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经典文学名篇解读词七

作者:魏建宽




  我的伊豆  [日本]川端康成
  
  伊豆是诗的故乡,世上的人这么说。
  伊豆是日本历史的缩影,一个历史学家这么说。
  伊豆是南国的楷模,我要再加上一句。
  伊豆是所有的山色海景的画廊,还可以这么说。
  整个伊豆半岛是一座大花园,一所大游乐场。就是说,伊豆半岛到处都具有大自然的惠赠,都富有美丽的变化。
  如今,伊豆有三个人口:下田,三岛修善寺,热海。不管从哪里进去,首先迎迓你的,是堪称伊豆的乳汁和肌体的温泉。然而,由于选择的人口不同,你定会感到有三个各不相同的伊豆呢。
  北面的修善寺和南面的下田这两条通道,在天城山口相会合。山北称外伊豆,属田方郡,山南称内伊豆,属贺茂郡。南北两面不仅植物种类和花期各异,而且山南的天空和海色,都洋溢着南国的气息。天城火山脉东西约四十四公里,南北约二十四公里,占据着半岛的三分之一。海面的黑潮从三面包围着半岛。这山,这海,便是给伊豆增添光彩的两大要素。倘若把茶花当作海岸边的花,那么,石楠花就是天城山上的花。山谷幽邃,原生林木森严茂密,使你很难想象这原是个小小的半岛。天城山是有名的狩鹿的场所,只有翻过这座山峦,才能尝到伊豆旅情的滋味。
  开往热海的火车时髦得很,称为“罗曼车”。情死是热海的名产。热海是伊豆的都会,它是在关东温泉之乡中富有现代特征的城市。倘若把修善寺称为历史上的温泉,那么,热海便是地理上的温泉。修善寺附近,清静,幽寂;热海附近,热烈,俏丽。从伊豆山到伊东一带的海岸线,令人想起南欧来,这里显示着伊豆明朗的容颜。但同是南国风韵,内伊豆的海岸线多像一曲素朴的牧歌啊!
  伊豆有热海、伊东、修善寺和长冈四大温泉,共有二三十个温泉浴场,仅伊东就有数百处泉流。这些都是玄岳火山、天城火山、猫越火山、达磨火山的遗迹。伊豆,是男性火山之国的代表。此外,热海的间歇泉,下贺茂峰的吹上温泉,拍击着半岛南端的石廊崎的巨涛,狩野川的洪水,海岸线的岩壁,茂盛的植物……所有这些,都带着男性的威力。
  然而,各处涌流的泉水,使人联想起女乳的温暖与丰足,这种女性般的温暖与丰足,正是伊豆的生命。尽管田地极少,但这里有合作村,有无税町,有山珍海味,有饱享黑潮和日光馈赠、呈现着麦青肤色的温淑女子。
  铁路只有热海线和修善寺线,而且只通到伊豆的入口,在丹那线和伊豆环行线建成之前,这里的交通很是不便。代之而起的是四通八达的公共汽车。走在伊豆的旅途上,随时可以听到马车的笛韵和江湖艺人的歌唱。
  主干道随着海滨和河畔延伸。有的由热海通向伊东,有的由下田通向东海岸,有的沿西海岸绵延开去,有的顺着狩野川畔直上天城山,再沿着河津川和逆川南下……温泉就散缀在这些公路的两旁。此外,由箱根到热海的山道,翻过猫越山的松崎道,由修善寺通向伊东的山道,所有这些山道,也都把伊豆当成了旅途中的乐园和画廊。
  伊豆半岛西起骏河湾,东至相模湾,南北约五十九公里,东西最宽处约三十六公里,面积约四百零六平方公里,占静冈县的五分之一。面积虽小,但海岸线比起骏河、远江两地的总和还长。火山重叠,地质复杂,致使伊豆的风物极富于变化。
  现在,人们都这么说,伊豆的长津吕是全日本气候最宜人的地方,整个半岛就像一个大花园。然而,在奈良时代,这里却是可怕的流放地。到源赖朝举兵时,才开始兴旺发达起来。幕府末期,曾一度有外国黑船侵入。这里的史迹不可胜数,其中有范赖、赖家遭受禁闭的修善寺,有堀越御所的遗址,有北条早云的韭山城等。
  请不要忘记,自古以来,伊豆在日本造船史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这正因为伊豆是大海和森林的故乡啊。
  (选自《外国散文经典100篇》)
  
  解读词
  川端康成:美的猎人
  一
  1968年,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这样表彰川端康成:“以敏锐的感觉,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
  1972年4月16日,这位继泰戈尔之后的亚洲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却自杀身亡了。离开这个世界时,他没有留下遗书。
  川端康成为何选择自杀这种方式结束生命?
  日本著名的现代画家、散文家东山魁一在怀念川端康成的文章《星离去》中,这样评价川端康成:“先生不但寻觅着美,而且热爱美。美可以说是先生的休憩,喜悦,恢复,是生命的反映。”
  川端康成是美的追求者,是美的猎人,在他看来,自杀是他追寻的最美的结束生命的方式!
  他早年写作的散文《我的伊豆》中,其实就隐含着川端康成结束生命方式的文字,谁知道这真的会是这位“美的猎人”的谶语!
  二
  “开往热海的火车时髦得很,称为‘罗曼车’。情死是热海的名产。”
  殉情而死,竟成了名产,可见选择在热海自杀的日本人之多。川端康成竟将“情死”作为伊豆的一件值得赞美的事特别加以介绍,其用意何在呢?在川端康成看来,“热海附近,热烈,俏丽”,为情而死不正是爱到极致的一种行为吗?不过,人们不禁仍要追问,为何非得要选择自杀呢?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狄克特在其《菊与刀》中这样分析日本民族的心理:“日本人会敬重自杀行为,这使它变成一种荣耀的、合乎目的的行为。”同样是在这本书中,露丝·本尼狄克特为我们写出了这样的话,对于日本人来说,“双双殉情是人们最爱阅读和谈论的话题”。
  请别忘了,日本是一个视樱花为国花的国度。樱花在春风中,盛开时花团锦簇,艳丽异常。不过,樱花极盛之时也正是纷纷陨落之时。刹那间盛开,转瞬又香消玉殒,不正是有着一种凄艳的美吗?
  日本人喜爱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因此,花儿般的少男少女为情所困、为情而死的故事,虽不乏几分凄婉,但这种凄婉中不又分明蕴含着浓烈的艳丽之美吗?日本人欣赏的正是这样一种凄艳之美。川端康成之所以以欣赏的笔调写伊豆热海的“情死”,原因就在这里。
  三
  川端康成是凄艳美的追寻者。读过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的人,一定不会忽略这样的文字。
  “脑海仿佛一泓清水,涓涓而流,最后空无一物,唯有甘美的愉悦。”
  这是小说《伊豆的舞女》的尾声,主人公大学生“我”与一位卖艺的舞女,经历一场美丽的邂逅之后,留下了什么呢?舞女留下的只是一个远远的影子,一个纯情的影子,一个青春的明媚的笑靥。不过,虽“空无一物”,但这就足够了,这纯情,这笑靥,就足以慰藉一位有着“天涯羁旅”之愁的孤独的“我”的心,足以为“我”送来那“甘美的愉悦”。
  《伊豆的舞女》中的“我”,其实就是青年的川端康成。川端康成两岁丧父,十六岁之前,母亲、姐姐、祖母、祖父又相继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表姐甚至戏谑地称他是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