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语文课堂 原来可以这样快乐

作者:黄国才




  师:“圆形的鸡蛋,像圆滚滚的鸡蛋”,是吗?
  生:老师,句子有毛病。
  师:没关系,我们再说,由鸡蛋还想到什么?
  (点评:孩子说的句子有毛病,老师说“没关系”,这是宽容,我们从孩子的表情知道了宽容的巨大力量。)
  生:鸭蛋。
  生:看到圆圆的鸡蛋,我想到红扑扑的脸蛋。
  师(惊讶不已):红扑扑的脸蛋,超棒的!还想到什么东西?
  生:考0分,(笑)从考0分想到妈妈打。
  师:你可能想到0分,还可能想到——
  生:数学中的得数。
  (点评:这就是孩子,这就是真实的课堂。课堂并不是你想象的,你想让孩子说什么孩子就说什么,孩子一说就能说到你的心坎上。老师不能想当然,不能代替孩子,只能引导孩子、点拨孩子、鼓励孩子。我们看王老师怎么引导……)
  师:好,你知道吗,我想到橘子(举起实物),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可不可以想到苹果?
  生:可以。
  师:如果下雨天,又可以想到什么?
  生:太阳。
  生:雨滴。
  师:小小的0是——
  生:雨滴。
  师:大大的0是——
  生:太阳。
  师:有没有红色的0?有没有绿色的0?
  (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苹果、西红柿、草莓、杨梅、绿豆、西瓜……)
  (点评:老师这么一引导,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
  
  (二)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写一写
  师:好,整个组一起想想看,从0可以想到什么。我们写一首诗,可不可以?时间5分钟。写好了悄悄告诉我。我看哪一组合作得好,就给哪一组加分。好,开始。
  (小组合作,共同在老师事先发给的作业纸上写一首诗。)
  (点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进入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关注最多、批评也最多的学习方式之一。王老师怎么组织与实施合作学习呢?我们看到:第一,合作有明确的目的;第二,合作有十分的必要——一位学生无法完成短诗的创作;第三,充分的准备——设计好的作业纸,先指导说一说;第四,充足的时间,共12分19秒;第五,精心细致的指导。在这十几分钟时间里,王老师始终都沉到各组,弯着腰、俯着身子与学生交谈,有时倾听、有时指导、有时纠正……六个小组,王老师每一组都到过,其中有四个组到过三次,还有两个组到过四次。每一次都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认真、仔细、耐心地倾听与指导,毫不马虎、毫不做作!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效、才有益。当然,这需要一个较长的实践、反思的过程。)
  
