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杨红樱 李艾霞 齐俊红 贾 静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阶段的第一个文言单元。小学阶段,学生虽学习过几篇短小的文言文,但对文言文的认识几乎是空白。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及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古今汉语的异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二、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所选古代诗文,既有名家名作,也有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多为短小生动的故事,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诵读上,在诵读中疏通文意,获取真知,把握人物形象。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建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意识。
  2.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汇及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3.感受古今汉语的不同,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四、课时分配
  《〈论语〉六则》《〈世说新语〉二则》《伤仲永》《诗五首》各2课时,《木兰诗》1课时。
  (河北省鹿泉市教研室 杨红樱)
  
  《〈论语〉六则》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论语〉六则》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文言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意,借助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文意,积累一两个常见的文言词汇。学生通过诵读和积累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探讨文中所说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3.理解课文含义,体会古人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对今人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可采用“学生自由谈”的形式,请学生谈自己平时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认识,由此导入新课。
  (2)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和谚语等,可让学生说说,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导入新课。
  (3)布置学生课前查阅孔子的相关资料,由孔子的教育成就或有关的教育思想导入新课。
  示例: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弟子有三千余人,其中的许多人成就斐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老人家的教诲,好吗?
  2.整体感知,深入体会
  (1)指导诵读,初步感知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区别,疏通文意。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有困难的可将遇到的问题标出,以便在学习交流时提出来。
  ②各抒己见:谈谈你今天所读的课文与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③师生共同总结本课重(难)点词句,帮助学习理解课文,指导学生制作文言词句卡片。
  ④指名学生读或老师范读课文,在朗读中指导学生初步感知文言句式的节奏。
  (2)分析讨论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①《〈论语〉六则》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谈论学习的?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分析。
  ②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谈谈文中介绍的这些方法和态度,给了你哪些启示。
  ③文中的一些句子流传到今天已经变成了成语或格言警句,请试着找出来。
  3.笔记整理
  指导学生分类做好笔记是文言文教学的必要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积累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可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理:(1)作家作品;(2)常用文言词语(一到两个);(3)成语、名言警句。
  
  四、拓展延伸
  1.对照《〈论语〉六则》,谈谈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准备如何改进。
  2.“四书”“五经”被称为古代圣贤书的典范,《论语》就是“四书”之一,课下查阅相关资料,看看“四书”“五经”包括哪些作品,有兴趣的同学还可阅读《论语》的其他章节。
  (河北省鹿泉市职工子弟中学 李艾霞)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述其事。《期行》《乘船》两则短文都以诚信为主旨。教学中,可采用个人自读、小组助读、教师指导的形式,使学生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再采用表演、交流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二、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进而当堂背诵。
  2.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重诺守信的品德。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可从诚信小故事入手,指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言而有信,为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2)可设置与课文内容相似的生活情境:如果你和朋友约好某一时间一起去做某件事,可是,时间到了,你的朋友还没有来,你会怎么办?
  2.教学切入点
  (1)可从人物形象切入:两篇短文共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请任选一个做出自己的评价。
  (2)可从主题切入:指导学生找出两篇短文主题上的相似点,分析这两个故事是如何体现主题的。
  (3)可从课文的关键词句切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朗读、复述、质疑、探究
  (1)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扫除读音障碍,争取熟读成诵。
  (2)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画出难以理解的句子,讨论交流。
  ①你知道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吗?
  ②“有一人欲依附”中“依附”应如何理解?文中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同?
  ③“幸尚宽,何为不可?”一句应如何理解?
  (3)复述故事情节或进行情节改编、表演,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
  (4)质疑、探究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你认为陈太丘的做法合适吗?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却“入门不顾”,元方的做法你赞成吗?
  ④“有一人欲依附”,华歆为什么“辄难之”?
  ⑤“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你如何评价华歆、王朗的优劣?
  ⑥这两篇课文给了你什么启示?
  
  四、拓展延伸
  1.片段练习
  (1)“元方入门不顾”后,友人会怎么样?试发挥想象,描写当时的情景。
  (2)如果你是那个“欲依附”的人,在乘船避难的过程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表现?你会如何评价华歆、王朗?请试着进行描述。
  2.课外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如“管宁割席”“咏雪”“小时了了”等,与同学交流阅读收获。
  (河北省鹿泉市职工子弟中学 齐俊红)
  
  《伤仲永》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课文短小易懂,教学时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所述之事,并在此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揣摩精当的语言,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从课文主题导入。例: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反之,如果不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一个庸才。王安石的《伤仲永》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2)从生活实例提问导入。
  一说到“神童”,大家都会充满好奇和羡慕之情,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神童的故事?(学生发言交流)老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名为方仲永的古代神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