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2期


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之一:论点和论据

作者:李瑶瑾 王 艳




  [导语]
  
  2008年12月15日,搜狐网新闻转载了《扬子晚报》王璟的文章,题目为《高中作文大赛让评委崩溃,九成学生不会写议论文》,文章说:
  “能入围的同学作文基础应该是相当不错的,但是让我们评委十分痛心的是,90%的参赛学生都没写成议论文,写议论文的同学中能提出分论点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让人尴尬的是,我们在评奖时,一看到写得像模像样的议论文,就急忙拉到特等奖里来。”著名杂文家、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无奈地说。
  据介绍,这次作文题目为《“没有问题”的问题》,要求只限议论文体。“没想到一次议论文比赛竟折射出高中生作文的诸多问题。现在很多中学根本不让学生练习议论文,所以中学生根本不会分析和论证。文章缺乏主体思考,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一些学生觉得没东西写时只知道在故纸堆里找东西或是生搬硬造,这样写作文就像在三鹿奶粉里加三聚氰胺,写出的只能是不值一看的烂文章。”王栋生老师严肃地说。
  “高中课程标准对议论文是有要求的,议论文文体也在高考作文的考试范围之内,同学们要在写作文时多想想。”
  其实,所谓议论文,是叶圣陶那一代语文教育家为了训练同学们议论类文章的写作而提出的一种“虚拟”文体,这应该是那一代语文教育家对写作的辉煌贡献。这种做法其实是将作家的自由写作和中学生的命题性基础写作分别开来。他们认为,议论文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议论文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该说这种提法的确将议论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出来了,是议论文体的骨架,这不乏科学的见地,对初学写议论文的人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和写法有很大帮助。先立骨,可以形成议论文的结构,然后再向杂文和议论散文方向发展。这样的文章就会和以抒情叙事为目的的记叙类抒情类的文章区分开来。和记叙类抒情类文体相比,议论类文章的模式化比较明显,初学者对议论模式的了解和掌握应该是必须的。
  
   “议论文”阅读
  [妙文览胜]
  例文一
  莲花盛开的水瓶
  琴台
  与一位久不谋面的老朋友相逢,发现他变化巨大。
  之前,他疾言厉色、愤世疾俗,太过暴躁,不易与人相处。如今他异常平和,礼貌谦恭,让人如沐春风。他说他是被一本书改变了命运:日本著名医学博士江本胜的著作《水知道答案》。
  好奇的我也买来一阅。原来,这位医学博士从1994年开始一项和水有关的实验,通过一连串对“水结晶”的科学探索,发现水竟具有复制、记忆、感受和传达信息的能力。
  比如,在装满水的瓶上贴上“感恩”的标签,水的结晶居然像个“心”字;贴上“阿弥陀佛”四字的篆刻,水的结晶呈现七彩色……为什么会这么奇怪呢?
  老朋友解释道:“这里面蕴含真谛:一滴水都能分辨显示出一个词语的美丑,更何况人类!之前,我的心很浮躁,但这本书让我大彻大悟: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都随着我们心性的改变而改变。那个瞬间我懂得了,我眼中过去的不美和缺失,其实不是世界的不美和缺失,而是我心的不美和缺失。”
  在我的愕然面前,朋友继续侃侃而谈。确有科学资料显示:人在受精卵状态时,99%都是水;出生后,水占人体的90%;长到成人时,这一比例减到70%;临死前大约会降到50%。从一定意义上说,人这一生都是活在水的状态中。
  得知这个事实,朋友感觉自己的身体也是一个容器,是一只装着水的瓶子。
  “既然水能读懂文字和语言,那些‘常年积累的怨怒’的标签,会在我的人生中造成怎样丑陋的结晶啊!其实我的怨怒,不是在和他人、和世界过不去,而是和自己过不去。书上说,在水瓶上贴上‘莲华经’的标签,水的结晶很像莲花。我想,如果我能常怀感恩、友爱、向善、宽容之心,我的心里必然也会盛开万朵莲花。”
  原来,一滴普通的水,一枚普通的水结晶,竟可蕴含磅礴的人生万象。
  初冬的晚上,我手捧淡茶,再次打开《水知道答案》。书读完,茶喝空。我独自站到安静的月光下沉思。
  我能听到体内的水在缓缓流动的声音,刹那间,自己恍惚成了一只装满水的瓶子。不管之前我给瓶子贴过什么标签,从此,我的标签将少有灰色的字眼,阳光、快乐、感恩、积极,我想让自己的身体内盛开莲花,盛开美丽的六角型结晶。
  其实,又何止小小的个体?
  我们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湖泊、河流、海洋占到大半面积,不也是一只巨大的装满水的瓶子?我们给祖国贴上的又是怎样的标签?刚结束的奥运会开幕式,由中国汉字组成的“和”让人印象深刻,而无数手臂组成的展翅白鸽更让人心旷神怡——这样的标签,何其美哉,何其壮哉!
  我们的世界,五大洲,四大洋,地球的表面积510067866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361745300平方千米,占地球总表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我们脚下这颗蓝色的星球不也是一只巨大的装满了水的瓶子?我们,你们,他们,又将为它贴上怎样的标签呢?
  答案不得而知,但那晚的梦里,我看见数以亿记的莲花,葳蕤盛开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
  
  [妙文览胜]
  例文二
  论勤
  林家箴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翻开史册,看古今中外之人,凡事业有成就者,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整整奋斗了三十年。古代的医药书几乎读遍了,摘录的笔记能装几大箱。有些书本上不能解决的问题,他就跋山涉水,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答案。他不辞劳苦,游历四方,足迹遍于五省之多,行程不下万里。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以百折不挠、艰苦卓绝的精神,踏遍了崇山峻岭,把三十四个春秋献给了自己的事业,为《徐霞客游记》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有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由此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
  勤,出聪慧。齐白石的画,人所皆知,但他并非自幼学画,而是半路出家,是由木匠改行的。据说有一次,他随师傅出来做活,在主人家中看见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好说歹说借了来,花了半年时间临摹下来。这样,边做木匠,边学绘画,持之以恒达十五年之久,后因其勤奋努力,不断进取,且又得名师指点,终于成为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的中国国画大师。众所周知,

[2] [3] [4]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