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王 琳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能独立阅读简单的记叙类作品,如童话、寓言等。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接触过童话,学习这一单元,可进一步了解童话在情节设计、形象塑造、主题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提升情节构思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以童话为中心安排教学,位于人物传记和诗歌单元之间。人物传记以记人写事为主,内容真实,诗歌则思维活跃,富于联想和想象,童话与这两类文学样式都有相通之处: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形象,有丰富的想象。学习本单元,可先复习人物传记的相关知识,也可先引导学生尝试着建立某种联想和想象,为后面诗歌单元的学习做一铺垫。本单元四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课文,情节结构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容易把握,将较容易的内容编排在单元前面,合乎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教师教学时可以把精读课文作为范本,教给学生阅读同类作品的方法,以期收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四篇课文塑造的形象生动活泼,是对青少年进行情感道德教育的好材料。教学中要设法创设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或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三、教学目标
把握童话特点,学习说、写童话,熏陶、纯洁心灵。
四、课时分配
《骆驼寻宝记》3课时,《地毯下的尘土》1课时,《巨人和孩子》2课时,《蟋蟀在时报广场》2课时。
《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这篇童话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是精读课文,不仅蕴涵丰富的人文思想——骆驼所体现出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决心,而且具有平易朴实、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和独特的构思。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二、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颇具匠心的构思,平易朴实、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
2.学习骆驼坚韧不拔、勇敢无畏、造福他人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这篇童话不仅歌颂了骆驼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还展示了骆驼无私奉献、造福他人的品格。世间真正的无价之宝不是金银财宝,而是骆驼精神。这种精神能把沙漠变成绿洲,能使人间充满爱的温馨,使生活越来越美好。导入可以从骆驼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入手。例:在童话王国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如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犟龟,淳朴善良的丑小鸭,机警顽皮的米老鼠……,它们身上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王国,去结识另一位动物朋友——骆驼。
2.教学的切入点
①从课文的构思和材料的组织切入。全文分两个部分。作者在构思和材料组织上别具匠心。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做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②从体会文章鲜明、生动、准确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切入。作者描摹了各种动物的情态,准确地抓住了各种动物的特点,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③从分析骆驼形象切入,着重弄清骆驼的性格特征以及骆驼这一形象的深刻含义。文章塑造了一个坚韧不拔、勇敢无畏、造福他人的艺术形象。骆驼为他人造福的寻宝动机是顺利寻到宝贝的关键,它的行为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财富以及怎样获得财富。
3.重难点的突破方法:诵读感受法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对骆驼性格特征的把握,难点是引导学生明确如何对待财富和怎样获得财富。骆驼凭着一股执著的“傻劲”,不顾伤病疼痛,不顾路途遥远,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寻到了宝贝。在它的眼里,能把沙漠变成绿洲的植物才是真正的宝贝,它的价值观建立在造福他人的信念上。当今社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观念和合作“双赢”的现代观念,都是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教师可适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骆驼的文字,认真体会上述含义。
4.学法指导
①诵读法。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声情并茂地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动物们寻宝的迫切心情。
②质疑法。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许多其他动物,为什么要写这些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骆驼有没有找到宝贝?在它眼里什么才是宝贝?
③想一想,童话作品中夸张式的语言有什么表达效果,试将这种语言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拓展延伸
1.口头作文:寻宝路上骆驼的心理活动。要求:用第一人称,根据骆驼的行为作合理想象。
2.思考并讨论:骆驼这一形象在今天有什么深刻含义?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本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象,内容富有生活情趣,十分贴近儿童心理。文章情节简单,主题明确。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读懂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自主分析主人公米妮的形象,进一步了解童话这种文体的特点,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说,应引导学生根据童话的特点,反复诵读课文,了解文章主旨,理解作者巧妙的构思和合理的想象,进而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刻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学习用对话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既可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学,也可采用讨论法组织教学。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方法。
2.学习小主人公米妮诚实、善良、勤劳的优秀品德。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崇尚什么样的美德,引导学生认识诚实、善良、勤劳等美德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学习小姑娘米妮的美德。
2.教学切入点
①试给课文另拟几个标题,从比较几个标题的优劣切入。标题“地毯下的尘土”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体会到标题的意义,就把握了课文的主旨。
②从分析小姑娘米妮这个形象切入。将米妮诚实、善良、勤劳的美德与当今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缺点进行比较,深刻认识米妮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3.重难点的突破方法:讲授讨论法
本文的重难点:如何看待地毯下出现的金币?这是为了告诉读者: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会得到回报的。这种回报有两层含义:一是米妮的劳动所获得的报酬;二是米妮由此养成了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养成了优秀的品德,这让她受益终生。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回报看成物质的回报,它还是精神的回报,良好的品德是为人处世之本。
4.学法指导
①联想法。从小姑娘米妮的所作所为,联想到自己,如果身处其境,会不会也那样做?自己的过错有时也无人知道,心里是否也不安?内心出现矛盾斗争时,什么思想容易占上风?
②质疑法。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如:已经上床休息了,米妮为什么还要打扫地毯下的尘土?如何看待米妮因为欣赏窗外美景“连要干的活都忘了”?等等。不仅要学会提出问题,还要有自己的见解,还可以与同学展开讨论。
③认真体会作品中的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好处,并学习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四、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童话)和《狼来了》(伊索寓言)。
2.探究讨论:诚实、善良、勤劳在当代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被编排在第三篇,前两篇以歌颂无私无畏造福他人的精神和诚实、善良、勤劳的品德为主,这篇童话用对比的手法,歌颂爱心的力量。学习这篇童话,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爱心,领悟作品所蕴涵的博爱精神。教学中可采用分组学习方法,每一组负责学习一部分,师生一起归纳文章的思想内涵。
二、教学目标
1.弄清文章的思路,理出文章的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培养概括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