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分清考查类型 领会命题意图
作者:黄蓬勃
一、关键题
所谓“关键题”,是指采用“某某词或句子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这样一种问题方式对全诗的结构与内容予以考查的题目。
例题一 (2002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命意分析:一、从所选诗歌来看,提供的信息有三,即诗歌的标题、作者及其具体内容。从标题上看,直接表明写作的对象;从作者看,李白则表明作者的身份,使人联想写作背景;从诗句上看,则是提供完整的鉴赏环境及具体的鉴赏依托。从所给题干及其鉴赏题目看,要求有三:①“折柳”的寓意;②同不同意关键之说;③阐明理由。综合所示材料与所给题干进行分析,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已十分清楚,即要求考生弄清“折柳”的含义,重点分析“关键”之说的理由。其相应的答题步骤也就分为三步:一寓意二同意三理由。
解题方法指引:根据命意分析,答题重点应放在关键的理由上。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抒情诗,其所抒发的情感是“故园情”。因此,“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也就是说,“折柳”二字保证了作者触景之后自然生出的情感是“故园情”,而不是其他情感。因此,其答题内容一般是:①表观点;②字词寓意;③全诗主旨;④该字词与全诗主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而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二、炼字题
所谓炼字题是指题干往往采用“某某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或两字词进行比较,哪一个更好”等诸如此类的提问方式对诗句的内容或意境等予以考查的题目。
例题二 (2006年江苏卷):
鹧鸪天
[元]魏初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命意分析:在这首词的考查上,命题者主动提供的信息有五:词牌名、作者、背景、注释及词的具体内容。其中背景文字的保留与注释的补充对准确解读全词的主旨有极大的暗示与帮助。题干部分提出对“又”字进行鉴赏,也包含两个有用信息:①要求指出“又”字使用的妙处,②要结合第二句的语境作答。
解答方法指引:对于炼字题的解答,除了把握住命意分析中的几点,还应掌握炼字题解答的一般规律:①字不离字,即弄清该字本来的意思以及在这一语境中的意思。②字不离句,即词语的分析与鉴赏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评价。③不忘特点或感情,字词使用的妙处往往是传神地写出了某物某景的特点或真切地传达了某种情感。
答案:“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三、意象意境题
所谓意象意境题是指采用“某某诗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特点或营造了什么氛围”等提问方式对诗歌的内容与特点予以考查的题目。此类型题也有隐蔽一点的考查方式,如下题:
例题三 (2004年辽宁卷):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命意分析:这首词的考查,命题者只提供了三个最为常规的信息:词牌名、作者、词的具体内容。从题干上看,信息有三:①上阕整体评价;②伤春与旷达两种不同情况;③结合内容分析。总之命题者是在暗示考生选择两种情况中的一种,再去结合上阕中景物的相关特点作自圆其说的分析与证明。
解题方法指引:整体上看,这是一道与意象意境紧密相连的题。答题必需围绕“伤春”或“旷达”这一情感到上阕中寻找与摘取相关的意象或意境作分析。其答题大致要求是:①表明态度或观点,明确目标;②寻找证据;③注意范围;④注意转化与求同;⑤注意用语。
答案: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四、比较仿写题
所谓比较仿写题是指采用大致相当于仿句的语言运用方式进行诗歌相关内容的比较鉴赏。此种考查形式仅限于湖南考卷,其考查点视要求与例句的内容而定。
例题四 (2006年湖南卷):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意分析:命题者提供的选材是同题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红楼梦》中的两首诗,目的是考查考生对物的特点与托物言志的手法的把握情况。从题干上看,要求在模仿所给例句的基础上对第二首诗中的相同位置的联句进行类似形式的比较赏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