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话语衔接与语篇结构

作者:马国彦




  实际应用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使语言学越来越关注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口头的会话和书面的语篇。
  自2006年起,高考语文试卷增加了对话语衔接和语篇连贯的考查。表面上看,以衔接为考查点就是将给定的句子排序,组合为一个连贯的语篇。实际上,话语衔接的练习更在于增强学生对语篇整体结构的把握,从而加深对文章主旨以及各部分的理解。换言之,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诸多方面:文本阐释、段意概括、关键词提取、写作以及口语表达等,都与话语衔接机制和语篇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衔接题为语料,首先从微观层面分析话语之间的衔接是如何实现的,然后对语篇的结构方式进行概括,最后谈一谈相关分析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一、话语衔接机制
  
  衔接是一种语义联系。当话语中一个部分的理解需要参考另一个部分时,就说明两者之间具有衔接关系。话语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可以借助于语言系统所提供的一系列手段来实现,例如指称词、词语复现、逻辑连接成分等。通过衔接机制的穿针引线,小句、句子等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实例了解话语的衔接机制。
  (1)红星小学门卫王煦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校园人物”①,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②,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③。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④。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⑦。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⑧,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⑨。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⑩。(2008年辽宁卷)
  这是一个包括了十个话语单位的语篇,其中的衔接手段包括:
  第一,指称衔接:如句②人称代词“他”回指①的“王煦”,⑥⑦的指示代词“这”均称代②介绍的事迹。
  第二,词语复现:如甸①“感动校园”在⑩复现,②的“叫出学生的名字”在⑤复现,⑧的“育人”在⑨⑩复现。
  第三,词义衔接:如句④“几个学生”与⑤“全校学生”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很简单”与“不容易”是反义关系;⑧的“教书”、⑨的“管理、服务”在学校这一大语境下是同现关系:⑩的“门卫”对⑨的“管理、服务”来说,则是概括与具体的关系。
  第四,逻辑衔接:如句⑥⑦之间的选择关系,⑧⑨之间的并列关系,分别以连接成分“不是是”“也”加以明示;④⑤之间的转折关系则是隐含的。
  当然,衔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体现出来,如问答方式、对称的句法结构等。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一个连贯语篇的形成,是多个衔接手段协同作用的结果。例(1)是从语篇成品中分析抽取衔接手段。与此相联系的另一面,就是应用衔接机制,将散乱的话语单位构建为连贯的语篇:
  (2)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
   ①因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
  ②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称有关。
  ③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而是依据这种想象。
  ④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
  ⑤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2008年浙江卷)
  这是一个提供了上文语境的语篇,我们的衔接操作包括如下程序:
  第一步,根据②的“废墟、美”与首句相应成分的复现关系,确定它是第一句。
  第二步,根据连接词“因而”引领的句子表结果,作后续句的特征,确定①为第二句。
  第三步,依据③“这种想象”对①中“想象”的回指,“失去的部分”与相应表达的复现关系,以及“帕台农神庙、厄瑞克特翁庙”与①“残垣断壁”的概括一具体的词义联系,确定它为第三句。
  第四步,根据⑤“这想象”与③“这种想象”的指同性,确定它为第四句。
  第五步,确定④为尾句,其中的“残缺美”回指语篇前两句的相关概念。
  事实上,衔接操作很少这样亦步亦趋地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相关研究表明,我们关于语篇的认知是首先从整体上将它表征为一个结构框架,衔接手段的识别和选择是从属于此框架并在其中进行的。因此,为了深化对语篇的认识,我们需要关注语篇的结构方式和由此决定的结构格局。
  
  二、语篇结构方式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句子可以分析为话题和述题两部分。语篇的形成,或者是以话题为起点的推进,或者是以述题为基础的延伸,或者是两者交叉的发展。不管哪种结构方式,都是“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及其他认知原则在语篇层面的具体实现。
  1 话题推进式
  话题推进式指起始句的话题推进为各后继句话题的语篇结构方式。如:
  (3)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邀游,时而到岸旁嬉戏,时而沿着水边,藏到灯芯草丛中,时而离开它的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2007年全国卷I)
  例(3)第一个小句的话题“天鹅”,在其后各小句中仍是作为话题出现的。这是一个典型的话题推进式语篇。
  2 述题延伸式
  述题延伸式指前一句的述题或述题的一部分延伸,而为后一句话题的语篇结构方式。如:
  (4)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葫芽。(2008年广东卷)
  例(4)首句述题中的“《山经》和《禹贡》”,分别延伸为下两句的话题。这是一个述题分岔延伸而形成的语篇。
  3 综合式
  综合式指交错利用话题推进和述题延伸进行语篇构建的方式。如:
  (5)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周围绕有城壕与金色瓦顶的墙垣,背后是景山,山上共有五座亭台,顶上盖有色彩灿烂的瓦。由景山可以看到北京的中轴,还可以看到附近的鼓楼。什刹海位于紫禁城的西北面,那里是娱乐休闹的好去处。(2007年北京卷)
  例(5)由七个话语单位组成。前三小句是以“紫禁城”为话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