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语文课堂 原来可以这样快乐
作者:黄国才
师:这叫——
生:AABB。
师:可以说一些跟我一样的吗?
生:来来往往。
师(惊讶不已):哇!来来往往。给他拍拍手。
生:仔仔细细。
(学生说出“老老少少”“纷纷扬扬”“漂漂亮亮”“红红火火”等。)
师(给各组表扬,都爬上一格):哦,太棒了!再来一个,很难哦。考考你!
生:尽管考!
师:太棒了!(贴上“柔柔的风”“淡淡的云”,学生齐念。)有没有谁能说出这样的句式?
生:绿绿的叶。(说完还想说。)
师:好,不能说太多,把机会让给别人,(学生拍手)后面的同学。
生:蓝蓝的天。
(学生说出“青青的叶”“浓浓的雾”等。)
师:越来越难喽。考考你!
生:尽管考!
师(贴出“又跑又跳”“爬上爬下”):现在很难喽,有重复的字,又有不同的字,这叫什么格式?
生:ABAC。
师(惊讶不已):啊!啊!这么厉害!谁还能说?
生:自由自在。
(学生还说出“不依不饶”“又唱又跳”等。)
师:亲爱的——
生:在这里!
师:好。像这样的ABB、AABB、ABAC的词,大家念一念。
(学生齐声读,越读越快,越读越兴奋。)
师:这样的词叫做什么,知道吗?叫“叠词”。为什么要用叠词呢?“香”为什么要说“香喷喷”呢?小朋友看了下面这几个句子就知道了。
(点评:这个环节,进入了“正题”——叠词。当然,对于大陆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说几个“ABB”“AABB”“ABAC”式的叠词,犹如“小菜一碟”。但是,我们感受到王老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是如此的惊讶,如此的欣赏,这是不是更加激起了孩子的欲望、激活了孩子的潜能,使优秀的更加优秀、不够优秀的也优秀?这种课堂氛围,在我们的课堂是很少见的。正如课后,王老师说:“我们是把课堂‘炒’得热热的。”课堂热烈一些、学生激动一些,又有什么不好呢?)
(二)感受运用了“类叠法”的句子的美
师(出示写有“这碗牛肉面香辣有味,真是好吃”的黑板条):读句子。
(学生齐念。)
师:这句话说到王威的心里去了。我昨天晚上就想偷吃了。
(师再出示写有“这碗牛肉面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辣辣的,真是好吃”的黑板条贴在第一个句子左边。学生齐念。)
师:右边这个句子是老师台湾的学生“一毛”写的,左边的句子是“二毛”写的(边说边在黑板上用粉笔快速勾勒出“一毛”“二毛”的漫画式形象,引得学生大笑),你觉得一毛写的句子好还是二毛写的句子好呢?
生:我觉得都差不多,一毛的更简洁一点,二毛的更具体点。
师:二毛写得更具体一点,讲得好,掌声送给他。你觉得二毛为什么要加上“香香的”“辣辣的”?来,大家念一念。
(学生齐念二毛的句子。)
师:再念念一毛的句子。
(学生齐念一毛的句子。)
师:有没有谁跟刚才这位同学的想法不一样,觉得二毛说出了你的感觉?
王威:我觉得二毛说得更具体,更能体现这碗牛肉面的“香”和“辣”。
师(惊讶不已):哦?同意的请举手。(大部分同学举手。)
(点评:王老师的引导,似牵非牵——尊重学生,也发挥了老师的作用。王老师对孩子的表现给予的“惊喜”“惊讶”比简单的口头表扬对孩子的激励作用还大。)
师:亲爱的——
生:在这里!
师:不管是一毛还是二毛,都各有特色对不对?
生:对!
师:我们再来看一组句子,好不好?有一天晚上啊,停电了,你们家停过电吗?
生:停过。
师:如何?
