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初步思考

作者:张庆山




  一、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校本课程”的概念,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教学现状,通过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选择、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并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教育教学活动。
  包括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在内的任何课程,都是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和前提的。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学校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或所依赖的校本课程资源,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校本课程资源,主要指物力资源与环境资源。物力资源,由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组成;环境资源,又可分为人文环境资源和自然环资源境。隐性的校本课程资源,主要指包括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等在内的人本资源。
  校本课程物力资源的有效开发,能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突破教材的局限,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校本课程人本资源的开发理念,则是开发出人所具备的并能与教育教学活动发生联系的知识技能、创新意识、情感和价值观等等。校本课程环境资源中的人文环境资源,如校园内的师生关系、校纪班风、社团活动等;社区中的民风习俗、人际关系、生产经验等。自然环境资源,如校容校貌及社区中的地理风貌、文化古迹等。
  
  二、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内因与主体,教师只是课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有利于学生通过科学的分析与综合,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强自身的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
  2.问题性原则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应根据学生在阅读、理解、记忆过程中呈现出的需要探究的问题,或提供某些材料,作为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某些依据。或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课程中习得的语言、文学、文化等层面的知识与理论,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实际中去,发现、探索直至解决问题。
  3.社会性原则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加强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努力克服当前语文学科教学相当脱离社会现实、脱离生活实际的倾向。同时,注意开发、调动、利用校外社区“大语文”资源,为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条件。
  4.可行性原则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出发,依据其现有吸收与表达的能力层级选择、设计课程,切忌贪大、贪全、贪新。要顾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的时间、空间及技术手段方面的条件因素,力求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要考虑课程实施的客观条件,结合学校及所处社区、地域的特点开发课程。地域化、个性化的课程资源,不仅使师生萌发一种亲切感,而且和现成教科书上的带有共性的内容形成互补。
  5.综合性原则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往往涉及语文学科语、修、逻等多方面的知识及史、地、政乃至理工类跨学科的知识。所以,设计课程时,要注意激活学生学科学习中的各种知识储备,给他们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多角度、多层面地探究的机会。这种“综合”,可以是语文学科内的小综合,也可以是文史学科间的中综合,还可以是文、理科间的大综合。
  6.差异性原则
  不同学校间的课程资源存在着差异性、没有差异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所以,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
  
  三、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步骤
  
  1.做好准备
  (1)思想准备。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充分发动,使课程的全体参与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校本课程,什么是校本课程资源,怎样参与、开展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这里所说的“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及校内外其它相关对象。
  (2)组织准备。要便于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并取得预期成果,组织准备是很重要的保证。这里的“组织”应包括:管理组织——校方建立、健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行之有效的领导管理系统;指导组织——在教导处、教科室统一安排下,调集骨干师资构成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指导系统。
  2.分析需求
  这里要分析的,主要是学生需求。学生需求属于教育内部需求,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涉及到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知识需求,是指学生对知识本身及获取知识的方式途径等的需求;心理需求,是指学生健全心智、培养人格的内在愿望。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有利于“因材开发”。其次,还应当分析社会需求,审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既满足学生需求,又有利于社会发展——这样的课程,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需求分析可以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社会访谈法和网络信息分析法等。
  3.评估资源
  只有对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准确评估,才能决定开发的方式与程度。教师和学生是资源开发的重点,也是资源评估的重点。对教师的评估,通常由教师自我、学校及专家共同完成。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估,常由教师评估和学生自评构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现实学习能力和潜在学习能力。现实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已达到的学习能力现状,是学生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潜在学习能力,是指通过课程更新,学生可能达到的能力状况,是学生资源开发的重要目标。此外,还有对物力课程资源的评估。
  4.科学选题
  了解相关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前沿命题,了解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开发前景、具体要求,让师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积淀、兴趣爱好、探求意向等选择或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向,并本着自愿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随缘分结对,建立各个课程资源的开发小组。
  5.制定方案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小组成员通过协商,产生负责人,明确分工,划定各自承担的研究部分。学校可以就组员的确定及分工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并指导组员讨论和制定研究方案。方案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①对课程内容的界定;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背景;③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和意义;④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⑤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分工;⑥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和步骤:包括实践调配、实地考察、资料整理等各个阶段;⑦本课程资源开发所需条件预测;⑧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预期成果。
  6.全程管理
  在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施运作后,校方应注意全程管理,及时掌握开发进展情况,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予以帮助、指导并解决。启动内部评价机制,或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对校本课程进行科学评价。
  
  四、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类别
  
  1.教材类资源
  进行校本课程教材资源的开发,应该在以下两大方面准确定位。
  (1)为国家课程领域补充相应的教材资源
  国家课程教材,是学校教育主要的、但决不是唯一的教材资源。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教材资源,是国家课程教材资源的必要补充。更何况,国家课程的实施,除了需要相应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外,还需要大量的教学辅助资源,如文字、音像及多媒体等。尽管这些资源可以有相应的出版和教育机构开发,但对开发出来的材料的选择在于学校和教师。并且,这些机构开发出来的材料也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要,也不能涵盖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过程之中所需要的所有资源。
  

[2]