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中学语文评点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邱旭光
随着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一些困惑与挑战也出现了,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现代教育学的本土化、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转变、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等。通过教与学的实践解决上述问题,是我们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艰巨使命。中学语文评点教学以其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又具有现代教育理论意义的天然品质,为我们探索新的语文课程模式提供了契机。
一、理论基础
关于中学语文评点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论评点阅读法的现代教育学意义》已经从评点阅读法的本土特征及其包含的现代教育学的三个理论层次: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进行了论述。〔1〕下面从评点阅读法的教学过程和语文教学论的角度,作进一步的探讨。
从教学过程来看,评点阅读与杜威的教学过程五阶段说不谋而合。〔2〕
评点阅读过程与杜威教学过程五阶段说比较:
评点阅读的前四个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利于主体的自由发展。评点阅读的第五个过程是一个交流、反馈、提高的过程,利于集体的交流,是作为评点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环节(下文将详细论述)而存在的。
此外,评点是个体独立完成的活动,交流是分组合作的产物。评点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处理个别教学与班级集体教学的矛盾,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方式,发挥了这两种教学形式的优点。
二、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评点教学要求阅读主体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为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发现和创造能力、表达能力、评价判断能力、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要达到“评”的境界,熟悉文本是基本要求,这样以“评”促“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巧妙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阅读的有效程度。
评点的过程是有机地应用发现法的过程,又是一个重新加工、组织的过程。由评点而掌握的知识,是已经内化的、有序的,是意义的联结,因而便于检索,也有利于记忆。
2.促使教学观念改变
评点的基本学习形式是自学,对教师而言,“教”的侧重点由“教”学生知识,到“教”学生学会学习;评点教学模式的第二环节——交流,是由学生主讲的,这就改变了教师主讲的存在条件,彻底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形式。
三、教学过程
模式是理论的操作化,操作的原则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评点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是:以自主学习为基础,通过交流合作,实现教育目的,也就是先评点后交流。依据这样的原则,评点教学的操作方式分为如下四个步骤:评点阅读—交流与合作—整理与反思—延展。
1.评点阅读
这是与文本对话,与环境对话,与自己对话;是以品评、鉴赏为媒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以自己的经验观照文本,提出主张,从而实现主体意识的多元化。
评点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对自己说出通常在公众场合不会说出来的话,它是一种“心语”。
先进行个人独立评点,培养学生主体精神,也为后面的交流、合作提供条件,并避免某些学生产生依赖、偷懒的思想。
2.合作与交流
这是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是发表主张,交流见解;是通过对话,借助集体的智慧,辨明事实的真相。
这一环节必须以学生为主,教师起组织、帮助的作用。可以采用先分小组再全班交流的形式,也可以借用合作学习的四个基本方案:(1)学生小组成绩分解;(2)小组游戏竞赛;(3)拼版;(4)合作性小组调查方案。〔3〕
评点交流时,既要创造良好的气氛,又要注意局面的控制,不可漫无边际。因此,文本是话题,也是控制交流这只“风筝”的“线”。评点与交流是大家在主持人的引领下,共同探讨,都有所悟、有所得。
3.整理与反思
对合作与交流环节的内容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这有两条途径:其一,由学生以小组报告的形式进行整理;其二,由教师帮助,学生个人进行归纳总结。
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具体的文章,对评点方法作些补充说明,以增补学生未知的东西。
4.延展
这一环节属于应用环节。在文本材料学习结束之后,再进行同类材料评点、社会生活评点,也可对原文本材料进行改造、修正,以提高实践能力。
最后,教学过程的课时,可作如下安排:(1)评点阅读(课前)—合作交流(一课时)—整理反思与延展(一课时);(2)评点阅读(一课时)—交流与整理(一课时)—延展(课后)。课时安排没有固定要求,可因人因文灵活运用。
四、教学策略
1.评点的设计、准备策略
这是针对教师而言的,具体说是对待评点的态度,深入说是一个教育观点问题。因此,这一步也就成了评点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评点教学的设计,是一种“半设计”,它既要有充分的准备,又要留足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再设计”,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发现的过程。
(1)宽准备:查找相关资料备用,尤其是文本涉及的需要补充的新知识以及扩展材料;教师熟悉文本材料。
(2)宽松的环境:不作具体问题的设计,即提倡“生疑”而不是“设疑”,对可能的问题作发散思维。
(3)对文本内容作双重理解,即文本观点(对作者彼情彼景下所要表达的原意的理解)和读者观点(读者此情此景下的现时理解与批评)。
(4)教师自身也要尽可能作多角度的详细评点,注意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多元化的视角,对文章写法特色的批评要包括优点和不足。
(5)学生独立评点的组织与帮助;合作交流形式的选择与设计;辅助手段(资料、器材、多媒体或投影设备等)的准备。
2.评点的策略
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评点方法,对于每一篇文章的具体评点方法的介绍,放在第三环节以补充说明的形式进行,因为:(1)不能把学生置于教师给定的思维定势之下;(2)要给学生以发现的权利;(3)在反思阶段,对文本涉及的方法进行补充,既是对学生发现的印证与鼓励,又是一种提高。延展阶段的练习,是对新方法的熟练化。
对文本要先作现时的理解,再作背景下的理解,以免思维受到限制。阅读时,不必处处评点,重在善于发现,能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
3.合作交流的策略
总的来说,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学生先小组合作,后全班交流。
(1)小组交流合作,包括个人评点的发表,组内合作交流与质疑解难,制作小组评点报告(含精彩评点,如内容与写法的优点及不足、碰撞后的生发、已解决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新的发现与补充)。
(2)班级交流合作:以小组为单位,以组员发言机会均等为原则,发表各组评点报告,进一步交流与质疑解难。
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气氛,激发观点的碰撞与融合。要及时总结经验,辅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与技巧。比如,仔细聆听别人的说法,然后再以别人的说法为基础,提出自己的看法。
4.其他策略
即时反馈策略,在评点阅读或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
学习策略,除评点方法的指导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评点的习惯。
互相激励策略,每一次评点、每一次发表,都是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都是一次提高,一次领悟。另外,对精彩的评点可作一些公开的展示。要允许学生失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