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解析

作者:江 熙




  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全国考试大纲》)的框架内,《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2008考试说明》)无疑具有江苏教育文化的鲜明特色:普适而独特,守正而出新。它不但是江苏省高考的研究重点,而且在国内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命题立意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
  
  与其他省市的考试说明和江苏省前两年的考试说明相比,《2008考试说明》在内容、结构、题型、赋分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掌握贯穿其中的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正确解析它的钥匙。
  《2008考试说明》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007年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2007考试说明》)的提法是“引导考生提高人文素养”,《2008考试说明》则提出“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它要求对学科主干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覆盖,并在具体内容和等级上有所强化和调整;它扩大了名句名篇、修辞手法、文言虚词等的考查范围,加试题中还有文言句读的考查。与《2007考试说明》相比,《2008考试说明》对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要求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层级整体上提高了一级,从2007年的理解B级、分析综合C级、鉴赏评价E级,到2008年的分析综合C级、鉴赏评价D级、探究F级。写作的分值由2007年的60分增加到70分,而且基础能力层级也由D级提高到E级,这说明对作文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2008考试说明》突出了对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对常用字字音的考查强调了应用性:“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把汉字与标点符号的考查放在作文的具体语境中,因为作文最能看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文字考查由2007年的6题24分改为2008年的5题18分,但相应的增加了现代文阅读和默写的分值,体现了课程改革强化阅读记诵和写作的基本趋向。尤其要注意的是,文科加试中的文本材料可能来自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是对应用能力直接而有效的考查。
  《2008考试说明》特别强调对审美能力的考查。在鉴赏评价方面,《2007考试说明》的要求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注意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主要指向评价的准确、严密和深刻。《2008考试说明》则突出了审美要求:“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探究是新课程的重点,也是学习和考查的难点。《全国考试大纲》的探究题放在选考部分,让考生在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种。江苏则将探究题放在必考部分,而且明确规定放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文学类文本较之实用类文本要丰富复杂得多,更能使学生有所发现和创新,进行个性化探究,它可能是与审美结合在一起的更高级的探究。这当然增加了难度,但也成为《2008考试说明》的亮点。根据苏教版语文课标教材的体例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就应开展探究活动,而且近两年江苏高考已对探究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08考试说明》加大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当是必然的。
  
  二、内容结构凸显江苏高考特点
  
  准确认识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才能深刻理解《2008考试说明》。与传统模式相较,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在考查、评价、选拔等方面的理念和方法都有较大改革和发展,具体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统考录取看语数外三门总分,突出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的地位和作用;选修科进行学业水平测试,采用ABCD四个等级,淡化分数,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但要上本科者选修科必须在B级以上;考生综合素质必须合格,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公民素质。《2008考试说明》就是在此方案的基础上产生的。
  1.结构调整。(1)板块调整。语文考试为150分钟,满分160分;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另有加试题,延时30分钟。试卷内容有必考、选考和加试三块。必考有四大内容: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选考内容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加试内容为文言文阅读、名著名篇阅读、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2)必考、选考比例调整。《全国考试大纲》要求必考内容占80%~85%,选考内容占15%~20%。江苏则必考为142分,占88.7%,比例偏高;选考为18分,占11.3%,比例偏低。但选修历史的文科考生另有40分加试题,与选考相加为58分,占总分的29%,则又高于《全国考试大纲》的要求。文理科考生均加大了必考内容,选修历史的考生还另有加试,必考、选考两方面的增容,进一步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
  2.加试区分。根据高考方案学业水平的等级划分,选历史科的考生有50%能达B级,但江苏省选修历史的文科考生多而录取人数相对较少。据测算,这50%中仅有40%能上本科,所以必须加大区分度,选考历史科的考生另设加试题40分。选考历史的文科学生也应当具有更全面更良好的语文素质,加大区分度有利于选拔。
  3.分值提高。《2008考试说明》比《全国考试大纲》多10分,这10分加在作文中。以往作文高考分数偏低,说明作文教学有待加强。高考增加作文权重,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作文加分后也提高了录取总分,也有利于对理科人才的选拔。
  4.权重变化。《2007考试说明》鉴赏评价的层级为E,《2008考试说明》则降为D。鉴赏评价中有些题目可能与探究题交叉,鉴赏中有所发现、评价中观点有所创新,就是在探究。对鉴赏评价层级的调整有利于其与探究题相区别。变化最明显的是在现代文阅读方面。全国卷、2007年国家课改四省区卷和江苏省前几年的试卷,第一部分都是字词注音,现代文阅读一般放在Ⅱ卷,而《2008考试说明》将它调至开头,开卷就是现代文阅读。同时还加大了现代文阅读的分值,江苏2007年现代文阅读已从2006年的7题31分提高到8题34分,《2008考试说明》则进一步提高到8题38分。现代文阅读权重的加大,增强了时代感,更具实用性。
  5.体现苏教版语文教材特点。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有强调人文性的倾向。2006、2007年江苏高考就非常重视选文和命题的人文性、时代性和经典性。2006年的《一幅烟雨牛鹭图》、2007年的《麦天》,均文质兼美,具有体现生命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丰富内涵。同时,这两道题也被公认为有探究性:《一幅烟雨牛鹭图》最后一问“文章把‘烟雨’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麦天》最后一问“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而作文方面,江苏高考题追求诗意和美感的倾向一向较为明显。
  江苏新课程各科实行一纲多本,但语文基本上使用苏教版教材。苏教版语文教材秉承新课程理念,在内容、体例上有独到的呈现。教材呈现方式势必影响日常教学行为,日常教学又势必影响高考。新课程苏教版语文教材,不以知识能力为体系,而以学习专题统整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学习专题以探究为核心,在必修教科书中设计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三种着眼于学习过程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学习专题强调的人文性和探究性,一定会在2008年高考中有所体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