宁静和狭长。
  我总以为所谓滩,应该是悠缓而下,躺在江边,做—个关于二三十年代的豪华的梦。可我发现,我正在沿着一级级的台阶,登上干净的新外滩,而渐渐远离那个于其中向往了很多年的与黄浦江水乳交融的外滩。
  雨依然细细瘦瘦地下,风很大,吹乱了我的头发,苏州河努力地流淌,滩对面新旧相互夹杂的建筑燃亮了一身的灯,大多都很炫目的那种黄色,在记忆里渐渐地模糊,褪色,即使那些正在复修的带有异国色彩的尖顶的痕迹,也将被这一场雨冲淡了。
  趴在精致的栏杆上,江对面的景色都可以一一对应进某个镜头或某张名信片里,瘦瘦的东方明珠早已灯火通明,几个浮在夜里的几乎透明的大球,像粉红的放久了的草莓,反射着这样明净的夜的光泽。不相上下的参差的建筑群,极尽能力地炫耀它们的华丽,为这个城市赋予它们的特殊的职责而展示其燃烧的魅力。这样的燃烧,金黄的,鲜红的,在每一个夜里轻轻沉醉。有一幢大楼的巨大屏幕上的点阵正在快节奏地改变它的顺序,以幻化出各种明亮而复杂的图案。我拿出相机,黑暗之中我不知道能够收录什么,什么能够显影,什么还未轻轻定格就已悄悄远去,而什么又将留下。
  我在悠长悠长的外滩走啊走,将那些不够深刻的传说抛在脑后,吹潮潮的江风,想远远的事情,然后投一枚硬币进胖胖的望远镜里,一边忍受它幼稚刺耳的音乐,一边把一层玻璃贴向另一层玻璃。乌黑的渡船和拖轮突然大得可怕,甚至超过了它的低沉的汽笛所及的范围,我这才觉得黑夜已经在这个城市开始投下它微弱的影子,不安而焦急。
  我们坐了游船,我站在船头,让风把我的头发吹得乱七八糟。我妈说照相了,于是我就在一片灯火辉煌中黯然失色。我坐回了座位,安静而舒展地挤在凳子里,欣赏那一片人造美景兀自地美丽着它的美丽。一起去的同学晕船、车这一类交通工具,就站在栏杆边让凉凉潮潮的风吹,不停地走来走去,不停地说话。于是这一个小时就在各种杂乱的光影和杂乱的对话中过去。而我惊奇地发现,在这里浓烈的汽油味道淡了许多,光洒在暗色的水面上,荡出一层层一片片的金边波浪。
  离开外滩的时候,车辆仍川流不息地向高架桥飞奔而去,汇出这个城市特有的洪流。
  同学说,你看!
  突然,在不知几点的天空里,所有的灯光及霓虹色彩一齐将这暗黑渲染成淡红,一只硕大的风筝在密集的楼群里飘来荡去,越过密密麻麻的电线,越过这浓重的忙碌的空气,飞呀飞,飞呀飞,去对应它关于天空的诺言,可却似乎终究摸不到天。
  悠长悠长的外滩,像悠长悠长的风筝的线。
  简评:
  铁凝曾说过:要写出思想的表情。陈阳同学2004年去上海参加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时,写下了一组关于上海的美文,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我认为通过对外滩的描写,他写出了上海的表情。
  什么是上海的表情?上海是南国的梦,又是时代的窗口,它柔弱却有力度。从开篇的氛围描写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点:雨是“细瘦”的,一方面说明雨滴小,另一方面又说明它不是毛毛细雨的柔弱,而是给人一种力度又缺乏抚慰。
  在繁华的南京路上我们又感受到上海的另一种表情:繁华与寂寞。说它繁华是因为它流光溢彩,熙熙攘攘;说它寂寞是因为人们仿佛个性各异,实际上又被一种巨大的惯性驱使,无法左右自己的人生,即使时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