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用教学

作者:王元华




  
  四、现代语文教学最显著的特征是语用教学
  
  其实,不光语文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是语用教学,自从白话文进入语文教学领域之后,语文教学就变成了语用教学。20世纪初,当白话文闯进语文教学领域之际,人们普遍存在的疑虑就是“白话文还用教吗”,因为白话文就是口头所说的话,这有什么不懂的呢?不像文言文,很多词不知道意思,很多经典读不懂,非教不可。这种疑虑充分反映了教学理念的冲突。因为传统语文教学实际是语义教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读懂儒家经典,前期准备工作就是识字和背诵经典,然后进入教师对经典的讲解和学生对经典的进一步记诵与发挥,大体限制在约定俗成的词义和已经凝固的句义和篇义的认知范围。当白话文出现在语文教学中时,人们仍然拿语义教学的理念去套白话文教学,自然觉得白话文不用教。然而,当白话文进入语文教学领域一百年后,我们自然能够清楚地看到,白话文教学可教的内容很多,白话文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你能不能认字、能不能理解句义,甚至也不在于你能不能读懂整个篇章,而在于字、词、句、篇营造的语境能给我们的认知和思想情感带来什么样的触动——这就是语用教学范畴。有时候,字义、句义、段义,甚至篇章表层意义都懂了,但未必明白语境的深层含义,语文教学就要走进这种意义森林的深处——这同样是语用教学范畴。还有,自从白话文进入教学后,言文一致、生活和教学一致,言语所伴随的行为就进入了教学范围,语言使用者的解释和交流就变得极为重要了——这更是语用教学范畴。这些恰恰是语文教学由传统进入现代以来最根本的特征。
  
  五、所有阶段的语文教学都是语用教学
  
  不光中小学语文教学是语用教学,大学语文教学也是语用教学。在语文教学系列中,小学、中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大学语文教学是高等教育。无论哪个序列,都得同时面对并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通过语言(含文字)表征的生活体验问题,一是语言表达水平问题和表现语言的文字问题。
  语文教学之初,语言表达水平问题和文字问题,尤其是文字问题非常突出,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一二年级集中识字,基本扫除文字障碍,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就是识字教学。虽然文字问题、语言表达水平问题非常突出,但教学中最大的障碍还是生活体验问题,是那些通过语言文字表征的诸多生活体验,其中大部分内容,即使小学生能听明白话语,能识字,也不明白其中的深意,因此,集中认字的目的是让小学生尽快掌握文字(含语言)这个工具,从而自如地进入阅读领域,通过阅读迅速扩大生活体验面,从而解决生活体验问题。而且即使是集中识字,生活体验仍是识字的基础。不管怎么说,生活体验问题仍然还是教学的内核,所以从本质上看,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不是识字教学。越往上发展,语文教学要解决的语言表达水平问题和文字问题越少,生活体验方面的问题越多,语文教学发展的纵深度在于超越文字与语言表征的生活体验的厚度、深度、高度。
  中学语文教学处于语言表达水平问题、文字问题和生活体验问题之间的中段,教学中遇到的语言表达水平问题、文字问题和生活体验问题大体参半,并渐渐向生活体验问题倾斜。大体看来,初中阶段语言表达水平问题、文字问题略多于生活体验问题,高中阶段生活体验问题略多于语言表达水平问题、文字问题。
  到了大学,语文教学处于高级阶段,主要是生活体验问题,也就是那些复杂的高境界的生活体验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学语文教学没有语言表达水平问题和文字问题,比如阅读文言典籍时会碰到字词句问题,但说到底还是生活体验问题,文言典籍中碰到的问题,语言表达水平问题和文字问题是次要的,语言文字中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生活体验问题才是关键,比如“鲁鱼亥豕”,“豕”是难认一点,但认得这个“豕”字,不懂其中的典故,还是不能明白其中的深刻含义。自然,不能理解文言典籍中的生活体验问题,就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那种生活体验,语言表达水平(含文字)也上不来。
  总体来说,语文教学中生活体验问题、语言表达水平问题和文字问题,是体和用的关系问题,生活体验问题是体,语言表达问题和文字问题是用,生活体验问题也就是语用问题,语言表达水平问题和文字问题是语形、语义问题,换言之,语用问题是语文教学的体,语形、语义问题是语文教学的用。所以,从本质上看,小学、中学、大学语文教学都是语用教学。
  
  六、语用教学的重要性在21世纪尤其突出
  
  语文教学发展到21世纪,我们赫然发现它的根本不在于认不认字、懂不懂意思(因为认字和懂意思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存的起码状态),而在于认字懂意思之后展示和塑造一种可贵的生命状态,让语言文字成为精神的家园,让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拥有共同的和个人的精神家园,包括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等。这种生命状态,这种精神的展示、拥有和塑造,没有语用学——也就是语言使用者的介入,无法实现。“利用语用学的概念,我们进入了使用中的和行为中的语言的领域;我们把语言看作在人类之间、人类与世界、心灵与事物间的中介。它们可以转换信息、交流经验、发出一种反应等。简言之,可以组织起人类的整个生活的和实践的功能。”〔8〕“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语言为言语共同体建立了一种统一的精神世界,并为所有相同的实在符号化建构了思想。作为行为手段,它能够创造新的实在,修改讲话者和听者以及他们所谈论的世界间的关系,其言说预设了社会的差异。最后,在它的启示功能中,语言创造了新的思想,符号不再替代真实对象,而是去发明和创造新的观念、未知的影像,以及去经验新奇的影像。我们能够通过语言创造可能时间和虚拟的世界。这就是所谓语言的诗的功能。”〔9〕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也是语用教学的魅力所在。正是从这个根本上看,语文教学是语用教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利用语用学理论,确定语文教学的主体和核心,并将这个主体和核心充分展开。
  
  七、结语
  
  今天,在语文课程改革轰轰烈烈推进之际,确立语文教学的语用教学主体和核心十分重要。首先,要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明白,语文教学不像教文言文那样把词义、句义、段义、篇义教明白就行了。那只是起点和基础。语文教学必须进入隐藏在语义学层面的词义、句义、段义、篇义之后的“语言使用者”的意图、社会背景、心理状态、言语行为,听话人的解释与交流,以及权力、接触、情感、交谈方式等中。抓住这一点,才能抓住语文教学的关键,不让语文教学留于表面形式。其次,要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明白,语文教学要建构一种由“语言使用者”的意图、社会背景、心理状态、言语行为,听话人的解释与交流,以及权力、接触、情感、交谈方式等共同构筑的可贵的生命状态与精神家园。抓住这一点,才能抓住语文教学的灵魂。
  
  〔1〕〔8〕〔9〕郭贵春、贺天平主编《现代西方语用哲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6~47页、32~33页。
  〔2〕索振羽《语用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3〕朱永生《语境动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4〕〔5〕〔6〕〔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2页、15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