  四、展示成果,分享喜悦,让快乐继续
  
  师:亲爱的——
  生:在这里!
  (王老师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同学,叫“亲爱的”四遍,直到同学们注意力都集中了。)
  师:我刚刚发现很多小朋友做了插图,很好!因为纸比较小,我可不可以请每一组派一个小朋友起来念?请问,同学念的时候,你们要——
  生:仔细听。
  师:仔细听,听听他有没有用上叠词,用得好不好。
  (点评:“宽严有法,宽严有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对于孩子的思考与表达,王老师以“宽”为主,旨在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激励孩子自主参与,同时也享受学习的快乐。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情意品格,则从“严”要求,毫不松懈,并且把个体纳入到集体中,培养集体荣誉感。)
  第一组:小小的0,像一滴露珠/大大的0,像一根圆圆的吸管/变形的0,像一个可爱的不倒翁/圆圆的0,像一个灿烂的太阳/0啊0,你真是一个变化多端的魔术师。
  师:说得好不好?(拍手)我想一次上两格可不可以?就是没有听到掌声。
  生(拍手):谢谢老师!
  (点评:我们还记得,在第一个环节,王老师曾经提示第一组“还没有爬上一格”,并且说“后面还有机会”。这会儿,第一组已经快“登顶”了,王老师就让这一组先“登顶”——最棒的!)
  第二组:大大的0是西瓜/大大的0是圆月/大大的0是火红的太阳/小小的0是大米/小小的0是葡萄/小小的0是眼球/黄澄澄的0是橘子/红彤彤的0是苹果/红扑扑的0是脸蛋/0啊0,无处不在/只要你们细心就会发现它。
  师:讲得好不好?
  (掌声。王老师也把这一组升到顶。)
  生:谢谢老师。
  第三组:红彤彤的秋天(题目)?摇秋姑娘穿着金黄衣裳,带着丰收的景象,悄悄地来到了果园。她打开了欢乐盒,为红彤彤的苹果抹上胭脂;她又为紫莹莹的葡萄涂上彩光;她又为又红又大的橘子披上新装……秋姑娘看到五颜六色的水果们,轻轻地笑了!
  师(惊讶不已):哇!你们有没有发现,他们还用了ABAC式,太棒了!(爬格子表扬,到顶。)
  ……
  师:亲爱的——
  生:在这里!
  师:你们写出来的东西都非常棒,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原来写的和修改的有没有不一样?
  生:有!
  师:有什么不一样?原来想的时候,可能是用“圆圆的0”“大大的0”“小小的0”,如果加上自己的一点点感情,是不是就不一样?
  生:是!
  师:那,因为今天上课的时间就这么短,下一节课的时候,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作品,再修改,然后放大,贴在教室里的黑板上,那肯定每个人都是什么?
  生:小作家!
  师:小作家,对!还是特级、超级小作家。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点评:记得多年前,于永正老师说过:教师是最伟大的评奖师,可以毫无保留地“封”这个孩子为“文学家”、那个孩子为“科学家”,等等,不要花一分钱,可是对孩子来说,却是莫大的鼓舞。没准儿什么时候,一位大文学家、大科学家就在你的期待中诞生。——王家珍老师深谙此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于语文课中的人文精神的传授,于永正老师曾说要遵循“三多三少”原则: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王家珍老师正是这样做的。)
  反思:我认为王老师的课,气氛热烈,轻松愉快,其乐融融。
  关键词一:欢笑
  微笑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表现。我们看到,王老师整节课都面带微笑,还不时地笑出声,哪怕是面对孩子不佳的表现,比如他们启而不发甚至启而“乱”发时,王老师都是从容地、宽容地、笑容可掬地应对。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备感安全甚至温馨,又如何不笑呢?所以,孩子的脸上时时洋溢着灿烂的笑,还时不时开怀欢笑、哄堂大笑。语文课,书声琅琅+笑声朗朗——令人神往。
  关键词二:鼓励
  “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赏识来到人间的。你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不一样的爸》,见《南方周末》2001年4月26日)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赏识、同学的赞赏来到学校,每个学生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这一个”?你看,王老师的课堂没有一句批评的话,甚至连一次眉头也没有皱过!赏识孩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亲爱的”是赏识,“拍拍手”是赏识,惊讶惊喜惊叹是赏识,风趣幽默的提醒是赏识,不究根问底地“纠错”也是赏识……更为重要的是,王老师把对个体的赏识置于群体之中——“爬格子表扬法”,最后各小组都“置顶”——都是最棒的!赏识孩子的核心是对孩子的理解、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的期待—— 一个字——爱!
  关键词三:趣味
  学习首先是很有趣、很有味的事,所以,人人都要学习。如果学习首先是件苦差事,那为什么人人都要去受苦呢,尤其是天真可爱的孩子?当然,要使学习有趣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效学习来自有趣的心灵。”(台湾林文生)是的,首先,老师要拥有一颗“有趣的心灵”,指导学习才会“有趣”。比如,王老师把“一毛”“二毛”请进课堂,并且在黑板上画出如此滑稽的漫画形象,等等。
  关键词四:生活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段经历,课堂是师生共同“经营”的一种生活。“课堂是生活”有这么四重含义:第一,生活,首先是真实的,无法预演的。因为真实就必定有阳光雨露、风花雪月,也有狂风暴雨、天灾人祸,只是课堂生活中的“狂风暴雨、天灾人祸”可以人为地控制和化解。我们看王老师的课堂生活,充满“阳光雨露、风花雪月”,多好!第二,课堂学习材料来源于学生生活,教学要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如王老师用的“牛肉面”,王老师说的“停电的晚上……”,王老师信手拈来的在福州宾馆的所见所思,等等,都充满生活气息。第三,生活中的人是平等友善、相互尊重、彼此关心的;生活中的人与人的交流总是亲切的、朋友聊天式的,有时还是游戏式的,而不是人人都一本正经、时时都正襟危坐的,那样的生活就不“生”不“活”,就不是生活。整节课王老师没有多少正经的说教,有的只是对话;没有多少“拉长脸布道”,有的只是小朋友式的聊天。第四,人在生活中的成长总是曲曲折折的、日积月累的,但总体方向是向前的。只有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才能从容面对,在关键时候扶一把、拉一下、指点几句、鼓励几声。
  关键词五:合作
  关于合作,在前面的点评中,已经论述过,不再赘述。
  总之,这一切,都缘于老师对教学、对学生的爱;缘于老师对自己的爱——爱自己,方能爱他人;缘于老师对孩子的尊重、对“师生人格平等”的理解、对民主和自由的课堂的不懈追求,更为重要的是,王老师把这些观念上的东西化作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清的东西——教学行为。
  当然,课堂过于热闹、过于热烈,也不利于学生深度思索、缜密思考。正如王老师在评价大陆的课和台湾的课时说的:“如果把大陆和台湾的课合二为一的话,(形成的课)就是独一无二的。”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