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你会说话吗
作者:戴召平
让我们先来读一则故事。
有上司面胡者与光脸属吏同饭。上司须间偶带米糁。门子跪下禀曰:“老爷龙须上一颗明珠。”官乃拂去。属吏回衙,责备门子:“你看上司门子何等伶俐,汝辈愚蠢不堪重用。”一日两官又聚会吃面,属吏方举箸动口,有未缩进之面挂在唇角。门子急跪下曰:“小的禀事。”问禀何事,答曰:“爷好张光净屁股,多了一条蛔虫挂在外面。”
——程世爵《笑林广记》
这一故事中的两个门子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比喻,但其所达到的效果却有天壤之别。究其原因,就是说话者说话的得体与否,一个比喻精致,一个比喻粗俗。上司的门子见老爷因为一口大胡子,吃饭时胡须间粘上了米粒,认为有损老爷的形象,于是巧妙提醒。解决了米粒问题。怪不得属吏回衙后直夸上司门子会说话、伶俐聪明,为自己老爷挣了脸面。上司的门子回衙后受到了怎样的待遇和提拔,我们不得而知,但属吏的门子回衙后其命运如何,倒真让人担心!他本想也为自己的老爷挣些颜面,可能也想自我表现一番。孰料却弄巧成拙,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说话效果,反倒给自己招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正是得不偿失。可见,说话的得体与否是何等重要啊!
上述故事中属吏的门子因为说话不得体不免要受属吏的责罚,甚至解雇,但即便如此,他仍可以为自己谋划别的职业过活。下面这则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已经40岁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向京城长安进发,他参加当年的进士考试,但名落孙山。在京期间,孟浩然和王维一见如故。结为至交。当时,王维在皇宫里供职。一日,他私自邀孟浩然到宫中谈诗论文。不料,家仆来报:“皇上驾到!”无处可躲的孟浩然只好钻进了一张床底下。结果被唐玄宗发觉,王维只得如实禀告。惊魂未定的孟浩然这才从床底下爬出来。玄宗笑着问他:“孟卿朕是早闻尔名,可诵近作博朕一笑否?”孟浩然略加思索,便吟出著名的《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弄,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明皇一听,顿时板下脸来说:“你自己不求仕进。朕什么时候遗弃过你?‘不才明主弃’。岂不是对朕的不满?你为什么不诵‘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那首诗呢?”玄宗当即下令:“放归南山。终生不仕。”
孟浩然终于一生不得志。
孟浩然的这一人生悲剧固然有唐玄宗生杀予夺一手遮天的因素,但他本人说话不得体是最主要原因。不错。你孟浩然自幼苦读,满腹经纶,你也并不热衷于官场名利,年纪轻轻便在家乡的鹿门山上隐居。但如今,已过中年的你来长安不正是要寻求发挥自己政治才干的机会吗?孟浩然啊孟浩然,你有很多格调清新、言浅意深、浑然天成的诗句传诵千古,像“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等,为什么在皇帝面前,你偏偏不诵呢?千载难逢的发达机会来了,你发什么牢骚呢?“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再愚钝的人都听得出言外之意。更何况是精明的唐玄宗李隆基?孟浩然,你虽然赢得了诗仙李白的赞誉“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但你失却了为国效力、实现自己远大人生抱负的机会。
退一步来说,既使孟浩然真如玄宗讲的吟咏“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那首《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也未必就能博取唐玄宗的欢心。“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四句不也是在抱怨自己不受朝廷重用吗?如此看来,孟夫子,你真的不会说话,你说话没有注意特定的对象,这也就怪不得唐玄宗会怒火中烧,当即下令“放归南山,终生不仕”了。
无独有偶,《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一书中的一则有趣故事,也是有关说话的。
说到这里想起了两位老朋友与殡仪馆的故事……第二个朋友也是一位将军,十多年前一个春节,碰到我说,今年真倒霉。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刚过年。大正月坐三轮车去吊一个朋友的丧,到了门口付了车钱,那个三轮车夫问道:“先生你还回去不回去?”可真把他气得不得了,大骂车夫:“你才不回去!”不料几个月后,这位朋友真到那里不再回去了。
——《殡仪馆的故事》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三轮车夫本是一片善心,但因说话有违注意特定场合这一得体原则,结果好心反倒没好报,招致将军的一顿臭骂。也许你会反驳说,三轮车夫没多少文化,说话不得体,不注意场合也可以理解。但果真如此吗?看了下面这则故事后,也许你就不会这样想了。
胡适之先生素来善于言辞,有时也不免说漏了嘴,他六十八岁时来台湾,在一次欢宴中遇到长他十几岁的齐如山先生,没话找话地说:“齐先生,我看你活到九十岁决无问题。”齐先生愣了一下说:“我倒有个故事,有一位矍铄老叟,人家恭维他可以活到一百岁,他忿然作色曰:‘我又不吃你的饭,你为什么限制我的寿数?”’胡先生急忙道歉:“我说错了话。”
——梁实秋《年龄》
齐先生是有名的文史学家、戏剧学家。胡适之的名望更高,妇孺皆知。他的文化和说话水平应该相当了得,但他这次恭维因没有注意到特定对象而遭遇了尴尬。好在齐先生虽然很是生气,但他深谙说话的得体艺术而避免了胡适之的进一步尴尬。要是他直接顶撞回去或是破口大骂,真不知胡适之先生如何收场,当然,如此一来。齐先生的大家风度也就消失殆尽了。
善于言辞的胡适之尚且有说话不得体的时候,更何况我们常人呢?所以,我们平时就得学一点说话的得体艺术,以缓和和避免言语交际中可能产生的言语冲突,从而使人际关系更趋和谐融洽,使我们的人生之旅更加轻松愉悦。
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呢?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所以,我们首先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说话的对象。话不能太过,过犹不及。夸大其词的话语别人听了会很不舒服。话也不能太尖刻,太尖刻容易伤人。既要考虑说话者自己的身份、地位、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者的诸多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谈话目的,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运用语言,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其次,可以充分调动一些说话艺术,以起到诙谐幽默的表达效果。
请欣赏下面几则得体的说话。
1.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