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提高文体素养: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作者:黄 伟




  何谓文体素养?它是人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对不同文体形式的自觉观照、适切体验和正确认知,是人们经由阅读和写作实践、历练、感悟而获得的对不同类型文体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把握。文体素养由文体意识和文体能力构成:文体意识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而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不同文类的知识结构或文章图式;文体能力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时能够在文体意识的引领下对文章作品进行适切的评判、体验和再创,简言之,是指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度解读的能力和根据文体要求而得体写作的能力。到目前为止,在对语文素养的关注与讨论中,文体素养尚未被涉及: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文体素养的培育更是有意淡化或刻意回避。缺失文体素养培育,是语文教学的结构性缺损,由此必将导致学生语文素养的结构性缺损。
  我们知道,文体是指文章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它是客观存在的“抽象的具体”,是人们对文章作品内在规律、特质的一种认识和总结。读者有了一定的文体素养,就能根据阅读的目的与需要选择相应的文本;阅读不同的文本,也能摆正阅读姿态,选择适当的读解方法,达成适度而有效的解读,否则,阅读理解时常错位以致误读。作者有了一定的文体素养,则可以根据写作的目的、要求、对象选择恰当的体裁形式来组织内容、安排结构,用妥帖的语体表达思想、情感或意图,否则,必将文不得体而无所适用。同时,有了文体素养,就能够将阅读的积淀和写作的体悟进行交流会通,使阅读和写作产生相互浸润、相互启发的作用。
  
  一、重视文体素养的价值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价值,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反过来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受到文体的制约,因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目的、功能和语体特点。正因为如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通常把“文学文体”和“普通文体”分开,普通文体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实用文。记叙文是指那些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主要有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以及记人、记事、写景的散文等;议论文是指那些用来讲明道理、阐明观点的文章,主要有短论、杂文、文艺评论、学术论文等;说明文是指那些解说事物性状和事理的文章,主要有说明书、解说词、科普说明文等;实用文是指机关单位和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用来处理事务的具有惯用格式的文章,可分为一般实用文和公文两类。这种分类立足于文章的内部结构、表达主旨、表达方式与语体特点。在文章结构上,记叙文注重缘由、过程和结果;议论文注重论点、论据和论证的严密统一;说明文讲究条理明晰,说明事物注重时空顺序,说明事理注重逻辑关系;实用文的开头、正文、结尾有一定的格式。在表达主旨上,记叙文追求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感染读者,议论文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说服读者,说明文是把说明对象明白无误地介绍给读者,实用文是把交际或事务的目的、要求传达给读者。在表达方式和语体特点上,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对叙述、议论、抒情、说明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对陈述句、描写句、抒情句等句式的选择各有特色。有时,文章的标题也能体现出不同的文体特征。如文学作品常常用一个词或短语作为标题,而消息、通讯报道常常用一个句子作为标题,标题本身就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正是文体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赋予了我们语文教育丰富多彩而各有侧重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如文学作品便于进行情感和美感教育,记叙文便于进行社会、人生教育,说明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清晰、严密的思维和准确表达的能力,议论文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辨、析理说理的能力,等等。
  从写作角度说,文体素养更是写作必备的素养。首先,文体规范为作者感知生活、重组生活(写作从某种角度说是对生活的重组)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言说方式。作者不管写什么文章,首先要考虑的是用什么文体,尽管有些作品的文体特征具有模糊性,但这只是写作者对文体的熟练驾驭而使相邻文体相互渗透的结果,并不是没有文体或不要文体。通常情形下,文体之间是有界线的,只能互相借鉴,相互为用,而不能相互混淆,如报告文学与小说、通讯与散文,等等。当选择写作某一文体,你就必然受到这一文体的规范,它规范着对材料的选择、处理、结构,也制约着用何种言说方式和思维方式。在写作练习阶段,“文体感”不仅是对写作的规约,也是对写作章法的指导。当前学生中的虚假作文,不仅源于学生生活与写作的脱节,也源于学生对写实文体与虚构文体的界限认识不清,那些写成“四不像”的作文更是因文体素养缺失而孕育出的怪胎。其次,文体制约着主题的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如同我们从阅读中感受到的那样,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修辞特点。一篇优秀的文章,表现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但是每篇文章的表现方法是受文体制约的,比如,小品文以作者“独白”为主,戏剧以人物“对白”为主,即使同为描写,小说、散文中的描写与议论文、说明文中的描写也各有差异。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因文体不同而受到限制或张扬,移情、夸张手法在通讯报道中运用就要有所克制,而到文学作品中就可在作者笔下尽情发挥;所谓“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也只宜运用在议论文体、新闻报道中,而运用在记叙性散文中就显得浅白直露且有说教之嫌。学生作文单调趋同的通病,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分文体的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的混用、滥用,而这又与文体教学不力关系极大。第三,文体规定着写作的语体。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语感,由语感入手可以养成文体感,而写作则可由文体的范式来规范语体的表现,这可能是由语到文再由文到语的一条学习门径。没有文体,语体就没有家园:没有语体,文体就失去根基。写作时,我们在确立文体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运用恰当的语体来表现。小说有小说的语体,散文有散文的语体,新闻报道有新闻报道的语体。文章形式的区别,最根本的是语体的区别,混淆语体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顽疾。翻开学生作文,无论写什么文体,仍如朱自清当年批评的那样,“到处滥用文学的感情和用语”。小品文式的记叙文、抒情性的议论文已成为学生写作的时髦追求。一读这类作文,总给人怪怪的感觉。写作教学中文体意识的缺失,不仅扭曲了学生的语体表达,而且已经到了习非成是、以怪为美的地步。
  
  二、淡化文体的反思
  
  文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文体素养的缺失而带来的诸多弊病也越来越突出,但这一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相反,近年来,文体几乎被逐出语文教学园地。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新编语文教科书中,“文体”已经淡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不再关注文体,成为无文体阅读: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不再分辨文体,成为无文体写作。在阅读教学中,不论学习什么样的文章作品,一古脑儿是“整体感知”“问题探究”“情感体验”,而写作,则文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