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解读句子含意的策略

作者:王周平

子的含意至关重要。起始句往往有概括总领的作用,应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收束句往往有总结照应的作用,应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答;过渡句往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应联系上下文作答。使用这种方法首先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寻找句子的区位,再根据上文或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
  高考链接:“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张炜《歌德之勺》2008年高考山东卷第19题)
  相关语段:1987年,从北到南走了一趟德国。一天,我和朋友在法兰克福的大街上闲走,突然想起了,歌德,这儿有他最重要的故居啊。我和几个朋友立刻匆匆去寻。
  这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文学的星云中,像他一样的文坛“恒星”大概不会太多。在中国,也只有屈原、李白等才能和他媲美。第一次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扳指计算着作家当时的年龄,感受一个少年的全部热烈。那时觉得如此饱满的情感只会来自一种写实。而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技巧。现在看这种理解有一多半是对的。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究竟需要多少技巧?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会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它只要源于那样的一颗心灵。心灵的性质重于一切。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意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过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
  思路演绎:研读相关语段可知,“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是一个过渡句,上文谈的是年轻时阅读歌德作品的情况,下文转向对歌德故居的描述,显然,“另一种方式”指的是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筛选并整合有关信息,便可以得出下面的答案:(1)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答“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过的东西”,“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也可)(2)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答“上文谈的是年轻时阅读歌德作品的情况,通过这句话,转向下文对歌德故居的描述”也可)
  
  六、关键词解读法
  
  关键词自然是解读句子含意的关键之处,抓住了关键词,也就抓住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所以一定要仔细阅读所给句子,准确捕捉关键词,结合上下文,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
  高考链接: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唯有其风骨不变”这句话的理解。(张绪佑《吟风》2008年高考福建卷第12题)
  相关语段:风是什么?风是大气的精灵。集日月精气于心,集天地灵气于表,集山川海洋豪气于怀,化作流畅的血脉,灵动的气韵,去感受世界,去催生万物。人间万象,山川陡变,唯有风最敏感。
  风是人间的使者。风既带给人们高山的伟岸气质,又带给人们大海的宽广胸怀;既可给人们带来心高气爽的愉悦,又可给人们带来秋尽叶落的悲怜;既带来春燕的呢喃,又带来秋雁的长吟……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教人识时应世,临风应对四耐的变换,保持生命之树不衰。
  ……
  
  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唯有其风骨不变。日月经天,乾坤期朗,是季风万年不衰的永久风源。愿清丽的风荡涤世俗尘埃,将世界催化得更清纯、更壮丽!
  思路演绎:这个句子有三个关键词:“四时之变”、“风骨”、“不变”。解读这个句子,一是要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四时之变”和“风骨”的含义,二是要说明他们之间“变”与“不变”的关系,这样,整个句子的含意就可以理解了:风从外在看,有温暖的春风,凉爽的夏风,气爽的秋风,寒冷的冬风。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时时在雕塑着一个新的世界。风从本质看,不变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荡,敢爱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气豪,义无反顾,颇有英雄气度。
  上面六种解读句子含意的技巧,只是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思维的导向,有些方法是相通的,同学们一定要灵活运用,根据题干要求和语句特点寻找相应的解读方法,万不可机械套用。同时还要反复训练,不断领悟,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答题水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