(学生七嘴八舌,有说“很过瘾”的,有说“不要写作业的”,有说“好玩的”……)
师:好,一毛又说话了——(出示“停电的晚上屋里黑,好可怕啊”,学生齐念。)你们念得确实有点可怕。看二毛是怎么说的——(出示“停电的晚上,屋里黑漆漆的一片,我的心怦怦直跳,好可怕啊”,学生齐念。)
生:我觉得二毛的句子比较完整。
师:你觉得完整,好,请坐。
生:我觉得二毛写得更具体,还用上了很多形容词。
师:更具体,用上了很多形容词,很好,请坐。
生:我觉得一毛、二毛怎么这么害怕,我都不觉得害怕。(学生大笑。)
师(笑):哦,很好,下次停电,大家就打电话给你(做打电话的手势),说“子健(学生名),讲故事给我听。”(师生笑。)
(点评:这三位学生说的都是自己的所思所想。第一、第二位学生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思考的,而第三位学生好像是“捣蛋”,王老师怎么对待呢?“哦,很好,下次停电,大家就打电话给你,说‘子健,讲故事给我听’。”多么亲切自然,多么风趣幽默,多么睿智机敏。如果不是“眼睛看着孩子,心中装着孩子,头脑想着孩子”,如果老师不具备一颗童心,如果老师不是“把学生的每一件事都当作我和学生一起成长的经历”的话,是很难这样做的。)
师:没问题,我们再看一个句子。我昨天在武夷山,觉得武夷山很美。晚上来到福州,住在宾馆,我觉得福州真是好地方,我心里有一些想法。(出示“这儿有风有云,景色真美”,学生念。)我好想搬来这里住哦!(学生笑)有没有人愿意收留我?(生答“有!”)谢谢。请念这一句。(出示“柔柔的风,淡淡的云,这儿的景色真美”,学生念。)现在,你们是主人,你们希望我用一毛的句子,还是二毛的句子?
生:二毛。
师: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更美啊?
生:我之所以觉得二毛的句子更美,是因为他用上了“柔柔的风”“淡淡的云”。“柔柔的风”“淡淡的云”更能让人觉得这儿的景色的美。
师:说得太棒了。
生:风和云到处都是有的,可是“柔柔的风”“淡淡的云”是不常出现的。
师:可见我在这儿的心情很愉快,对不对?
生:我还要补充,按一毛说的“有风有云”,到处都有风有云,不能体现这儿很美。
师:好不好?(让所有的小组都往上爬一格。)
生:谢谢老师!
(点评: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三对句子的比较,让学生自己体会用叠词与不用叠词的不同。这个环节有三个特点:一是形式活泼,贴近儿童。如王老师为学生设计了两个漫画形象——“一毛”“二毛”,使学生有一种亲切幽默感。二是材料贴近儿童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来。如第一句“这碗牛肉面……”刚刚“吃过”;第二句“停电的晚上……”大家都有这种经历;第三句“柔柔的风,淡淡的云……”不仅人人都感受得到,而且还寄予了无限的情感——思想教育自然而然,毫不雕凿。三是训练的过程、思维的展开、学生的进步,都循序渐进、渐入佳境。这与王老师的从容、宽容、激励、赏识等是紧密联系的。)
三、“小试牛刀”——创作短诗,创造快乐
(一)打开思路,展开想象,说一说
师(小结过渡):有叠词的句子是不是感觉不太一样?用“柔柔的风”“淡淡的云”,感情是不是更浓厚一点点,而且,主题更突出出来了?在台湾,我们把它叫做“类叠法”。(出示“类叠法”,学生齐读两遍。)
师:今天,我们看看四(3)班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可以用上类叠法。我们的作家、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就是偷偷地用了这些类叠法。在你们的课文上,有没有发现有的作者偷偷地用了这些东西?(生:有!)现在,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作家,你们也试试看,也在你们的文章里用类叠法,可以吗?(生:可以!)今天,我要考考你!
生:尽管考!
师:我的题目是“0”。
生:自由发挥?
师:对,自由发挥,由“0”想到什么?
生:考0分。
生:鸡蛋。
师:能说一个句子吗?圆圆的0,像什么……
生:像鸡蛋。
师:再说一次。
生(情急之下说错了):圆形的鸡蛋,像圆滚滚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