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2期


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之一:论点和论据

作者:李瑶瑾 王 艳

究生找不到工作,自主创业或暂时以劳力来赚钱又何尝不可?研究生卖猪肉是难得的经验,是对性格的磨合,对能力的锻炼,由此才能更好地走人社会。人生就如同瓶子,父母、学校以及自己都在塑造这个瓶子,这可以比作在窖中烧制。瓶子的规格和特色是由父母、学校和自己决定的,而成为成品,流通到社会上之后,就要接受社会的检验,适合者被接纳,不适合者被搁置甚至弃置,这都是合情合理的。也就是说,有的毕业生是抢手货,可能有的毕业生就要随着社会的要求被改造成其他样式,甚至有的毕业生成为古董,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卖猪肉也许只是你这个“瓶子”暂时存放在社会的一个货架上,好瓶子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找到更华贵高雅的艺术品陈列柜子。
  在朋友的愕然面前,我继续侃侃而谈:“也许你会说,大学生、研究生教育在中国属于精英教育,培养高新人才。辛苦十余年,满载父母亲友的殷殷期许,花费时间与金钱,只为一把屠猪刀,太不值得了。这使得学无所偿,学无所用,如同诸葛亮挥刀战沙场,张飞出策坐帐中。可是,你也要想到,生产瓶子的窑厂那么多,即使生产的都是优等品,也需要一个寻找销路的过程,更何况,流通的过程相当复杂,不是‘一一对应’就可以解决的。这样想,你就会觉得研究生卖猪肉也是可以接受的。近几年来,也不乏这样的案例。如北大才子菜场卖肉,成为资产千万的怪才。职业无贵贱,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都是光荣的。何况,现在卖肉并不表示一辈子都卖肉。读了十几年的书,总是要有所用的。”
  朋友有些惊叹了,原来,一只普通的瓶子,竟可以蕴含这样深刻的道理!
  做一个优秀的瓶子,就必须经历不断的变形。
  [指导教师:李瑶瑾]
  
  学生仿写感悟
  看到这则材料,我心中就有许多话说,可是又无从下笔。我从范文《莲花盛开的水瓶》中找到了“瓶子”的比喻,然后又模仿了“对话式”的结构,就写成了一篇生动形象的议论文。掌心里的芳香
  矫友田
  寺院前面有很大一片坑洼地。每到雨季来临,坑洼地上就会生出许多深深浅浅的小水潭,茂盛的水草便肆虐开采。到了深秋,那些水草腐烂了,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恶心的气味,谁也不愿意走近。
  有一天,几个放牛的农人从那片坑洼地经过,远远瞅见老方丈正跟几个徒弟弯着腰,在一个浅浅的水潭里翻挖泥浆。他们颇为诧异,大声问道:“你们在做什么?”老方丈直起腰来,笑道:“在播种呀。”农人善意地提醒说:“这样的坑洼地,什么庄稼也长不起来。再说,往后下雨天越来越多,说不定明天一场大雨就将小水潭给淹没了。”老方丈仍笑着说:“不播种,哪能有收获呢?”
  数日后,一场暴雨果然将那个小水潭给淹没了。
  然而,一个月后,农人惊讶地发现,在那个小水潭的水面上,浮起一片片圆圆的碧绿的叶子。哦,老方丈和他的徒弟们在小水潭里播种的原来是莲藕。大大的莲叶,很快将水面遮掩住,美丽的莲花竞相开放。清香溢满小水潭周围。到了秋天,那些可爱的莲蓬,惹得许多孩子前来采摘。
  其他水潭里的水因为杂草腐烂,很快发黑发臭。而栽种莲花的那个小水潭里的水,始终都是那么清亮。小和尚在担水洗衣时还会下到水里,摸几个白白嫩嫩的莲藕上来,带回寺院里煮菜。
  后来,附近的农人纷纷到寺院里来,讨要莲藕栽种。老方丈吩咐徒弟们,把那些长大的莲藕从水潭里挖上来,然后分成段,分给那些农人们。不到几年时间,寺院门前的那些水潭里面都长满碧绿的莲叶。每到莲花盛开季节,花香溢满寺院。
  有一次,一位游僧前来寺院“挂单”。在寺院门前,一阵风儿拂过,携来缕缕沁人心脾的清香。那位游僧深深吸了几口,问身旁的老方文:“师父,这是从哪儿飘出的香气,如此怡人?”
  老方丈捻髯笑道:“这是来自掌心里的芳香。”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