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生命的言语与言语的生命
作者:虞红敏
二
涵泳品味有生命力的言语,首先教师要细读文本,同时引领学生也去细读文本。文本细读用夏丏尊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教师在文本细读时,既要消化吸收、整理评判他人对文本细读的种种见解和观点,更要归纳梳理自己对文本细读的独特感悟和发现。细读强调沉入言语、逐字逐句解读,但这种解读并非漫无目的、毫无重点的散步式细读。细读文本的要素是慧眼挖掘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句。就像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所说“能找到语言之间的缝隙”,能关注语言中的空白点。作家在文本中留下的“缝隙”和许多空白,读者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对文本进行意义准确、透辟的解读。
接受美学中也提到“空白”理论:文本中不可能使用尽可能多的细节来填补所有的“间隙”和“空白”,在理论上,每一部文学作品,每一个表现的客体或方面,都包含着无数的未定之处。因此,读者最重要的活动就在于排除或填补未定点和空白。读者以往的审美经验所构成的文学解读视野,加上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经验所构成的文学解读视野,决定着文本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解读的深度和广度。在这种意识下读,不仅仅要读懂显性的中心思想,更掌握挖掘语言的生命意识,字词句背后隐含的内容,这也就是唤醒了作者的人生及思想个性,也唤醒了文本。
语文的教学本质是言语教学和审美,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睿智,唤醒和点化学生的言语悟性和灵性。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上的话,一只眼睛看纸的背面。”人本身的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旨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决定着细读的品质。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片断,挖掘、敲打、再敲打,于是课堂精彩不断。而这一切都“功夫在诗外”。我们应该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多提升自我语言的生命意识,并张扬有个性的言语生命力。
细读、感悟、引领、共鸣。当学生能领略言语的魅力,就好比走在文本的丛林里,你能看得到清流、听得到鸟鸣、闻得到花香。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感悟、理解时,老师应该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言语智慧,从而激励大多数学生的表现与存在的欲望,用语言符号来展示自己的心灵。当自己的语言获得了他人的肯定之后,就自然会产生一种生命的价值感、幸福感。生命的价值,可以通过语言得到体现。生命,可以通过言语来张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