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自主选择,有效指导
作者:吴欣歆
1.准确提取关键词使搜索更加快捷:
(1)关键词一般包括人物、特征、事件、成果等。
(2)尽量使用概念外延小的词语缩小搜索范围。
(3)用关键词组合的方式突出搜索内容。
2.比较同类资料,在搜索的过程中筛选。
一边搜索一边用文档整理搜索结果,局部摘录,保留有价值的文字资料。同类资料可以按主题整理,使之系列化和条理化。
3.加工整理文字资料,以方便查阅。
三、整理资料,选择主要内容打印出来,为下节课的交流、讨论做准备。
【设计意图与实施情况】
这节课在设计之初并没有教师讲授的环节,但学生在阅读、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无法预设的问题,这都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要充分利用。所以,在选修的课堂上老师的指导不只限于文本内容,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特别是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
在这节课上,各组搜集的资料都比较丰富,但显得过于杂乱,如京味文化小组,他们搜集到了28张小吃的图片,还有制作方法。应该说,学生都能上网搜索查阅,但他们针对语文专题学习的信息素养还不是很高,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跑题的情况,教师在这方面进行引导、提供帮助还是很必要的。如学生在搜索人们对《过年》语言特点的评论时检索的关键词是“老舍的语言特点”,这样就增加了检索的难度,降低了效率。在讲析了一些正确的方法后,学生的查阅更加有序、有效,这样的讲授内容是在课堂上随机生成的。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
组内交流,整合阅读成果,确定阅读成果的呈现方式。
【学习过程】
一、分组交流阅读心得,分析、比较、筛选资料,整合组员的阅读成果。
二、分组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如果以论文形式呈现要进一步讨论论文的题目和内容提纲。
三、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方案。
(一)提供探究的基本思路,帮助学生解决“占有资料后又脱离作品只研究资料”的问题。
1.在小说中关注到的问题。
2.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搜集到的相关观点。
3.最后形成的观点和认识,确定呈现方式。
(二)提供思路帮助学生解决“探究内容偏离学习专题”的问题。
1.某种语言形式在小说中的表达效果分析。
2.这种语言形式的一般特点。
3.这种语言形式的使用表现出的京味小说的语言特点。
【设计意图与实施情况】
这节课仍然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仍然是突出个性与共性相结合,既要解决某一小组出现的问题,又要解决各组共同存在的问题。
我在参加各组讨论的过程中很快发现学生在大量占有资料后有抛开作品只研究资料的倾向,比如文化组完全抛开了作品开始研究北京文化的形成、基本特点,把小吃的由来、胡同的形成作为研究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让同学们先停下来,帮助他们梳理探究的基本思路,力求在讲清本单元重点、核心的同时,保护学生拓展认知领域的热情。
我参加语言小组讨论的时候发现,他们对北京话中的歇后语非常感兴趣,于是他们的讨论就转移到了对歇后语来历的探究上。我帮助他们明确了一下思路,确定了研究的主要内容。
“新北京和老北京”学习小组要求我跟他们一起讨论文章的题目,他们每人拟了一个题目,要求我分别评价。这六个题目是:
1.从京味小说看新旧北京
2.新北京VS老北京
3.漫谈新旧北京
4.风雨中的北京城
5.新北京中的老北京
6.紫禁城边的新北京
我们讨论了各个题目包含的内容要点以及语言特点,学生最后选定了“新北京中的老北京”。
教师参与学生讨论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课堂是比较难驾驭的。
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
组员分别撰写小论文,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习过程】
按照讨论后的内容提纲,各组组员独立撰写小论文。
【设计意图与实施情况】
本节课学生处于独立学习状态。这样的设计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后能够静下心来梳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合作与自主相结合,学生既有交流碰撞的平台,又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第十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交流组员的学习成果,整合本组的学习成果。
【学习过程】
一、各组组长组织交流组员的小论文,选出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整合成本组的学习成果。
语言组整合过程:
1.阅读组员撰写的小论文——《老北京语言中的儿化音》《京味小说中语气词的情感表现力》《京味语言的亲切与贴切》《京味小说中的俏皮话》《淋漓尽致的北京话》《损人也形象》《北京话的用词艺术》。
2.根据小论文的内容分类,确定本组的论文提纲。
(1)京味语言的音韵特点——《老北京语言中的儿化音》《京味小说中语气词的情感表现力》
(2)京味语言的情感表现力——《京味语言的亲切与贴切》《京味小说中的俏皮话》《淋漓尽致的北京话》
(3)京味语言的形象生动——《损人也形象》《北京话的用词艺术》
3.选出小论文中的精彩例证,阅读原文,全组共同讨论、分析,确定本组论文各个部分的观点与例证。
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准备在全班汇报交流。
语言组小论文:《从京味小说看京味语言》(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北京人‘说’不到”“情意浓浓的北京话”“京腔京韵现京味”三部分,具体略)。
【设计意图与实施情况】
这节课的设计力求避免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只分工不合作的现象。每个学生都拿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大家共同讨论,取其精华整合成本组的学习成果,小组的每个成员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都会有被认同、被肯定的成就感,每个成员都是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发光体”,这样的学习经历能够激发新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动力的持久。
第十二、十三课时
【学习目标】
各组汇报学习成果,讨论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各组派代表呈现本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从以下三个角度做好记录:
1.值得借鉴的地方。
2.存在的问题。
3.可以深入探究的地方。
二、各组呈现学习成果,围绕以上三个方面讨论、探究。
三、回顾本专题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
【设计意图与实施情况】
这两节课我给自己的定位不是简单地组织学生讨论,而是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进而达到一定的鉴赏目的。
课堂实录(片段)
师:我们用了十节课的时间阅读学习了“京味小说”,上周各组都撰写了小论文,昨天有位同学问我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评价同学们的小论文。评价角度很多,但主要有这样三个:观点是否准确,举例是否恰当、充分,分析是否具体、深入。今天我们请三个组跟大家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每组代表发表小论文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从观点、举例、分析三个角度思考,发现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画个感叹号,觉得存在问题的地方就画个问号,如果发现了可以深入学习的角度可以画个省略号。发表结束后我们就从学习借鉴、存在问题和深入学习这三个角度讨论分析。下面请第一组宣读《从京味小说看京味语言》。
(学生宣读论文)
师:先说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生:这篇文章用京味十足的语言来分析京味语言的特点,读起来觉得特别生动活泼。
师:表达内容与表达形式和谐统一,让人很舒服。存在哪些问题呢?
生:这三个角度是否有重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