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叙事散文的阅读和写作(一)

作者:刘德福

为观赏者和观赏对象距离太近造成了审美障碍;而艺术品的维纳斯就不同了,失去了双臂,恰恰唤起了观赏者的无限想象力,因为观赏者不会将一个雕像看成是自己的妻子或姐妹。人活在世界上,是需要许多所谓的缺憾如穷困来给少年青年的你一份精神的拓展空间的,这样的人长大以后,才具有面对复杂世界的志气和勇气。我知道,儿子现在不会知道这个道理。不知儿子何时才能长大,那时候,我再给他讲一讲“缺憾也是一种完美”的道理。
  
  教师下水感悟
  叙事散文和记叙文是有区别的,叙事散文不需要完全具备记叙文的各个要素,不需要一个有头有尾、过程详细的故事,它的“叙事”,可以不求完整,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与记叙文相比,叙事散文笔法灵活,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文题是2008年宁波市高三“十校”联考作文试题。每一次学生写作,我也要先写一篇,然后再给学生讲评。这次我将迟子建的叙事散文《寒冷也是一种温暖》认真地读了五遍,心中渐渐有了写作的潮涌。尤其是迟子建写家乡的那个段落,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对母亲的思念,我想到了少年时代的许多生活片段。题目“缺憾也是一种完美”,也就从脑海中跳出来了。然后,我研究了迟文的选材和构思。她选择了三件事:故乡寒冷中的温暖,香港温暖中的困倦,艾芜先生著作体现出的“寒冷时代”的温暖;我也选择了三件事:故乡闭塞穷困里缺憾中的完美,城市现代化厨房完美中的缺憾,和儿子探讨维纳斯活人与雕像的断臂问题。最后儿子向我提问“缺憾和完美”的问题,是受迟文的结尾“艾芜著作”这个材料的启示虚构而来的神来之笔。在写“米饭和乱炖”材料时我模仿迟文的朴素清新的语言特色,也学习了迟文运用的对比写法。
  在写作过程中,我也遇到了想起家乡的事情觉得很好写,可动笔之后又写不出来的情况。我停下笔。又认真地研究迟文描写故乡和香港的段落,那种清新中饱蕴情感的语言慢慢地浸染了我要写的故乡事件,于是,流畅的表达就从笔尖流淌出来了。
  这篇下水作文纯粹是因《寒冷也是一种温暖》这篇散文摇动而产生的,这实际上为我们的写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学生训练文题
  请任选下面一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叙事散文。
  “走与停”、“出与人”、“乐观与悲观”、“强与弱”、“美与丑”。
  
  写作导引示例
  以“走与停”为例,可以模仿《农具的眼睛》,此文写农具,又写了父亲和“我”之间的一些事情。仿写文章的题目是“燕子的脚步”,写燕子的同时还要写母亲和“我”的一些事情。燕子是候鸟,春天来北方,冬天回到南方,生命永远在走和停中,而我自己局限在家乡一隅,何时才能像燕子一样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呢?文章设置两条线索:燕子妈妈养育小燕子,我的父母养育我。这其实是停;而燕子妈妈要带小燕子到南方去,妈妈让我读书是让我走到远方去,这是走。文章在脚步的走和停中展开人生的轨迹。先总写燕子的脚步,轻盈,迅捷,在鸟类中独树一帜,我很喜欢,愿意观察。再分写,春天刚回到北方的燕子的脚步是勤快的,衔泥筑巢,有了小燕子后燕子妈妈的脚步是温柔缓慢的、慈爱的,小燕子的脚步是稚嫩的;练飞时燕子妈妈的脚步是坚定的,而小燕子的脚步则逐渐茁壮起来。同时勾连起来写母亲对我的培养教育,写母亲勤劳的脚步,走走停停,虚实相生。秋天,燕子妈妈要和小燕子去南方。我何时才能走出家乡到远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具体语段可以模仿《农具的眼睛》。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