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古典诗词的情感表达

作者:王艳汝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诗歌简析]
  
  这首七绝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起承转合章法严谨,颇有盛唐遗风。首句“猎猎南风拂驿亭”,写出清晨出发时的景色,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气魄宏伟,意境阔大、清丽。次句“五更牵缆上空泠”,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虽无一字写艰难,但想一想猎猎南风,想一想峡谷急流,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水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这两句写景叙事,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惯行不解愁风水”,写自己常年在外,奔波于旅途,已经成为习惯,根本不知道为风浪发愁。这里的“不解”应为“不在意”的意思,表现出诗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这一句写出了作者常年的漂泊,暗示了作者仕途坎坷的经历,所以这里的“风浪”既指自然的风浪。也指社会的风浪、政治的风浪。尾句“瀑布滩雷只卧听”,紧承上句,不在意风浪,一切艰难险阻坦然视之,“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高洁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1)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2)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相应的高考诗歌:2002年高考题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004年全国卷(丁)晏几道《鹧鸪天》、2005年广东卷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3.移情于景(缘情写景):
  诗人怀着特有的感情看待外界景物,使之带上诗人情感的色彩。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伤于“国破”,花似溅泪,鸟也惊心。又如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有时诗人甚至以自己的感情作为出发点,虚设出一种切合自己心境的景象,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缘情写景,集中虚构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以2006年安徽卷所选诗歌为例: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诗歌简析]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此词描写了送别,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上片写离别之苦。前三旬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写聚,作者从两,人的交往中选取了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加以叙写。“泛菊杯深”写在重阳佳节,他们共饮菊花酒,其乐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满。一个“深”字,把他们畅怀酣饮的情形描写出来了。“吹梅角远”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谓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缘情写景(境),写的是一种切合作者自己心境的景象,移情于景(境),情景交融,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人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后之思。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真可谓情深意切。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景:他的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作者这里又是缘情写景(境),虚构了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这样的写法,真是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
  (2)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相应高考诗歌:2004年重庆卷梅尧臣《东溪》。
  (三)除借景抒情这一主阵地之外,古诗的间接抒情还包括借事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相应高考诗歌有:2004年高考全国卷I张籍《秋思》、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2005年全国卷II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三、表现手法
  有些古诗还借助了一些巧妙的表现手法,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究其精要如下:
  1.哀乐相衬(情景反衬)
  有时诗中情与景的格调并不一致,或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乐景衬哀如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诗人暮年飘泊凄苦,描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又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又看过,何日是归年?”诗人羁旅异乡,江碧鸟白山青花红的美好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