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关注人文素养 引导哲理思辨

作者:朱庆和




  
  二、强调了作文中的哲理思辨,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山东卷,以“双赢的智慧”为题,命题意图很明显,它是想引导考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竞争”的真谛。俗话说“商场就是战场”,难道竞争就是不共戴天、你死我活,就是互相拆台、挖墙角吗?到底是“共赢”,还是“同亡”?关于“竞争”,这是一个富有智慧的讨论话题。正如山东考生作文《双赢的智慧》所写:“港澳两地擎着‘一国两制’的旗帜欢快地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一国两制’不就是邓小平同志双赢智慧的结晶吗?这结晶还在继续完成着自己的使命——让台湾回归。或许陈水扁应该认识到双赢的智慧了吧!那么台湾的回归指日可待。”这里考生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政治命题,并希望在解决两岸历史问题上取得“双赢”,哲理思辨性很强。又如全国卷I“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国卷II“位置与价值”,全国卷III“铭记与忘记”,还有江苏“凤头、猪肚和豹尾”的话题,都是从事物的两个方面及其关系上引导学生对现实社会、时代思潮、人生追求等认识范畴进行辩证思维。上海市的作文题既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又体现了一定的文化韵味,与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糅合在一起,对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浙江“一枝一叶一世界”和湖南“跑的体验”也都能从哲理的高度让学生去进行辩证地描述和分析。
  
  三、提出商榷意见
  
  为利于今后作文命题与应试,笔者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中,有如下几个需要商榷的地方需要说一下。1.牵强附会之嫌。与全国卷“位置与价值”、“忘记和铭记”相比,江苏的作文题以“凤头、猪肚、豹尾”喻写学习、事业、人生,似乎不太贴切,有牵强附会之嫌。尽管提示明确了“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写,但是中学生的人生经验毕竟有限,实在有点为难考生了。再说,这样比喻也显得俗了点。2.因过于宽泛而可能会造成的因袭之嫌。江西的“脸”和北京的“说‘安’”,题目显得宽泛了些。因为前者没有限制,外延过于宽大;后者相关主题的文章不胜枚举,学生难免有因袭之嫌。3.“强扭的瓜不甜”之嫌。如重庆的“自嘲”,此题太偏重于张扬个性,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挥。对于少数考生而言,写“自嘲”一定很别扭,大有“为赋新辞强说愁”之嫌。4.违背因材施教原则之嫌。不少作文题限制考生写诗歌和戏剧,有的限制只写一种文体。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既然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那么,学生的作文除了选材立意的丰富多彩,当然也应该允许形式上的百花齐放,让学生有自我选择的余地。况且,中学生语文必修课本和读本上不都是以四大样式的文学作品为主吗?为什么不按照学什么考什么的“学以致用”的原则办事呢?
  总之,2005年的作文题目体现出“立言先立人”、“言为心声”的命题倾向。不少专家认为,学生要想在高考作文中得高分,最终会落到这一点上——那就是提高思想素养和思维品质,因为语文最终的目标就是让人思想丰富起来,使人充满智慧。
  

[1]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