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叙事散文的阅读和写作(一)

作者:刘德福




  
  理念导引
  生活也许是平庸的,但优秀的作品一定是精彩的;文章之外的事件和情感也许是粗糙的,但进入文章成为语言的题材一定要典型并且充满作者的情感哲思,这样,才能让人读之或呼之欲出,如身临其境,或情浓意厚,惊心动魄,从“原生态”的生活转化成作者“语言化”了的生活才是写作的关键,因为作品的语言是用浸润过作者的审美情思的文字呈现的,而原生态的生活和写作素材是以游离于作者审美情思的画面或文字存在的,比如,别人的文章、别人的故事再好,也不会自动地成为你自己文章中圆融契合的一部分,更何况哪些连语言文字都不是的见闻和图片呢?
  基于此,文章的选材,不只是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事件以及生活,实际上这些生活。同学们是不缺乏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审美的感觉抚摸你经历的人和事。当你所注目的生活和文字作品都洋溢着你的审美感觉的时候,“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也许就不是什么梦想了。
  散文是散步,是和说话、生活联系最紧密、最适合表达的一种文章样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散文不只是一种文体样式,而是一种表达姿势,一种语言倾诉的引领。比如,散文的包容性,就包容题材,包容体裁,包容手法,包容语言……这种无所不包的东西已经不能用文体来定位了。那么,我们的写作课堂究竟需要散文的什么呢?就是需要这种包容性下面的宽松心态,可是,这种包容又和写作的题材、手法、语言等这些写作的必备要素息息相关。如果让散文给我们的课堂先铺就一片表达的田野,那么,接着用散文把土壤的墒情弄好,提高写作兴趣,训练写作基本功,当学生通过散文的阅读和写作实践已经进入表达的美妙境地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情特点和生活积累向生命表达的任意领域进发。也就是说,学写散文是高中生写作的开始。
  
  教师下水写作
  
  文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 美神维纳斯的雕像双臂残失,许多艺术家想使它复原,但所有的方案都难尽其美。也就是说,如果维纳斯双臂健在,她就可能和其他女神雕像无异。甚至毫无特征。这不禁使人感叹:大自然给了你最出色的一样,就不肯给你另一样,甚至为了完美,她不惜给你制造一个缺陷。
  这种情形也经常印证在我们的人生事业中。
  2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歌喉像百灵鸟一样悦耳动听。可是她的弟弟却是个聋哑人。每当谈起此事,宋祖英就泪流满面,她动情地说:“如果我的弟弟会说话。我宁可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完美与遗憾总是常常与人生相伴。
  请以“完美与缺憾”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 要多角度分析。2 文体自选,可以叙述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3 题目自拟。4 不少于800字。
  例文:
  
  缺憾也是一种完美  刘德福
  一个人是不能选择出生的时间和环境的。偶然地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既然降生了,就成了一个事实,你不能说这是完美的,也不能说那是有缺憾的。因为,有时候缺憾也是一种完美。
  一个人出生的地方,我们称之为“家乡”。家乡,顾名思义,就是既有家的温暖,又有乡村的质朴的地方。我觉得这是一个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词语,带着四季分明的季候特点。在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的心目中,家乡一般都是完美的,因为那里有宁静的自然环境、淳朴的乡亲、疼爱自己的父母和亲人,这些都为我的成长营造了温馨的港湾。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乡的缺憾越来越多地进入我的心灵中,在少年将要结束的某一天,我产生了离开家乡到外面闯一闯的愿望;
  家乡的闭塞和落后也许是一种缺憾,因而,少年的我立下了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以改变命运的理想,几年的寒窗苦读,十几年的辗转漂泊,似乎已经达到了我当初确立的人生目标。可是,现在,每年暑假,回老家住上一段成了我最大的愿望。暑假还未到来,我的心就已经飞回了老家。那泥土的小园里,瓜果菜蔬。新鲜翠嫩,用水井中的泉水一洗,然后,在妈妈的一阵忙碌里,凉拌热炒,丰盛的农家菜就端上一桌子。我最爱吃妈妈做的一道叫“乱炖”的汤菜。米饭捞毕,将土豆、豆角、茄子洗净,放在米汤中一起炖煮,出锅时新鲜爽滑,有一种温厚的质感。要注意,米饭最好是一半大米一半小米的二米饭,所谓“捞”,就是将在大锅(只有农村才有)中煮得九分熟的米饭用笊篱捞出来,放到瓦盆(农村用泥烧制的)中,在炭火上温烤,蒸熟,这样的米饭才有“肉透”的感觉。用米汤炖菜,拒绝用大油大肉,如果有腊肉放上几片,味道更鲜美。
  自从工作进城后,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吃母亲做的乱炖了。望着我现在家中的厨房,现代化的电器和时髦的餐具一应俱全,我却面对所谓的“美味佳肴”没有兴趣。一种缺憾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样的厨房无法做出老家那样的米饭、那样的乱炖,而且谁烧菜的手艺也比不上我妈妈的厨艺。我是为了追求一种完美的生活才离开家乡的,而现在,我却要回到老家去寻找完美,世界究竟怎么了?人真是一种奇妙的动物啊!
  我的儿子降生在城市里,他从小就没有家乡的概念。当我向他提起老家时,他的双眼一片茫然。我知道,他的心目中只有高楼大厦和豪华的居室,只有社区和旅行的列车。和我的双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迈向家乡的方向相反,他的双脚已经长出了翅膀飞翔在天空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发现,我童年少年青年时代一直追求的富足今天却成了我儿子的一种缺憾,而我已经摆脱了的贫困却是今天我儿子应该寻找的一种完美。贫穷让我成就了精神的完美,而富足安逸则成就了儿子的缺憾。记得小时候,为了买一双球鞋,我要到山上刨一个暑假的药材,晒干,再到六里路以外的供销社去卖。整整一个暑假,我沉浸在等待新球鞋穿在脚上的幸福之中。因而,每天在毒花花的太阳下挥汗如雨,我还觉得世界如此甘美。记得从供销社卖药实鞋回来,天全黑下来了,可月光很亮,我和同村的小伙伴是唱着歌回家的。那一晚的皎洁月光一直照耀在我心里。现在我的儿子可以毫不费力地从我的手中得到一双双价格不菲的球鞋,我不知道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许我儿子的童年少年中还会装下其他形式的“月光”,但我固执地相信,那种质朴中带着贫寒的经历和感受,是一个人童年少年心灵里最美的月光,因为它可以转化成未来人生中的盐,成为钙,竖立起脊柱,要不然先贤孟子怎么这样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和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谈论这个深奥的话题,他更是一脸茫然。儿子还小,他当然还不知道做爸爸的在思考“缺憾和完美”时的良苦用心。不过有一天,他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您说,如果维纳斯是活人,那么,没了双臂,还是美丽的吗?”我一时语塞,我还真没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后来我告诉他,活人的维纳斯失去双臂是丑的,因为她会让人马上想到残废。活人失去双臂。无法让人进入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是因

[1] [2] [4]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