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

作者:李志清




  3.品味重点、精彩语段的活动设计。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但要完成对好词好句、重点段落、精彩段落的分析理解和品味评价,还要完成对作者如何用高超的技巧来表达思想感情等问题的探究。这个环节的活动,最常见的形式是“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因为”“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因为”“我对文中的还不懂或不理解”。此外还有诵读、仿写、仿说和其他形式的活动。这个环节的诵读,可以表现为自读、轮读、赛读、分角色读、齐读、背读等形式,它特别适合诗歌、散文和文言诗文的感悟和赏析。这个环节的仿写仿说是通过写和说来促进读的。比如黑龙江董一菲老师在教读《迢迢牵牛星》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让学生仿写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仿写时要结合《迢迢牵牛星》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很好地理解课文。李镇西老师教《提醒幸福》时,讲到“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是一块糕饼,一次抚摸,一张字条”时,要学生依照诗中的句式仿说一句话,学生说出了“幸福是家人的团聚”“幸福是父亲一次温馨的问候”“幸福是失败时一次鼓励的话语”等语句,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也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其他还有拍摄MTV、开辩论会等形式,不一而足。
  4.总结巩固阶段的活动设计。(1)写:包括各种形式的课外练笔。如续写、改写、扩写、缩写、仿写、写信、写新闻稿等。(2)说:如让学生准备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论坛、辩论会等。(3)读:可以表现为扩读、连读、比读等。如学完戏剧《陈毅市长》(节选)后,布置学生阅读《陈毅市长》全剧,就是一种扩读活动。(4)与学生生活实践有联系的活动和其他各种拓展延伸活动。
  
  二、课外阅读中的学生活动设计
  
  课外阅读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补充和拓展延伸。课外阅读表现出较强的可选择性和灵活性,其内容主要是中外名著和文质兼美的时文。阅读目的主要是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对中学生来说课外阅读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阅读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文本的人文性,使阅读材料承载了丰富的人文内涵,阅读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
  2.阅读人类文化的优秀文本——中外名著和文质兼美的时文,就是与古今中外的名人伟人对话。对话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提高其精神品位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3.通过有效的阅读指导,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多元文化,开阔视野,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人生。
  4.阅读过程还是一个锻炼形象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过程,能优化学生的思维,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来积累语言,然后习得语言;通过阅读来积累阅读方法,积累情感和体验。
  但是,当前课外阅读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具体的量化要求。比如阅读速度的要求、字数的要求等。
  2.缺乏必要的课外阅读指导和调控。比如如何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如何选择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如何保证阅读的质量和速度等。
  3.没有纳入阅读教学的范畴与视野,也没有时间上的保证,课外阅读多流于形式。
  4.有的家长和老师怕课外阅读影响课内学习,根本不让小孩看课外书。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在课外阅读活动设计时,宜采取以下策略来保证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1.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为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时空条件和兴趣支持。比如师生共同阅读,每周提供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定期举行读书成果交流展示活动、诗歌朗诵活动等。
  2.适时指导课外阅读方法,对课外阅读内容、速度作适当调控。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调控,比如部分阅读内容的限定,哪些书为必读、哪些书为自主选择。
  3.阅读兴趣的激发。如定期举行读书成果交流展示活动、诗歌朗诵活动等,让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更喜欢阅读。
  综上所述,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的关键是如何设计学生活动,使学生阅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阅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