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让诗歌充满你的灵魂

作者:刘 淼 耿会芹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我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这是美国诗人梭罗的诗句,也是电影《死亡诗社》(又译《春风化雨》)中死亡诗人俱乐部的誓词(“死亡诗人俱乐部”是基丁老师在威尔顿中学上学时,一群诗歌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俱乐部;他回校任教后,学生尼尔又组织同学们重建该俱乐部)。这部影片拍摄于1989年,讲述的是在1959年保守主义盛行的美国,一所已建校100年的寄宿制高中威尔顿中学发生的故事。该校以“传统、荣誉、纪律、优秀”为教学原则,并以此成为全美最优秀的预备学校,1858年就有75%以上的学生考进名牌大学。
  新学期,一群身份、背景各异的学生在父母的期待中来到这所预备学校。开学典礼上,象征智慧之光的蜡烛映红了一张张年轻的笑脸,但接下来迎接他们的却是古板守旧的校规校纪、任务繁重的功课以及思想僵化的教师。校长诺伦先生说:“送他们上大学,其余的就不用管了。”可见,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只追求高升学率而不顾学生死活的“地狱学校”。
  幸运的是,这些年轻人虽受传统教育影响却依然保留着少年的纯真与热情;难得的是,基丁老师的到来,像一道曙光照亮了学生的心灵。基丁老师是一位新的思想者,一位教育改革者,一位伟大的语文教师:他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本质特征,敢于发表自己对诗歌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敢于打破传统和纪律的种种束缚,用不同寻常的教学方式让诗歌充满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在欣赏诗歌时热爱生命、在感悟诗歌里释放激情、在创作诗歌中重塑人生。
  遗憾的是,这群追求“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的师生们,在保守势力的巨大压力下,为实现他们享受诗歌、享受生命的梦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学生尼尔,一个顺从父母、成绩优异、热情开朗、充满青春活力与激情的优秀学生,瞒着父母参加了梦寐以求的话剧演出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帷幕落下后,面对父亲狠狠的训斥和逼迫,用一粒冰冷的子弹送别了自己的梦想与激情。校方为保全声誉,家长为保全孩子的前途,强迫所有死亡诗人俱乐部成员在一份详细记录他们聚会情况和诬蔑基丁老师要负全部责任的报告上签了字。最后,深受排斥与中伤的基丁老师不得不做了替罪羊而离开了这所地狱学校。临行前,学生安德森等死亡诗人俱乐部成员不顾被开除的危险,勇敢地跳上课桌,眼含热泪深情呼唤“船长,我的船长!”……
  电影落下了帷幕,感动和震撼仍在继续,而真正的思考才刚刚开始。虽然影片讲述的是50年前发生在异国的教育故事,但影片所展现的基丁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却对我国今天新课改下的语文教育,尤其是对日益边缘化的诗歌教学有着诸多启示,它促使我们扪心自问: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作为语文教师,在我们的心目中,诗歌是什么?诗歌教学又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教学生读诗写诗?我们究竟该怎样教学生读诗写诗?
  
  一、“我们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热爱诗歌,感悟生命
  
  基丁老师深知,诗歌本是人类情感的精灵,是美神的化身,是灵魂的造化。因此,他不仅把诗歌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且在充满激情、智慧和幽默感的语文课堂上,以自己对诗歌的深厚造诣和独特感悟带领学生领略诗歌的无穷魅力,感悟诗歌之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唤醒学生对诗歌学习沉睡的内部动机,激发他们对读诗写诗强烈的热爱。
  第一节课,基丁老师就用新奇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他吹着口哨把学生带到校史展览室,并用瓦尔特·惠特曼为亚不拉罕·林肯写的一首诗《哦,船长,我的船长!》作为开场白。他鼓励学生说:“在班上你们可以叫我‘基丁老师’,或者,有胆量的话,可以叫我‘船长,我的船长’!”这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表明了基丁老师既要教会学生读诗写诗,更要做好学生人生船长的决心。接着他又大胆冲破教材的束缚,用一首诗——《劝少女们珍惜时光》来开始他的诗歌欣赏课,以此劝导学生“抓紧时间”,“让你的生命不同寻常”。可以说,基丁老师的第一节课足以吸引学生关注诗歌、认识诗歌之于生活和生命的重要意义。
  为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强烈热爱和独特理解,基丁老师接下来的教学方法更加令人震撼和感动:他用鼓励学生大胆撕掉教材前言的方式帮助学生摆脱学院派对诗歌鉴赏的误导,并鼓励他们“学会自己思考”,“学会欣赏文字和语言”;他用讲述秘密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诗歌之于生命的重要:“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好玩儿。我们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他用聊天儿的方式告诉学生自己读诗时的独特感受:“我们不仅仅是在念诗,诗从我们的舌尖滑落,就像蜜糖,情绪高涨,灵魂驰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诗歌世界的无限憧憬;他用让大家排成一队走路的方式来证明顺从的危险和保持自我的艰难;在课堂上,他带头站上课桌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世界和理解诗歌,学会“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并“敢于开拓新的天地”。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基丁老师正是用自己对诗歌的激情点燃了学生的激情,用自己对诗歌的独特感悟和不同寻常的教学方式,春风化雨般唤醒了学生对读诗写诗沉睡的内部动机,激发了学生对读诗写诗乃至对整个生命的全身心热爱。在基丁老师的感召下,学生渐渐学会了“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这才有了学生自发组织死亡诗人俱乐部的壮举,才有了他们在生活中对诗歌的自觉学习与运用。
  
  二、“拿出点儿气势来!”——感悟诗歌,释放激情
  
  基丁老师坚信诗歌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类激情的创作,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没有激情也读不懂诗歌;写一首诗,就是抒发一段情感,表达一份思想,展现一种人生;而读一首诗,则是进入一段情境,品味一份哲理,感受一种人格。为此,当学生已经明白了诗歌之于生活和生命的重要意义,已经全身心地爱上诗歌并学会自己思考后,基丁老师采取了独特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感悟诗歌,释放激情。他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每人手持一张写有诗句的纸条排成一排,依次大声朗读纸条上的诗句后用力踢出脚下的足球。一开始,学生读诗和踢球时毫无气势,基丁老师便一次次鼓励他们“拿出点儿气势来”,“让它(诗歌)充满你的灵魂”,同时播放起了雄壮有力的背景音乐。终于,学生明白了基丁老师的用意,渐渐地投入到了对诗歌的感受和体验之中,他们仿佛吸取了大地的精华,每个人在斗志昂扬的踢球瞬间都不仅传达出了自己对诗句的独特理解,而且似乎都酣畅淋漓地释放出了自己以及诗句中蕴涵的激情。
  基丁老师成功地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教学方式可以归纳为四步:
  第一,美读入境,激活学生的“心理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尤其具有语言凝练、节奏和谐、韵味深长等特征。严羽说:“诗道亦在妙悟”,“朝夕讽咏以为之本”。这种妙悟的关键就是诱发学生的兴趣以致融情入境,而入境的切入点就在于美读。美读讲究的是声情并茂,要反复读出诗歌蕴涵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情感美,它极有利于引导朗读者与诗中所体现的情感产生心灵共振,从而走进诗的情境之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思,产生情感的共鸣。基丁老师不是让学生在安静的教室里听教师对诗歌的讲解与分析,而是把学生带到校园美丽开阔的草地上,让他们伴随着雄浑的音乐大声朗读诗句,其目的正是要通过对诗歌的美读,来激活学生的心理场,从而为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创造必备的条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